严可均共211篇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人自化’,各本‘人’作‘而民’,下三句亦然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煞之’,各本作‘殺之’,下仿此。”
0299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有之以為利’,各本句上有‘故’字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王弼作‘我獨昏昏’。”
05112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開’,各本‘不’上有‘而’字,下句亦然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樸雖小’,御注作‘撲’,王弼作‘樸’。‘天下不敢臣’,王弼作‘天下莫能臣也’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是以知无為之有益益’。河上、王弼有‘之’字,不重‘益’字。”
04611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善人之所不保’,各本作‘所保’。”
0549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''莫能知',各本'能'作'不'。'
0275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曠若谷’,无‘兮其’二字。”
0337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物或有惡之’,各本无‘有’字。‘故有道不處’,御注、王弼‘道’下有‘者’字,河上有‘者’字,句末有‘也’字。”
0529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夫物’,各本作‘故物’。”
0396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終不為大’,河上公句末有‘也’字,王弼作‘以其終不為大’。”水海按:今王本作“以其終不自為大”。又,今见河上公本“終不為大”后并无“也”字。
0579
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其德有餘’,众本作‘乃餘’;御注作‘其德能有餘’;《韩非子》与此同。”武内义雄曰:“敦、遂二本‘乃’皆作‘能’。”
04711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今捨慈,且勇’,御注、高翻‘捨’下有‘其’字,下二句亦然。”
05310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王弼、顾欢本作‘不掘’。‘俞出’,各本作‘愈出’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智惠出’,王弼作‘智慧’,或作‘慧知’,非。”水海按:《宋张太守汇刻道德真经集注》本中王弼注出“智惠”二字,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王弼注出“智慧”二字,中华民国九年...
05312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王弼作‘宗寞’,河上、今王弼作‘寂兮寥兮’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是謂不道,不道早已’;傅奕、王氏引刑州本,皆作‘非道’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其人醇醇’,各本作‘其民’,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淳淳’。”
02613
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无‘夫’字。‘其手’御注、王弼作‘其手矣’,河上作‘其手者矣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作“希有不傷其手矣”,宋刊河上公本作“希有不傷手矣”,与严可均所见本不同。
0267

《老子》12_音韵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阳、东声近,故阳可通东。《烈文》:公、疆、邦、功协韵;《老子》:聾、盲、爽、狂协韵;《卜居》:长、明、通协韵。此东、阳通也。”(《说文声类·下篇阳类》)
03610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1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忽若晦’,河上作‘忽兮若海’,王弼作‘澹兮其若海’。”
02915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善人’,御注、《大典》作‘故善人’,河上作‘故善人者’。”水海按:强思齐本引河上公注文本则无“者”字。
04511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王侯若能守’,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侯王’,河上、王弼‘守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0495
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又損之’,河上、王弼无‘之’字。”按:宋刊河上公本“又損”后无“之”字,而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号、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“又損”后有“之”字。
03610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日求以得’,河上、王弼‘求’字在‘以’字下。高翻‘日’作‘曰’。‘有罪以勉’,诸本作‘以免邪’,高翻作‘不免邪’。”
06414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''受國不祥',河上、高翻'國'下有'之'字。'
03915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安以動之徐生’,御注(即易玄本)作‘安以久動之,徐生’。王弼作‘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’。《永乐大典》作‘孰能安以動之徐生’,无‘久’字。”
0308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枉則正’,傅奕与此同,诸本作‘則直’。”
05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