校笺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5_吴澄

吴澄云:“此言聖人之學,以不學为學。衆人所趋者,我則不趋;衆人掉臂过而不顾,我則还反其处;是不學人之所學也,故曰‘學不學’。凡此不欲、不學者,盖以萬物之理,无為而自然,故吾亦无為。...
05411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4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足’,当依河上公注训‘得’。《礼记·礼器》:‘百官皆足;’郑注亦训‘足’为‘得’。···下‘用之不足既’之‘足’,各本作‘可’,与上二句不一律,盖浅人不知‘足’可训‘得...
0438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愛養’,王羲之、范本作‘衣被’,遂州本作‘依養’,义均可通。朱骏声曰:‘愛,假借為篓。《说文》:篓,蔽不见也,从竹爱声。《楚辞·九歌》: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。竹善蔽,故...
0705
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唯弗猒,是□□□”,损掩“以不猒”三字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帛书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弗”作“无”,“不”亦作“无”,谓“夫惟无猒,是以无猒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...
0549
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唐写卷子残本、馆本、罗卷、易州、《经幢》、潘‘能’字并作‘以’。河上注曰:‘人能知上古本始有一。’则河上作‘能知’。弼注曰:‘故虽在今可以知古始也。’则王本作‘以知’。...
05413
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6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王本作‘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’。帛书甲、乙本并无‘莫不’二字,与敦煌本合,今据删。”
0419
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没”、“殁”古通(二字皆为明纽物部),但《老子》原文当作“没”。“没身”即终身。“殆”,《说文》云“危也”。“不殆”即没有危险。河上公注为“不危殆”是也。朱谦之谓“不殆”...
03412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9_老子甲本释文

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邦’,各本作‘民’,盖避汉高帝刘邦讳改。又,上二句缺文据乙本补,‘其民屯屯’,迳改作‘其邦’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言暴疾美兴不长也。”水海按:楼宇烈谓:“此句原当作‘言暴兴不长也’。三十章王弼注:‘飄風不終朝,骤雨不終日,故暴兴必不道,早已也。’义正与此相同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夫代司殺者殺,是謂代大匠斵’,‘夫’,一作‘而’,一无‘謂’字,一作‘夫司殺者,是大匠斵’。”
0337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孰能濁以止,静之徐清’。王弼、陆希声作‘孰能濁以静之徐清’。陈景元作‘孰能濁以激,静之徐清’。或说作‘止’者,與下‘久’字為韵,当是也。‘澂’本或作‘澄’,非。...
05113
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5_马其昶

马其昶云:“周《金人铭》云:‘强梁者不得其死。’此古人之所以教人者,吾亦教之,故举其语而赞之曰:吾将以为教父,言当奉此铭若师保也。”
0548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“费”作“费(简作费)”。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费,通行本作昧。按《说文》:‘费(fèi),目不明也,从目,弗声。’费疑当作费。”费,当是“曹”...
0378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咎莫憯於欲得’,‘憯’音惨,痛也。古本如此。”
0356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失’则指‘飄風’、‘驟雨’之治而言;以人君行‘希言’之治,則為‘道’、為‘德’;行‘飄風’、‘暴雨’之治,則為‘失’也。此言人君行道,則与道同体;行德,則与德同体;行...
02710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不分章,张松如说是。吴澄本此节即连“大上”一节,并未另分章。然而“故”字,此处似非承接连词。《词诠》卷三云:“故,提起连词。”其无義,仅有提起下文之作用,不当“...
04115
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16_魏源

魏源云:“盖欲作者,欲生萌动也。夫萬物之化,则任其自生自息而已。自生自息而气运日趋于文,將復有欲心萌作于其间。苟无以鎮之,则太古降為三代,三代降為后世,其谁止之?然鎮之亦岂能有所為...
04410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烹’,开元石刻作‘享’是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'吕、葛、苏、赵'故'作'是以',吕、葛无'之'、'云'二字。林、苏、赵无'之言'二字。'
0539

《老子》67_10_校笺_04_唐玄宗

唐玄宗注:“舍儉且廣,廣则伤财。”
0389
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语,帛书甲本作“是以聲人去甚、去大、去楮”,“聖(今简作圣)”假作“聲”(上古二字皆為书纽耕部,故為同音通假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“奢”假作“楮”(上古二字皆為鱼部,故可叠韵...
03713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2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天下有道,卻走馬以糞’,此言天下有道,干戈不兴,走馬不用于军而用于田也。卻,犹驱也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‘海上有贤狂矞,太公望闻之,往请焉,三卻馬于门而狂矞不报见也...
02811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无‘聖人’二字。各本无‘之’字,‘弗’作‘不’,无‘也’字。”
02713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顾、彭、傅、范、高、赵、楼正诸本均有‘夫’字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及《群书治要》引均作‘慈,故能勇”。
04914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4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王注:‘食母,生之本也。’河上公注:‘食,用也;母,道也。我獨貴用道也。’按第一章云:‘有名,万物之母。’第五十二章曰:‘天下又(有)始,以为天下母。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...
0609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作‘則可以寄天下’、‘則可以託天下’。林、苏、葛作‘則可寄於天下’、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。赵作‘若可寄天下’、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0298
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14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欲作者,欲动作有為也。吾者,王侯自称也。言人禀承善教以化,君德无為清静矣,而復欲动作有為者,吾则將以无名之樸而鎮静之,令其清静不欲动作也。”
0405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輸’,各本并作‘渝’。然据范说,则古本上句作‘輸’,不应此复作‘輸’。纪谓‘渝’一作‘媮’,亦与此本上句重。似作‘渝’者是。”又云:“《说文》‘渝,变污也。’古书多用...
04414

《老子》65_01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作‘古之善為士者,非以明民,將以娱之’。‘道’当作‘天下’,十五章‘古之善为道者’,王‘道’作‘士’,《文子·上仁篇》作‘天下’。譣义彼当作‘道’,此当作‘天下...
0419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损掩句首一“聖(简作圣)”字,据诸通行本校补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景福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本、杜光庭本、邵若愚本...
03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