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22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8_音韵_02_王纯甫

<p>《老子》28_音韵_02_王纯甫</p>-齐物书舍
王纯甫云:“此章变文叶韵,反復吟咏,亦与诗体相类。既曰守雌為谿矣,又曰常德不離,復而言之,非為谿之后復有不離之功也。既曰常德不離矣,又曰復歸婴兒,申而言之,非常德之外復有婴兒可歸也...
0296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‘吾’者,老子自谓。‘其’者,指道而言。《广雅·释言》:‘子,似也。’‘帝’谓上帝。吾不知其誰之似?象帝之先。二语自问自答。此言道不但为萬物之始,又为上帝之祖先。二...
0396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8_罗振

<p>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8_罗振</p>-齐物书舍
罗振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、景福诸本,均作‘故善者果而已’,广明本作‘善者果而已矣’。”
0286
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果而不得以是’,各本‘以’作‘已’,无‘是’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仅残留一“餘”字,其余全损;帛书乙本作“脩之家,亓德有餘”,“修”假作“脩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、景龙本作“...
0516
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五句,帛书甲本损缺第一句中的“觀”字、第五句中的“下”和“天下”三字。帛书乙本损掩“以家觀家”句末的“家”和“以國觀國”句的“以國觀”三字,并无“以鄉觀鄉”一句。帛书《老子乙本释...
0406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7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7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三本作‘咎’,乃‘咎’别构。”
0526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戰勝者,則以喪禮處之’,按:范同此。寇、二赵、臧疏及《治要》引并有‘則’字。各本无‘者’、‘則’二字。赵写、磻溪无‘者’字。易州‘喪’作‘哀’。吴‘處’作‘主’。” ...
0396

《老子》09_今译

<p>《老子》09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积储盈满,不如适时停止;捶得锐利,不可长久保持。金玉满室,没人能够守住;贵富而又骄逸,就为自己留下灾殃。功业完成,就应退守收敛,这才合于自然的道理。
0406
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7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7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侯王守道,以致和平,则无凌弥灾害,地平天成,二气交泰,以相和合,降洒甘露,善瑞侯王也。”
0486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6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6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注云:“王侯守道而在天下,则萬物歸之,譬如川谷之與江海也。盖道者萬物之所宗,江海则川谷之所歸也。苏辙曰:‘江海,水之钟也。川谷,水之分也。道,萬物之宗也。萬物,道之末也。皆水...
0476

《老子》33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33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謂:明、强韵(阳部),富、志韵(之部),久、壽韵(之幽通韵,久叶音九)。朱谦之云:“按:久,之部;壽,幽部,此之幽通韵。姚文田、奚侗同。”邓廷桢谓:富、志、久韵。高...
0336
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无名之”三字非衍文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等汉本皆如此,与帛书甲、乙本合,可证此三字為原本之文。蒋锡昌说是也。乙本“闐”,则為“鎮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真部,属叠韵通假)。“鎮...
0416

《老子》37_音韵_03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37_音韵_03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江有诰云:“静,疾郢切。按古惟有平去二声,至魏、晋始间读上声,当与清、劲二部并收。《老子·為政篇》‘不欲以静’与正叶,《洪德篇》‘清静’与正叶,《淳风篇》‘我好静’与正叶,‘歸根曰...
0496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6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6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曠若谷,渾若濁’,河上作‘曠兮其若谷,渾兮其若濁’,王弼与河上同,‘渾’字作‘混’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此“其”(qí),时间副词,相当於“将”。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云:“其,犹将也。”《尚书·微子》“今殷其沦丧”,孔传:“言殷将没亡。”《管子·小匡篇》“政事其不治”,敦沫若集...
0266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敢”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即有“敢”字。有“敢”义较胜。又,“慈”指“慈爱”(河上公注)。儉,指节儉言,吴澄释为“节约而不侈肆”。“不敢先”,吴澄谓“谦让...
0316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2_高亨

<p>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2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衆人察察’,‘衆’字王本原作‘俗’,河上本作‘衆’。今据改。按:河上‘俗’字作‘衆’是也。本章皆‘衆人’与‘我’对言,即其证。以前后文例之,‘人’下并当有‘皆’字。‘察...
0506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四句,帛书甲本衍“失道矣”三字;“失義而后禮”句,“失”和“后禮”三字损掩。帛书乙本,“故失道而后德”句同,而“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義,失義而后禮”三句中的“后”,皆作“句”,实...
0296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5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5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古之善為士者’,各本无‘古之’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以大丈夫居亓厚,而不居亓泊”,乙本作“是以大丈夫居□□□居亓泊”。甲、乙本对照,乙本则缺“亓厚不”三字,句中无“而”字。甲、乙本中的“泊”,为“薄”之假借。亓...
0286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10_高明

<p>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10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马氏(指马其昶)所謂‘古之極’中之‘古之’二字,乃為下章‘用兵有言’之前文而窜于此者。按今本旧读,则曰‘是謂配天古之極’。俞、马二氏初创此说,曾得到奚侗、马叙伦、高亨、朱...
0556

《老子》38_今译

<p>《老子》38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,所以实是有德。下德的人不表示自己失掉德(执守着形式上的德),所以实是无德。上德的人因循自然,没有用心作为。上仁的人有所作为,然而是出于无意而作为。上义的...
0396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8_高明

<p>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8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甲本作‘彈而善謀’,乙本作‘單而善謀’,王本作‘繟然而善謀’,傅奕本作‘默然而善謀’,严遵本作‘坦然而善謀’,敦煌辛本作‘不言而善謀’。其中虽有词异谊同之通假字,但不排除...
0516
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7_于省吾

<p>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7_于省吾</p>-齐物书舍
于省吾云:“景龙本作‘夫唯道,善貸且善’,当脱‘成’字。敦煌‘貸’作‘始’,乃声之转。《周语》‘纯明则终’,注:‘终,成也。’又‘故高明令终’,注:‘终犹成也。’《尚书·皋陶谟》:...
0416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兵强則不勝,木强則恒”,无“是以”二字,“恒”,“疑读为‘框’。《说文》:‘框,竟也。’木强則框,犹木强則折。”(《甲本释文》校注语)此说是,今从。帛书乙本作“...
0286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0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0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,范、白同此。柰卷、易州、磻溪及《治要》引无‘出於’二字。宋河上、馆本、臧疏无‘出’字、二‘於’字。臧疏引车惠弼曰:‘此即无有入无間也。’是车同河...
0346
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11_许抗生

<p>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11_许抗生</p>-齐物书舍
许抗生云:“‘使夫知不敢為而已’句,乙本作‘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’,河上公本、通行本皆作‘使夫知者不敢為也,為无為’,与乙本异。今按:从上下文义看,应作‘使夫知不敢為而已’,意谓使得...
0546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6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6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者’字。”
0326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6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6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王羲之本亦作‘人’。”
04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