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武内义雄谓‘見小曰明’之‘小’字,為‘常’字之坏体,以五十五章‘知常曰明’為证。此说甚辨。惟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云:‘見人之所不可見谓之明;’则見小曰明之说,更為可通。又...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6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本‘大国者下流也,天下之牝也’,言大國如自谦似水而居下,可为‘天下之牝’。‘牝’乃雌性动物之总称,《说文》云:‘畜母也。’老子将其比作始生宇宙万物之母体,称为‘玄牝’...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4_朱谦之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3_毕沅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7_朱谦之
《老子》07_音韵_04_水海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’,《周易集解》‘屯’下虞翻引第一句同此。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引‘善建者不拔’,注‘言建之无形也’。王念孙云:‘此六字乃正文,非注文也。故善建者不...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3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孰能濁以止,静之徐清’,奚侗《老子集解》如此。依河上注语增‘止’字。傅奕‘止’作‘澄’,‘静’作‘靖’,‘之’后有‘而’字。《永乐大典》王本与道藏陆希声、吕惠卿、邵若...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今多数通行本无“安”字,当从帛书本补正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孝慈”。“子”虽与“慈”可通假,但不能作“孝子”,因“孝子”是对“父母”而言;若对“六親”,则义不相一致。蒋锡昌说...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馆本(旧存北京图书馆《唐人写本残卷》)亦作‘終’。作‘終’非。‘閲’字古文训‘总’,大田晴轩引《列子·仲尼篇》:‘閲弟子四十人同行。’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‘万物之总...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2_魏稼孙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帛书甲本作“知其日,守其辱,為天下浴”,“日”,上古為日纽质部【nǐět】;通行本的“榮(简作荣)”,《广韵》谓“永兵切”,上古当為匣纽耕部【xǐwen】(王力《古...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6_毕沅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作“法物”是,从蒋锡昌说。前文已明“忌諱”指禁令(政令)教诫之属,此文若为“法令”,则与前文“忌諱”之“政令”义重;况且,从字源上来说,“盗贼”之义也与货物相连(按:《说文...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5_纪昀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生生”:前“生”当為动词,后“生”当為名词;“生生”其义為“养生”(或“营生”)与“求生”义近。吴澄注即谓“生生之厚,求生之心太重也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及《马融传》注引皆...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4_古棣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9_河上公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9_蒋锡昌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6_王念孙
王念孙云:“按:‘善’、‘飾’二训,皆於义未安。古所谓兵者,皆指五兵而言,故曰:‘兵者不祥之器。’若自用兵者言之,則但可谓之‘不祥’,而不可谓之‘不祥之器’矣。今按:‘佳’,当作‘...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8_许抗生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2_范应元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甲本仅残存“生而弗”和“德”四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生而弗有,長而弗宰,是謂玄德”。乙本如此,唯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為匣纽物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為“謂...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人之迷也,其日固久矣’,《韩非子》作‘人之迷也,其故以久矣’。一作‘民之迷,其日固久’。”水海按:凌瀛初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无“日”字,而乾道本和道藏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...
《老子》19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5_成玄英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若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加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王弼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注云:“抗,舉也;加,当也。”道藏集注本引王弼注云:“抗,舉也;若,当也。”是知王弼本“若”、“加”两字两...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“見(简作见)”(xiàn),范应元云:“音現。”《广韵》:“胡甸切。”上古为匣纽元部【xian】,是“現”的古字,介绍、引荐、推荐之义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齐豹见宗鲁于公孟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