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02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10_徐梵澄

<p>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10_徐梵澄</p>-齐物书舍
徐梵澄云:“‘以順衆父’,通行本作‘以閱衆甫’。——‘父’、‘甫’通假。‘衆甫’,王注:‘物之始也。’而‘閲’训‘容’。其义為‘以容万物’。然甲、乙本皆作‘順’。许书‘理也’。其说...
03111
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5_于省吾

<p>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5_于省吾</p>-齐物书舍
于省吾云:“‘天下’,当作‘天地’。‘下’字涉下句‘以為天下母’而讹。此言‘天地有始,以為天下母’。若作‘天下始’,殊為不词。”(于氏并引二十五章作证)张松如云:“按:二十五章云:...
0318
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間”,“間”、“門”形近,“門”当為“間”字之误。又,“與(简作与)”,“歟(简作欤)”的假借字。《说文通训定声》云:“歟,经史多以‘與’為之。”《说文》...
03110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3_褚伯秀

<p>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3_褚伯秀</p>-齐物书舍
褚伯秀云:“首‘载’字,诸解难通,盖以前三字为句,‘抱一’属下文,与后语不类,所以费解牵合。尝深考其义,得之郭忠恕《佩觿》引开元诏语云:‘朕钦承聖训,覃思玄宗,顷改《道德经》十章载...
0315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11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11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生化萬品至功潜被,而歸功於物,故不有功名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、苏‘處’作‘居’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如此,后句作“吾不進寸而芮尺”,句首有“吾”字,“不”后无“敢”字,“退”则借作“芮”(上古“退”為物部【et】,“芮”為月部【at】,物部和月部皆為入声韵,主要元...
0319

《老子》76_音韵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6_音韵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框信堅强。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”弱【nǐauk】,药部;槁【kau】,宵部;药部【auk】和宵部【au】,主要元音相同,故可对转,药宵通韵,弱、槁押韵...
0317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10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10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柰卷、彭均作‘與之’,同此石。”水海按:彭耜本作“不足者補之”。朱氏失校明矣。
03115
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4_陶鸿庆

<p>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4_陶鸿庆</p>-齐物书舍
陶鸿庆云:'王注曰:'以,用也。其,谓水也。言用水之柔弱,无物可以易之也。'是王本'其'上有'以'字,故顺文解之。'
0315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10_王弼

<p>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10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事有宗而物有主,途虽殊而其归同也,虑虽百而其致一也。道有大常,理有大致。执古之道,可以御今;虽处於今,可以知古始。故不出户、闚牖,而可知也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吴澄说以主左契者為主财物者,而不向人取财物释之,是'主财说';蒋锡昌说以债权人与負债人双方换契方法释此两句,是為'换契说';高亨说以'吉事尚左'為据,认定執左契者為尊来释之,是為...
0317
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衆眇”,指微小的萬物。“門(今简作门)”,指衆眇之所由出也,即指道門。此二句言玄妙幽深的道是萬物变化的总門径。
0317
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3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3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此謂’,各本作‘是謂’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淈(qū)”。《逸周书·五权》:“极赏则淈,淈不得食。”《荀子·宥坐篇》:“其洸洸乎不淈尽,似道。”注:“淈读為屈,竭也,似道之无穷也。”淈,则当竭尽解。...
0317

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4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4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修之身,谓一身修;修之家,谓一家修。始於一身,终於天下,例可知也。言善立之人,照了真性,真性清静,无诸伪杂,伪杂既尽,德乃真纯。修道於家,上和下睦,移修身於家,故其德...
0316
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故民之從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清源、程并无‘故’字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5_奚侗

<p>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5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有行若无行,故云‘行无行’;无攘臂忿争之状,故云‘攘无臂’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5_高亨

<p>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5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刘说是也。發、廢,古通用。《墨子·非命中篇》:‘發而為刑政。’上篇發作廢。·..·《列子·仲尼篇》:‘發无知何能情,發不能何能为。’《释文》:‘發一本作廢。’《史记·平原君...
03115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6_郑良树

<p>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6_郑良树</p>-齐物书舍
郑良树云:“第三十九章说:‘故致數車无車’。王弼本‘車’都作‘輿’。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有一句‘至譽无譽’,历来学者于是引《庄子》解《老子》,谓‘車’、‘輿’应当训为‘譽’。把‘車’...
03111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20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20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餘食者,残餘之食。贅行者,疣贅之行也。残餘,食之秽;疣贅,身之病。以此‘自見’、‘自是’等行,其于道而论之,如残餘贅疣,人所共恶之。谓之‘贅行’者,为‘自見’、‘自是...
03113
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10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10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保养真性,不轻染欲,故自愛也;谦卑静退,先物后己,不自贵也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11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11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恢’,大也。包罗无外,如大網焉,虽稀疏而不失,巨细善惡皆不可逃也。此聖人所以辅万物之自然,而不敢妄为矣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8_王弼

<p>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8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虚无柔弱,无所不通。无有不可穷,至柔不可折。以此推之,故知无為之有益也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4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4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道德真经集注》(唐明皇、河上公、王弼、王雱注)引王弼注:‘故可以為天地母也。’是古王本‘下’作‘地’,当据改正。今本经注并作‘下’,盖皆经后人所改也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帛书本。其他诸本第一处“萬物”作“天地”。各本无“也”字(下句同)。“之”字(包括下句“之”字),景龙本、御注本、遂州本、敦煌甲本、(唐)李荣本皆无,...
0317
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則无敗事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苏、陈、程并无‘矣’字。叶作‘則无事’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3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3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孤、独、鳏、寡,乃不善之事,以此為惡,人之常情,而王公贵人,用斯自牧,足明贵以贱為本、高以下為基,以劝脩行之人,必须处心谦顺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3_高亨

<p>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3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歙歙,犹汲汲也。歙读為潝。《说文》:‘潝,水疾流声。’是潝有疾义,而潝潝犹言汲汲矣。汲本字作彶,《说文》:‘彶,急行也。’河上作‘怵’者,疑忣字之讹。忣古急字也。(见《淮...
0316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1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1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(道)生物之功既成,未尝名為己有。”
031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