严可均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是謂不道,不道早已’;傅奕、王氏引刑州本,皆作‘非道’。”
0508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果而不得以是,果而勿强’,各本无‘是’字。”水海按:唐玄宗、焦竑、毕沅、蒋锡昌、朱谦之等校勘家皆“是果而勿彊(强)”句读;严可均本句首“是”字,则归上句末,与众珠异。
02711
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‘驕’作‘憍’,各本‘果而勿驕’句,在‘果而勿伐’下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果而不得以是’,各本‘以’作‘已’,无‘是’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故善者果而已’,河上、王弼无‘故’字,《大典》亦无‘故’字,‘而已’下有‘矣’字。今王弼‘者’作‘有’。”
04812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以取强’,各本‘不’下有‘敢’字。”
0507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各本‘生’下有‘焉’字。此句下各本有‘大軍之後,必有凶年’八字,盖注语羼入正文,此本无。王氏引邢州本无。”
0328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以道作’,各本作‘以道佐’。”
05112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或接’,御注、河上‘接’作‘载’,王弼、梁简文作‘挫’。”
0356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或呴或吹’。”
03513
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或嬴’,各本作‘或赢’。”
04712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夫物’,各本作‘故物’。”
0376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為’,各本‘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是以大制无割’,各本作‘故大制不割’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朴散’各本‘散’下有‘則’字。‘用為官長’,各本‘用’下有‘之則’字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常得不忒’,各本作‘常德’。”
0429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於朴’,御注作‘撲’,王弼作‘樸’,下句亦然。”
0437

《老子》28_05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(景龙本)‘常得乃足’,各本作‘常德’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為天下蹊’,各本作‘谿’。”
0405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雖知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雖智’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此謂’,各本作‘是謂’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善人’,御注、《大典》作‘故善人’,河上作‘故善人者’。”水海按:强思齐本引河上公注文本则无“者”字。
02611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開’,各本‘不’上有‘而’字,下句亦然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瘕讁’,御注、河上作‘瑕讁’,王弼作‘瑕謫’。”水海按:王弼本经文作“讁”,注文“无瑕讁可得其門”,当亦作“讁”。但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出“謫”字,可知唐代时陆氏所见王...
02615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籌策’,御注作‘籌算’。”按:御注作“籌筭”。严氏失校。
0247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9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轍迹’,河上作‘徹迹’,王弼作‘徹跡’。”
04710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輕則失臣’,王弼作‘失本’,《大典》作‘失根’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如何’,各本作‘奈何’。‘以身’,各本‘以’上有‘而’字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燕處’,王弼、傅奕本作‘宴處’。”
02114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遠曰返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反’。”
049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