严可均共211篇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道出言’,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道之出口’,傅奕作‘道之出言’,下‘視’、‘聽’、‘用’三句各本皆有‘之’字。”
0799
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又損之’,河上、王弼无‘之’字。”按:宋刊河上公本“又損”后无“之”字,而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号、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“又損”后有“之”字。
03410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日求以得’,河上、王弼‘求’字在‘以’字下。高翻‘日’作‘曰’。‘有罪以勉’,诸本作‘以免邪’,高翻作‘不免邪’。”
06114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''受國不祥',河上、高翻'國'下有'之'字。'
03715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安以動之徐生’,御注(即易玄本)作‘安以久動之,徐生’。王弼作‘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’。《永乐大典》作‘孰能安以動之徐生’,无‘久’字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枉則正’,傅奕与此同,诸本作‘則直’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或呴或吹’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天下之然’,河上作‘之然哉’,王弼作‘然哉’,无‘之’字。”
0255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古之善為士者’,各本无‘古之’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06_音韵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牝’,《广韵》旨、轸兼收‘牝’字。按《大戴礼记·易本命》‘死’、‘牝’协音,《老子》‘谷神不死,是謂玄牝’,皆未转入轸。”(《说文声类·上篇脂类》)
03410
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絶民’,各本作‘絶仁’。”水海按:景龙本“絶民”之“民”字涉及上下文“民”字而误。
0429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河上‘立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3313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河上无‘者’字。‘不祥之器’,《大典》无‘之器’二字。”
0526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人莫之令’,河上作‘民莫之令’。”
01198
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忠信之薄’,御注作‘之簿’,下‘不處其薄’亦然。”
0339
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’。河上、王弼有两‘兮’字,无两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今道藏河上公本前句无“禍”后之“兮”,并有两“之”字;王弼本(《四部备要》本、《诸子集...
0377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上有為’,河上、王弼、高翻作‘上之有為’。”
0949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0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辱為下’,王弼、傅奕作‘寵為下’。”
05010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寂兮似无所止’,王弼作‘飂兮若无止’。”
0326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雖知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雖智’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淡无味’,各本‘淡’下有‘乎其’二字。”
05010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怵怵’,御注作‘惵惵’,河上作‘惔惔’,王弼作‘歙歙’,高翻作‘喋喋’。”
05614
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各本‘於’下皆有‘其’字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1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作‘功成不居’,河上作‘功成而弗居’。”
06115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故能弊不新成’。···按弼注‘蔽,覆盖也’,当与河上同。”
0559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弊則新’,《释文》作‘蔽’,傅奕、今王弼作‘敝’。”
0375
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或嬴’,各本作‘或赢’。”
04712
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高翻作‘毒蟲不螫’,王弼作‘蜂躉虺蛇不蟄’。按:虫、虺两字通,作‘蟲’者误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善用仁者為下’,各本‘仁’作‘人’。御注、王弼作‘為之下’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故能長久’,王氏《萃编》引邢州本与此同,易州石柱及河上、王弼作‘長生’,非也。”
02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