严可均共211篇
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忠信之薄’,御注作‘之簿’,下‘不處其薄’亦然。”
0329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河上作‘處其厚不居其薄,處其實不居其華’。”(按:指宋刊河上公本)毕沅云:“王符《潛夫论·释难》作‘不居其薄’,与王弼本同。朱穆《崇厚论》引上二句作‘處’,下二句作‘居...
03915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高以下為基’,御注脱‘为’字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9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作‘數輿无輿’,苏灵芝书上‘輿’作‘與’,误也。”
0335
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勤而行之’,御注无‘之’字。”
0435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若類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若纇’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善貸且善’,各本作‘且成’。”
05410
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轂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不穀’。”
04110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9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河上、王弼无‘於’字,傅奕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。”
0439
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是以知无為之有益益’。河上、王弼有‘之’字,不重‘益’字。”
04511
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又損之’,河上、王弼无‘之’字。”按:宋刊河上公本“又損”后无“之”字,而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号、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“又損”后有“之”字。
03310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怵怵’,御注作‘惵惵’,河上作‘惔惔’,王弼作‘歙歙’,高翻作‘喋喋’。”
05614
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是以萬物’,御注作‘是以聖人’。”
03112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又知其子’,河上作‘復知’,王弼、高翻作‘以知’。”
0248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習常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襲常’。”
05112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而人好徑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民其好徑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而民’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服文綵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彩’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厭飲食’,御注作‘猒’,高翻作‘’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王弼‘盗夸’下复有‘盗夸’二字,《释文》引河上本同。”
0409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脩之身’,河上、王弼‘脩之’下有‘於’字,下‘脩之家’、‘脩之鄉’亦然。御注、高翻五句皆无‘於’字。”水海按:今存王弼本有“於”字,譣王注:“修之身则真,修之家则有餘...
03115
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其德有餘’,众本作‘乃餘’;御注作‘其德能有餘’;《韩非子》与此同。”武内义雄曰:“敦、遂二本‘乃’皆作‘能’。”
04411
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天下之然’,河上作‘之然哉’,王弼作‘然哉’,无‘之’字。”
0235
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高翻作‘毒蟲不螫’,王弼作‘蜂躉虺蛇不蟄’。按:虫、虺两字通,作‘蟲’者误。”
03210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高翿‘而’下有‘嗌’字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河上作‘日明’,下两句皆然。”
02914
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謂之不道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是謂不道’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56_08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得而贵,亦不可得而賤’,诸本无‘亦’字,河上公有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‘以奇’误作‘以其’。”
04813
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知其然’,河上、王弼、高翻‘然’下有‘哉’字。”
03714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法令’,河上云:‘法物,好物也。’”
03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