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,下三句皆有‘兮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不善人之所不保’,各本作‘所保’。”
《老子》56_08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得而贵,亦不可得而賤’,诸本无‘亦’字,河上公有。”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古之善為士者’,各本无‘古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忠信之薄’,御注作‘之簿’,下‘不處其薄’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為天下蹊’,各本作‘谿’。”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又知其子’,河上作‘復知’,王弼、高翻作‘以知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厭飲食’,御注作‘猒’,高翻作‘’。”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勤而行之’,御注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寂兮似无所止’,王弼作‘飂兮若无止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王弼作‘宗寞’,河上、今王弼作‘寂兮寥兮’。”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道出言’,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道之出口’,傅奕作‘道之出言’,下‘視’、‘聽’、‘用’三句各本皆有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曠若谷,渾若濁’,河上作‘曠兮其若谷,渾兮其若濁’,王弼与河上同,‘渾’字作‘混’。”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疎而不漏’,各本作‘不失’。”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終不為大’,河上公句末有‘也’字,王弼作‘以其終不為大’。”水海按:今王本作“以其終不自為大”。又,今见河上公本“終不為大”后并无“也”字。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傷民’,下二句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忙其未央’,御注作‘荒其’,河上、王弼‘荒’下有‘兮’字,句末有‘哉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河上作‘日明’,下两句皆然。”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9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天下之牝’御注作‘之交’,高翻作‘之交牝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’。河上、王弼有两‘兮’字,无两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今道藏河上公本前句无“禍”后之“兮”,并有两“之”字;王弼本(《四部备要》本、《诸子集...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窈冥,中有精’,顾欢与此同。御注作‘窈兮冥,其中有精’。河上、王弼作‘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’。”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淡无味’,各本‘淡’下有‘乎其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善人’,御注、《大典》作‘故善人’,河上作‘故善人者’。”水海按:强思齐本引河上公注文本则无“者”字。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1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作‘功成不居’,河上作‘功成而弗居’。”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人道’,各本作‘人之道’;‘損不足’,各本‘足’下有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作‘如春登臺’,河上作‘如登春臺’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、道藏河上公本皆作“如春登臺”。河上公注文云:“春阴阳交通,万物感动,登臺观之,意志淫淫然。”据注文...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燕處’,王弼、傅奕本作‘宴處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其无正’,御注作‘正邪’。”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以其无私’,《释文》引河上与此同。御注、王弼‘以’字上有‘非’字,王弼句末有‘邪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由其貴言’,御注‘由’作‘猶’,河上公作‘猶兮’,王弼作‘悠兮’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