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51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46_述评

<p>《老子》46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主要表现了老子反对战乱的思想。 前四句老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,表示他对战乱的深厌痛绝。天下有道,社会安定,“却走马以粪”,人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。天下无道,兵荒马乱,“戎马生于...
0237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4_古棣

<p>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4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强行者有志’,蒋释说是。《老子》说‘不为而成’(四十七章),‘为’也就是‘行’,不为也就是不行;但他却主张‘为道’,他说‘古之善为道者···’(六十五章),‘上士闻道,...
02312

《老子》33_今译

<p>《老子》33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认识别人是智慧,认识自我才是高明。战胜别人是有力量,战胜自己才是强大。知道满足就是富有,勤奋行事才是有志。不丧失所在根基就是久长,身死而不被遗忘才是长寿。
0238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作’,动也。‘復’,音服,反也。”
02314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0_徐仁甫

<p>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0_徐仁甫</p>-齐物书舍
徐仁甫云:“‘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,處前而民不害’。按:‘處前’当作‘居前’。‘居’、‘處’本同义词。二章‘功成而弗居’,七十七章‘功成而不處’。可证《老子》书中‘居’、‘處’可以...
02315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,皆同帛书乙本。
0239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9_卢文弨

<p>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9_卢文弨</p>-齐物书舍
卢文弨云:“今作‘恬惔’,易州石刻同。《说文》:‘惔,忧也。’非此。‘恢’亦形近而误。”
0239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据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“树木有‘曼根(向四旁伸张的根)’,有直根,(直)根者,书之所謂‘柢’也”;则“深根固柢”之“根”即“曼根”,之“柢”即“直根”也(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...
02312
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3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3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‘禍’、‘福’更相生,谁能知其穷極时也。”
02310
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4_王卡

<p>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4_王卡</p>-齐物书舍
王卡云:“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强本‘舍’并作‘捨’。影宋本(宋刊河上公本)无‘其’,据道藏本补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舍其後己,但为人先。”
0238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4_彭耜

<p>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4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徼’,黄作‘竅’。”
0236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披’,音被,衣覆也。‘褐’,短衣也。惟其真知吾道者希少,則吾道貴矣,其他可以智知者,何足貴哉!是以聖人内有真贵,外不华饰,不求人知,与道同也。故曰‘披褐而懷玉’。玉者...
02314
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3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3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(唐)李约本‘不自伐故有功’,在‘不自矜故長’句下。又《庄子·山木篇》:‘吾闻之大成之人曰:自伐者无功,功成者坠,名成者亏。孰能去功與名,而还與众人?’此即《老子》九章...
02315

《老子》41_1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1_1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作“天象无刑”,“天”乃“大”的误写,“刑”则“形”之聲借。今据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御注本校改。
0237
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6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6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''柔之勝剛',景福本'勝'作'能'。敦煌辛本作'故柔勝剛,弱勝强'。
02314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0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0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‘或挫’,河上、御注、景福三本作‘載’,景龙、敦煌二本作‘接’。”
0236

《老子》07_05_校笺_02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07_05_校笺_02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人以为私者,欲以厚己也。聖人无私而己自厚,故能成其私也。”
02312
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10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10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‘搏’字,陆希声等本作‘搏’,龙兴碑作‘博’,显系笔误。··杨伯峻《列子集释》引王重民曰:‘循,当读如揗。’《说文》:‘循,摩也。’揗,正字;循,假字。按:此句帛书作‘...
02314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7_刘师培

<p>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7_刘师培</p>-齐物书舍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难三》云:‘太上,下智有之,此言太上之下民无说也,安取怀惠之民。’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云:‘是故朝廷芜而无迹,田野辟而无草;故太上,下知有之。’高注:‘言太上之...
02312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无‘夫’字。臧疏有‘夫’字,无‘能’字。”
0239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窪’字,同王弼,河上作‘窊’,顾欢作‘湾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窪,也。窊,污衺下也。洿,浊水不流也。一曰窳下也。’三字义并相近。‘敝’,王弼作‘蔽’,河上作‘弊’。”
0238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民之輕死者,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,是以輕死’,柰卷、卷子成疏及《治要》、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注引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‘者’字,《马融传》注引同。六朝残卷无‘者’字,无二‘生’...
02314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3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3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''而攻堅'句,与四十二章'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堅',语意正同。'堅'与'先'叶。水能怀山襄陵,磨铁销铜,故曰攻堅也。旧说'堅'、'强'二字连,则无韵。'水海按:朱谦之下句校为'而...
02312
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6_高明

<p>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6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帛书乙本‘微眇玄達’,今本作‘微妙玄通’,‘眇’、‘妙’二字通用,‘通’、‘達’二字义同,此当从今本。”
0239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5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5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俞、陶之说非也。《文心雕龙·情采篇》曰:‘老子疾伪,故称美言不信;’是刘勰所见《老子》本作‘言’字。河上于此句注云:‘滋美之言者,孳孳华词。不信者,饰伪多空虚也。’又,...
02312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12_陆希声

<p>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12_陆希声</p>-齐物书舍
陆希声云:“无道之君,毒痛天下,原其所以,其恶有三:心见可欲,非理而求,故罪莫大焉;求而不已,必害於人,故禍莫大焉;欲而必得,其心俞炽,故咎莫重焉。”
02313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8_高明

<p>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8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'帛书甲、乙本'受國之訽','訽'字别体'詬',段玉裁《说文注》云:'謑,謑詬,耻也。'世传本皆作'受國之垢',《说文》:'垢,浊也。''詬'、'垢'二字在此皆通。蒋锡昌云:凡《老子》书中...
0239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7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7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阴为牝,阳为牡。牝主静,牡主动。阳气动,阴气静。以阳交阴,而阴常勝者,阴静也。词“大邦(或大國)”直接跟在动词“取”后,以施事宾语的形式出现。所以,像严遵本、宋刊河上公...
0235
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等同王弼。”
02315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‘處’作‘居’,‘尊’作‘焉’。林无‘其’字。”
02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