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錯’,音措。”按:范氏注文,释“錯”为“錯置”。
03911
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生之畜之’,‘畜’许六切。畜,养本也。谓万物皆根于道而生,本于德而养,然生之不以為己有,為之而不恃其功,至于長成而不為之主,故万物各得其所而不知所以然而然,是谓玄德也...
03611
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7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大象,天象之母也。不炎不寒,不温不凉,故能包统万物,无所犯伤。主若執之,则天下往也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老子所谓‘和’者,系指雌雄两性动物之交合。如第四十二章‘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’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‘至阴肃肃,至阳赫赫····两者交通成和,而物生焉。’《荀子·天论》...
04011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涣若冰將釋’,司马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神不傷人,聖人亦不傷人;聖人不傷人,神亦不傷人,故曰‘两不相傷’也。神聖合道,交歸之(道)也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“是以”,即“以是”的倒装,惯用词组,意思是“因爲这个”,今译一般為“因此”,或译注“是以”为“因此,以···”(任继愈译文),实为误译。“猶難之”:“猶”即尚...
03811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13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言‘唯’與‘訶’,‘美’與‘惡’,皆对立事物,究竟相去不甚远,以明世俗之所谓顺逆、美惡,未必皆可为准式也。”
05211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3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文选·子虚赋》注引作‘怕然而未兆’。”
04911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慈’,爱也。夫慈爱,故能勇于行道,使亲安君尊,而天下人无弃人,物无弃物也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處’作‘居’,‘尊’作‘焉’。林无‘其’字。”
02511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重”,指军旅的重車,载重車,輜重車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重至於邲。”杜预注:“重,輜重也。”又《襄公十年》:“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。”孔颖达疏:“重者,車名也。载...
04611
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彭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、磻溪及《治要》引并作‘此其以賤為本耶,非乎?’宋河上作‘此非以賤為本耶,非乎?’馆本作‘此其以賤為本耶,非?’臧疏作‘此其以賤為本也’。‘...
04711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3_古棣

古棣云:“作‘谿’為是。《说文》:‘谿,··从谷,奚声。’《尔雅·释水》李注:‘水出于山,入于川,曰谿。’‘谿’字从谷,与山谷有关。余曾目睹鲁南暴雨之后发山水的情状,从山上直泄而下...
02711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善者果而已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03011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6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是以偏將軍’,御注无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7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門’者,指阴阳也。以其一辟一阖、往来不穷而言也。阴阳者,以道之动静而言也。动而曰阳,动极而静曰阴。动极而静,静极复动,开阖不忒,生育无穷。‘根’者,谓天地本于此也。人...
04211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、彭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、潘、易州‘民’作‘人’。成疏曰:‘百姓无待教令而自太平。’是成亦作‘民’。伦谓‘人’字,唐避太宗讳改也。‘之令’盖‘之合’之讹,譣义‘合’字是...
03611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12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不失其所者久’之‘所’,指處所,与‘兕无所投其角’、‘虎无所措其爪’、‘兵无所容其刃’(五十章)、‘无所陈之’(八十章)之‘所’同义,亦即空间。此‘久’是绝对的‘久’,...
04311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7_奚侗

奚侗云:“傅奕本‘能’下有‘如’字,乃增字以足其谊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能’下有‘无’字,盖涉‘无離’、‘无为’、‘无疵’、‘无知’等‘无’字而衍。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引《老子》曰...
04611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好徑’,‘好’,呼报反;‘徑’,经定反,邪徑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白、彭同此(傅奕本),磻溪无‘故’字、‘矣’字。范‘於’作為’,古音‘於’、‘為’相近。易州无‘故常无欲,可名於小矣,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三句,罗卷无‘故常无欲’四字...
03711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8_释德清

释德清云:“此言世人但知有用之用,而不知无用之用也。···以此為譬,譬如天地有形也,人皆知天地有用,而不知用在虚无大道。亦似人之有形,而人皆知人有用,而不知用在虚灵无相之心。是知‘...
03511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9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圣人见造化消息盈虚之运如此,乃知常勝之道是柔弱也。盖物至於壮则老矣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据上文“貴為身於為天下,若可以託天下矣”,此处当应作“愛以身於為天下,若可以寄天下矣”,帛书本似于“愛以身”后省一“於”字。明世德堂本《庄子》引文和陈景元本即有“於”字。“...
05211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唐写卷子残本、馆本、宋河上、白‘鄰’字作‘隣’。易州、臧疏、馆本、寇、赵并无‘兮’字。成于下文‘健德若偷’疏中引此亦无‘兮’字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引‘兮’下有‘其’字。弼...
02911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2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俞说是。二十二章云:‘敝則新。’‘敝’、‘新’并文,此‘蔽’当作‘敝’之证。又《文子·十(九)守篇》曰:‘是以蔽不新成。’《上仁篇》曰:‘不敢积藏者,自损弊不敢坚也。不...
05111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安”作“案”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成玄英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...
04811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其脆’,‘脆’,七岁反,河上本作‘膬’,‘膬’,昌睿反。‘易泮’,‘泮’,普半反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衰’,各本作‘抱’。‘豪’,馆本、六朝残卷、范、彭、罗卷、柰卷同此。各本及《类聚》八八、《文选·励志诗》注、《刘先生夫人墓志》注引作‘毫’。”
028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