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38_音韵_05_水海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“敵(简作敌)”后有“矣”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執”字用朱涂过。”帛书乙本前句、后句皆同此,今从帛书乙本。按:《甲、乙本释文》皆校“乃”为“扔”。...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5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正’、‘貞’,古字通用,都是板筑工具之‘楨’的音转,表一般准则之义,见杨公骥《释楨》;彭耜以为‘诸本貞作正,避庙讳’,盖谓唐人始改‘貞’作‘正’,显然是不对的,今譣之...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《庄子·山木篇》‘南方有邑焉,名为建德之国’。建德亦健德也。偷,借为嬬为懦。《说文》:‘嬬,弱也。懦,驽弱者也。’建德若偷,犹言强德若弱耳。偷与嬬、儒古通用。《左传·隐公...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5_王安石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20_魏源
魏源云:“希言而玄同,自然者也。風之飘,雨之驟,立之企,行之跨,食之馀,形之赘,皆非自然者也。盖时然后言,人不厌其言。如时雨之应会而至,不疾不徐。若非自然,而强谈诡辩以惊世,以犹飄...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'訽',则同'詬'。《说文·言部》:'訽,詬或从句。'《玉篇·言部》:'詢,同詬。'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'子死亡有命,余不忍其訽。'杜预注:'訽,耻也。'陆德明《释文》...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高亨谓无“焉”字是,帛书本即无“焉”字,可证高说之确。但高谓“作”当在“萬物”上,则不确也,帛书本“作”在“萬物”后。又,朱谦之谓“辭”当作“始”,朱说则是也。三十章王弼注...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去’,羌吕反。”水海按:“羌吕反”同《广韵》“羌举切”,今音qù,上古為溪纽鱼部【k*ǐa】;故此“去”之义,当為:除,除去,去掉。《广韵·语韵》:“去,除也。”《集韵·...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子孫以祭祀□□”,“祭”为“祭”之误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“祀”后损掩“不絶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此句作“子孫以其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埏’、‘挻’义通,不必改字。《说文》‘挻,长也;从手从延。’《字林》‘挻,柔也,今字作揉。’朱骏声曰:‘凡柔和之物,引之使长,搏之使短,可折可合,可方可圆谓之挻。’王...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9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朱氏读‘正’为‘定’,是也。帛书乙本‘其无正’下有‘也’字,语意尤胜,今据补。此数语(指‘其无正也,正復為奇,善復為妖’)承上文而续申之,谓事物变化无定,有如正常者可变...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‘夷’作‘幾’。范谓孙登、王弼同古本。傅奕云:‘幾者,幽而无象也。’是王、傅二本并作‘幾’。依义作‘幾’為长。《说文》:‘幾,微也。从丝。丝,微也。’‘幽’亦从丝从火...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女以重之,餘生”,“女”為“安”之假借(上古“女”為泥纽鱼部字【nǐa】,“安”為影纽元部字【an】;鱼部【a】和歌部【ai】主要元音相同,可以通转;歌部【ai】和元部...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1_俞樾
俞樾云:“王本作‘蔽’,乃‘敝’之假字。唐景龙碑作‘弊’,亦‘敝’之假字。《永乐大典》正作‘敝’。‘不新成’三字,景龙碑作‘復成’二字。然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服此道者...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唯’,遗癸反,旧云:维水反。‘相去’,‘去’欺虑反。‘幾’居岂反。”水海按:“唯”,中古“以水切”(《广韵》),上古馀纽微部【Kiwei】。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6_罗运贤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7_苏辙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除赵孟頫本之外,其他诸本“人”前有“聖(简作圣)”字,“弗”作“不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遂州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...
《老子》20_音韵_03_江有诰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呵,中有象呵”,损掩“物呵朢”三字,“呵”当為“兮”之时译,今复原。帛书乙本作“沕呵朢呵,中又象呵”,“物”作“沕”,“呵”当為“兮”之时译,今复原;“又...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陶说误。楼宇烈云:“(‘夫唯无知,是以不我知’,王弼注:‘以其言有宗,事有君之故,故有知之人,不得不知之也。’)此句注文文义不明,疑有错误。宇惠说:‘不得不知之也’句下‘不...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7_王昶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6_张煦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易说是。‘求生’当作‘生生’。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以其生生之厚’,是成作‘生生’。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:‘生生者不生’,盖本《老子》。‘生生’与七十一章‘病病’词例一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8_张煦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4_薛蕙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范应元本作'天下莫不柔弱於水','莫',否定性无定代词,'不',否定副词,双重否定,实为肯定;'天下莫不柔弱於水',意谓:天下没有什么不比水柔弱的。这就等於说天下什么都比水柔弱,正...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3_裴学海
裴学海云:“《老子》一章:‘玄之又玄’,‘之’犹‘而’也。《庄子·达生篇》:‘精而又精’,文例同此。”水海按:成玄英疏云:“夫遣之又遣,乃曰‘精之又精’。”是知“之”实犹“而”之义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