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欲’字,作‘兒貴食母’。林、苏、赵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经文作“兒贵食母”。注文云:“道者万物之母···圣人脱遗万物,以道为宗,譬如婴兒无所杂食...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苏、赵‘如之何’作‘奈何’。”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《初学记》十七引‘心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'苏、林无'故'字。'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葛、林、苏、赵‘歸之’作‘歸焉’,吕、葛、林、苏‘知’作‘爲(简作为)’。‘可名於大矣’,吕(知常)、苏作‘可名為大’。”水海按:元刻林希逸本经文作...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赵(孟頫)‘知’下有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敝’作‘弊’。”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苏、葛‘之’下有‘於’字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作‘无有,入於无間’。苏作‘无有,入无間’。”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林、苏、葛‘艸木’上有‘萬物’二字。开元、吕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林、苏‘若’作‘如’。”水海按:林希逸本、苏辙本经文作“若”,而注文作“如”。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一者’二字及两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80_02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”水海按:唐玄宗疏云:“化归淳朴,故不烦苛。人怀其生,所以重死。敦本乐业,无所外求,各安其居,故不遠迁移也。”唐玄宗疏本“民”作“人”。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无上‘之’字及‘是謂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之’字。吕、葛、林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吕无‘兮’字,林、苏‘豫’作‘與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林、苏无‘也’字,林并无‘夫’字,赵‘也’作‘矣’。”水海按:苏辙《道德真经法》的经文有“也”字。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‘失亦得之’,文津作‘失亦失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古之’、‘也’三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苏辙‘落落’作‘珞珞’。”按:苏辙注云:“然则天地將以大为天地耶,侯王將以贵为侯王耶,大与貴之中有一存焉。此其所以为天地、侯王者,而或莫之知耳。故一处貴而非貴,处賤而非賤...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吕作‘悶悶’。林、苏、葛作‘醇醇’,吕、赵作‘淳淳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葛‘下’作‘不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‘衺’,赵作‘邪’,葛作‘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0_张煦
张煦云:“苏作‘孰能濁以静,静之徐清’。葛作‘孰能濁以澄,静之徐清’。林、吕、赵同弼。”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林、苏‘返’作‘反’。”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3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或載或隳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‘翕’,葛、苏、林作‘噏’;吕、赵作‘歙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林作‘民甚好徑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葛作‘故取天下,常以无事’。”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赵(孟頫)无‘非其神不傷人’一句。林作‘聖人亦不傷之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