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01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敢”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即有“敢”字。有“敢”义较胜。又,“慈”指“慈爱”(河上公注)。儉,指节儉言,吴澄释为“节约而不侈肆”。“不敢先”,吴澄谓“谦让...
0316
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3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3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八八二引‘以’作‘依’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72_05_校笺_04_高亨

<p>《老子》72_05_校笺_04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此句似后人注语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7_高明

<p>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7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‘百姓之不治也,以其上之有以為也,是以不治’,世传本多同王本作‘民之難治,以其上之有為,是以難治’。唯严遵与敦煌辛本‘民’字作‘百姓’,与甲、乙本同;严遵本末句亦...
03111
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开元无二‘而’字,吕、赵无下‘而’字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本。傅奕本“以為”前有“可”字,谓“天下有始,可以為天下母”。其他诸本皆无“可”字,同帛书本。
0317
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‘筋’,二赵作‘筋’,葛作‘’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6_古棣

<p>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6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亡’,各本皆作‘已’。高亨说:‘已当作亡,形近而伪。’此说是。惟三十章者当作‘已’,与‘道’、‘老’谐韵;本章当作‘亡’,与‘强’、‘祥’、‘明’、‘常’为韵。俞樾说:...
0318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5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5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‘妨’,伤也。‘難得之貨’,谓赵璧隋珠、珍贵金银珠玉等物。心贪意欲,不知厌足,则行伤身辱也。”成玄英疏云:“佳丽之物,贪著爱玩,為生死之因,于脩道行中大為妨碍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以道莅天下者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者’字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,帛书乙本无二“甚”字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及诸唐宋人本、诸元明人本皆无二“也”字。
0319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和乙本'云'后皆误衍一'曰'字,今删去;乙本'故'作'是故',甲本同此('故');乙本'聖(简为圣)'作'',甲本同此'聖(简为圣)'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无'故'字,无'之'字,作'聖人言...
03114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5_刘师培

<p>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5_刘师培</p>-齐物书舍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喻老》二篇引‘咎莫大於欲得’句,‘大’均作‘憯’。《解老》此语上文云:‘苦痛杂於肠胃之间,则伤人也憯,憯则退而自咎;’即释此‘僭’字之义也。‘憯’与...
03114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9_纪昀

<p>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9_纪昀</p>-齐物书舍
纪昀云:“‘善閉无關楗而不可開’,按:‘楗’,原本作‘鍵’,今据《释文》校改,注同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5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5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东京赋》注引作‘以至於无為也’。《御览》六五九引无‘于’字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7_吕纯阳

<p>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7_吕纯阳</p>-齐物书舍
吕纯阳云:“物质纯固曰樸,道体如是。散而為器,一本之所以万殊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稽式’,‘稽’,古兮反,严、河上作‘楷式’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儽儽兮’,儽,力追反。一本曰:‘损益也,败也,欺也。’《说文》音雷。古本河上作‘乘乘兮’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6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6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貴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故无棄物’,叶‘故’作‘而’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嗷”。张舜徽指出:“《说文》:‘嗷,口也。’(今本误作‘吼也’,兹依段注改。)‘嗷’与‘竅’义同,謂孔穴也。空虚能受,故引申有归趣义。”今存旧本“嗷”多借...
0318
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6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6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注’,犹聚也,《周礼·兽人》及《獘田》,疏‘注,犹聚也’。‘注其耳目’,即聚其耳目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2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2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乎”字,今本多捝误。帛书乙本、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、道藏河上公本有“乎”,足证古本固有“乎”字。
03112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5_章炳麟

<p>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5_章炳麟</p>-齐物书舍
章炳麟云:“《老子》‘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’,《释文》:‘峻,赤子阴也,子垂反。’三州谓赤子阴曰‘峻’。”(《新方言·岭外三州语》)水海按:今陕西省汉中市、关中某些地方,川东、鄂西等...
0316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7_高延第

<p>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7_高延第</p>-齐物书舍
高延第云:“道在己,天下歸之,猶百川之歸江海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10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10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傅、范作‘吾奚以知天下其然哉?以此’。下有‘夫’字,当属下句。劳健读作‘以此夫’,非也。帛书甲乙本俱省‘以此’二字,下句以‘夫’字起,此可证劳读傅、范之误也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美言可以於市,尊行可以加於人’,‘於市’字上疑脱一字。‘市’,交易之所。‘加’,益也。美而言之,则可以和於市;尊而行之,则可以益於人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2_焦竑

<p>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2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國之賊’下古本有‘也’字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10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10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熙熙’与《庄子·马蹄篇》‘含哺而熙’,《列子·杨朱篇》‘熙熙然以俟死’之‘熙’字义同。‘熙熙’即‘嘻嘻’,《书钞》一五引《庄子》‘熙’作‘嘻’,《初学记》九、《事文类...
0315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2_张煦

<p>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2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葛作‘失德而後德’。”
031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