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02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2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2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:“下德···德不及上德,故言下德也。不失德者,其德可见,其功可称也。以有名号及其身,故无德也。”
0339
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应有“曰”字。“用兵”上不必增“古之”二字。《老子》此下引二言,亦可能为古兵家言,亦可能为当世兵家所言,抑或是老子设言(河上公注:“老子疾时用兵,故托己设其义也。”),此不...
03311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必高矣,而以下為至”;乙本作“必高矣,而以下為坛”。因帛书本常以“亓”为“其”,故“基”写作“至”或者“坛”,今据王弼本校为“基”。严遵本、王弼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...
0337

《老子》40_今译

<p>《老子》40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向着对立面转化的,是道的运动;保持着柔弱状态的,是道的作用。天下的万物,都是从有名有形的东西转化而来的,有名有形的东西,又是从无名无形的东西转化而来的。
0335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飄’,《说文》云:‘回風也。’《音辩》云:‘疾也。’‘崇’,一作‘終’。假此以譬人之暴戾不能久也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30_音韵_05_古棣

<p>《老子》30_音韵_05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似‘矜’、‘强’为韵,‘矜’入真部,‘强’入阳部,劳健、陈柱皆謂真阳可以合韵。按常則,两韵部太远,不能谐韵,王力《诗经韵读》无真阳合韵之例。是否‘矜’字在楚音中已有变化,...
03310

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曰希’,‘希’,疏也,静也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8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8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磻溪、高翻、柰卷均有‘聖人’二字。‘必以’,杭州、高翻、磻溪并作‘以其’。《金人铭》曰:‘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,故下之;知众人之不可先也,故後之。’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曰...
0335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7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7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文津同王弼,但无‘樂’字。”蒋锡昌云:张嗣成作“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;同於德者,德亦得之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3_吴云

<p>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3_吴云</p>-齐物书舍
吴云云:“傅本、易州本‘反’并作‘返’。”
03312

《老子》27_音韵_04_邓廷桢

<p>《老子》27_音韵_04_邓廷桢</p>-齐物书舍
邓廷桢云:“解,隶蟹部,为支、佳部之上声,讁、策,则支、佳部之入声。《诗经·殷武》:‘勿予祸適,稼穑匪解。’適、解为韵,是其证也。至此章首句‘迹’字,段氏《音韵表》亦隶此部,似亦当...
0338

《老子》54_今译

<p>《老子》54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善于建树的,不能被拔除;善于聚合的,不能被脱失。子孙们能够遵守“善建”、“善抱”的道理,那么,后世的香火就不会断绝。(按照“善建”、“善抱”的原则)修身,他的“德”就会纯真;(按照...
03315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柔勝剛,弱勝强’,古本‘勝’上有‘之’。”
0336
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6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6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過,越也,畜聚也。不過兼畜入事,两得所欲,則大小相安,然大國兼畜,常宜谦下。”
0336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絶學,无憂”句作為下章(通行本二十章)之首句,显然它与下文“唯之與阿·..”文义无法联系,故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旧本分章有误。但把该句作為“絶聖棄知·.·”章的末句,也有不妥...
03312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10_徐梵澄

<p>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10_徐梵澄</p>-齐物书舍
徐梵澄云:“‘以順衆父’,通行本作‘以閱衆甫’。——‘父’、‘甫’通假。‘衆甫’,王注:‘物之始也。’而‘閲’训‘容’。其义為‘以容万物’。然甲、乙本皆作‘順’。许书‘理也’。其说...
03311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6_高延第

<p>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6_高延第</p>-齐物书舍
高延第云:“希,罕也。希言,即贵言之意。谓太上以自然之道化民,不為言语条教,故化成可久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他本皆作“自遺其咎”,唯想尔本无“其”字,与帛书本同。老子原本当作“自遺咎也”。后人为求“咎”与“守”韵,遂自于“咎”前增一“其”字,而又删去“咎”后“也”字。日本《群书治...
03310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3_褚伯秀

<p>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3_褚伯秀</p>-齐物书舍
褚伯秀云:“首‘载’字,诸解难通,盖以前三字为句,‘抱一’属下文,与后语不类,所以费解牵合。尝深考其义,得之郭忠恕《佩觿》引开元诏语云:‘朕钦承聖训,覃思玄宗,顷改《道德经》十章载...
0335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11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11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生化萬品至功潜被,而歸功於物,故不有功名。”
03311

《老子》39_附论

<p>《老子》39_附论</p>-齐物书舍
关于“灵”(繁体字为“靈”)为楚语说。 《老子》“神得一以灵”、“神毋已灵将恐歇”两句,其中“灵”之义,古今学者,约有以下几说。 其一训“灵”为“灵变”。河上公注云:“‘神得一以灵’...
03312

《老子》76_音韵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6_音韵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框信堅强。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”弱【nǐauk】,药部;槁【kau】,宵部;药部【auk】和宵部【au】,主要元音相同,故可对转,药宵通韵,弱、槁押韵...
0337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10_王弼

<p>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10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事有宗而物有主,途虽殊而其归同也,虑虽百而其致一也。道有大常,理有大致。执古之道,可以御今;虽处於今,可以知古始。故不出户、闚牖,而可知也。”
0336

《老子》03_01_校笺_02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03_01_校笺_02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作‘不上寶’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淈(qū)”。《逸周书·五权》:“极赏则淈,淈不得食。”《荀子·宥坐篇》:“其洸洸乎不淈尽,似道。”注:“淈读為屈,竭也,似道之无穷也。”淈,则当竭尽解。...
0337

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4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4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修之身,谓一身修;修之家,谓一家修。始於一身,终於天下,例可知也。言善立之人,照了真性,真性清静,无诸伪杂,伪杂既尽,德乃真纯。修道於家,上和下睦,移修身於家,故其德...
0336
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各本‘譬’下有‘道’字,非。易州、磻溪‘之’作‘道’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缺文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“牖”后有“以為室”三字。
03314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6_王念孙

<p>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6_王念孙</p>-齐物书舍
王念孙云:“‘及’,犹‘若’也。···《老子》曰:‘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;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!’言若吾无身也。又曰:‘取天下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;’言若其有事也。‘...
03310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9_楼宇烈

<p>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9_楼宇烈</p>-齐物书舍
楼宇烈云:“‘奥’,原为室之西南角,室中幽隐之处。‘奥’与‘暖’一声之转。‘暖’,蔽障,隐翳之意。所以王弼注:‘奥,犹暖也。可得庇荫之辞。’”
033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