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’,《周易集解》‘屯’下虞翻引第一句同此。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引‘善建者不拔’,注‘言建之无形也’。王念孙云:‘此六字乃正文,非注文也。故善建者不...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其德有餘’,众本作‘乃餘’;御注作‘其德能有餘’;《韩非子》与此同。”武内义雄曰:“敦、遂二本‘乃’皆作‘能’。”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磻溪‘邦’作‘國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4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興’当作‘舉’,形近而讹。古书常‘廢’、‘舉’对言。《论语·卫灵公篇》:‘君子不以言舉人,不以人廢言。’《礼记·曲礼》:‘凡祭,有其廢之,莫敢舉也;有其舉也,莫敢廢...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陈碧虚谓河上本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,与宋本及《道藏》本又异,可知即同一河本,亦各有不同也。”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7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。”水海按:开元碑本作“柔弱勝剛强”。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繩繩兮不可名’,唐写、范、彭、白、张嗣成、吴、赵写并同此。据陆出河上本作‘繩繩’,则王本亦有‘兮’字。臧疏、馆本、磻溪、易州无‘兮’字。臧疏引节解曰:‘謂道入皮肤骨节...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忘’、‘妄’古通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前识者,无缘而忘意度也;’王先慎注‘忘与妄通。’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注:‘言公之多忘。’《释文》‘忘本又作妄。’《庄子·盗跖篇》...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宜為下’,程(大昌)‘為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不如坐進此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絶聖棄知,民利百倍’,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8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末句王弼本作‘故終无難矣’,他本无‘矣’字,惟帛乙甲本作‘故終於无難’,文义为长,今据改正。此二语重申善為君者,遇事慎之重之,而不视之太易,故終致无難事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查道藏王弼本及诸本均作‘若昏’,惟浙江书局刊王弼本作‘昬昏’。以文谊而论,作‘昬昬’者,是也。下文弼注:‘无所欲为,悶悶昬昬,若无所识。’可证《老子》古本作‘昬昬’,不...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小國寡民,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’,古本。老子前言治大國莅天下之式;而此言小國者,谓王者有道,则國不在大,民不在多,诚能无欲无为,则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。”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2_苏辙
苏辙云:“民安于政,常乐生畏死。”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7_高明
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‘百姓之不治也,以其上之有以為也,是以不治’,世传本多同王本作‘民之難治,以其上之有為,是以難治’。唯严遵与敦煌辛本‘民’字作‘百姓’,与甲、乙本同;严遵本末句亦...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7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故’下皆有‘曰’字,敦煌庚本与之同,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‘故’,顾本作‘夫’。按:‘故’、‘夫’与‘故曰’词义不同。《周髀算经》赵爽注:‘故者,申事之辞。’可...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7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俞氏此议甚详赡,故录存之。而其所据盖为唐强思齐《道德真经玄德纂疏》引河上公注云:‘故大而笑之也’,遂臆测古本河上亦作‘大而笑之’。但是,今本河上公注则作‘故大笑之’,并...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善計者不用籌策’,王弼无‘者’字。陆希声、吕惠卿‘策’作‘算’。陈象古‘數’作‘計’,‘策’作‘算’。”按:蒋锡昌云:“陈(象古)‘策’作‘筭’。”水海按:河上...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无棄物’,叶‘故’作‘而’。”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、馆本、易州、卷子成疏、臧疏、柰卷、磻溪作‘唯有道者’,柰卷‘道者’下有‘乎’字。六朝残卷作‘唯有道乎’。伦谓此文当作‘惟有道者’。”水海按:易州本作“其唯有道者...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2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帛书甲本作: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溪。’‘溪’字显為‘谿’字之讹。乙本‘谿’字讹作‘雞’。‘谿’字,景福本亦作‘溪’,景龙、龙兴碑作‘蹊’。”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使心不亂’,纂微‘心’上有‘民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5_张纯一
张纯一云:“景龙本、顾欢本皆无‘常’字,此文当作‘常无心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5_苏辙
苏辙云:“樸,性也。道常无名,则性亦不可名矣。故其为物,舒之无所不在,而敛之不容毫末,此所以雖小而不可臣也。”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2_道德真经集注
《道德真经集注》(梁迴序)校语云:“明皇、王弼二本‘命’并作‘爵’。”水海按:《道德真经集注》(梁迴序)本校者所见王弼本“夫莫之命,而常自然”中之“命”作“爵”。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6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‘能’下当有‘如’字,是也。惟‘乎’字亦系衍文。‘能’字亦系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4_黎子耀
黎子耀云:“‘故道之出言也,曰’,‘故’,通古。‘言’,今本作‘口’,盖由‘言’之缺损。句中‘曰’字,今本脱。”
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荣注引经文云:‘修之鄉,其德能長;’则荣与成同(‘乃’作‘能’)。”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7_顾广圻
顾广圻云:“今《德经》‘奚’作‘何’,非。傅本作‘奚’,与此(《韩非子·解老》)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