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51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本校补为“明白四達,能毋以為乎?”帛书乙本作“明白四達,能毋以知乎?”今从帛书乙本。(宋)李荣本“四”字作“洞”,“毋”作“无”,无“以”字,谓“...
02410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8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8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太上之慈,视天下如一家,视万民如一身,天下共入于陶成之内,万物咸遂其生成之泽,是慈之量也。太上之儉,以无為而节天下之有為,以无欲而化天下之有欲,天下归于儉,则奢侈之风不...
0247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“褐”下皆有“而”字,正与严遵本、敦煌壬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同。有“而”字义足。 又,“褐(hè)”,乃《老子》书所用楚方言。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注云:“楚人谓袍为...
02413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4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4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''莫能知',各本'能'作'不'。'
0245

《老子》50_06_校笺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0_06_校笺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作“執生”是也。執,保持。執生,谓保存生命,以尽天年。《老子》主张執生,以保生守静、顺乎自然为特点。老子反对“生生”,即过分看重生命而动作、妄为的“养生法”。严遵注云:“贪...
0245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6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6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焉’字。”
0245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1_清世祖

<p>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1_清世祖</p>-齐物书舍
清世祖云:“大道为公,主臣一德,何从而有忠臣之名?故有忠臣者,由于國家昏亂也。此见每降而愈下,去道日远之意。”
0246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獨立□□□”,损掩“而不垓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為“而不改”;乙本作“獨立而不孩”,“孩”当為“垓”之假借(二字皆以“亥”為声符,上古当皆為之部字),《乙本释文...
02414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2_俞樾

<p>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2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氣曰强。’按此下本有‘是故用其光,复归其明’二句,后人因已见于五十二章而删去之耳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...
0247
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6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6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明太祖《御注道德真经》本无‘是謂寵辱若驚’句。”
0249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如此,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他本皆同帛书本。
0246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2_苏辙

<p>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2_苏辙</p>-齐物书舍
苏辙云:“民安于政,常乐生畏死。”
02411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8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8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王冰《四气调神大论篇》注引此并无‘樂’字。”
02413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作’,动也。‘復’,音服,反也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5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5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此’字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2415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7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7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高本汉二‘處’字并作‘居’。‘堅强處下’,彭、傅、赵同此石。盖即草木为喻,以明根干堅强處下,枝叶柔弱處上也。”水海按:彭耜上句作“故堅强居下”,朱谦之校误。
0248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,皆同帛书乙本。
0249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取天下也,恒□□”,前句損掩“將欲”二字,后句損掩“无事”二字;乙本作“□□取天下,恒无事”,前句亦損掩“將欲”二字,“天下”后无“也”字。“將欲”两字,今...
0247

《老子》50_今译

<p>《老子》50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人离开生道,就进入死道。属于生道的十分占有三分;属于死道的十分也占有三分;还有的民人过分看重生道,妄动而陷于死道的十分也占有三分。这是什么缘故呢?因为他们过甚看重生道(而不顺任自然...
02411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各本并无‘也’字,馆本、易州无‘者’、‘也’、‘哉’三字,‘言’作‘語’。按:此三句似注文。‘虚’借為‘空’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4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其細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其細也夫’,高翻作‘其纱也夫’,河上‘其細’绝,以‘夫’字属下句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0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0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‘或挫’,河上、御注、景福三本作‘載’,景龙、敦煌二本作‘接’。”
0246

《老子》07_05_校笺_02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07_05_校笺_02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人以为私者,欲以厚己也。聖人无私而己自厚,故能成其私也。”
02412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使人復’,‘復’音服,又扶又反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假作“聲(简作声)”(上古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“聖(简作圣)”省作“和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正。傅奕本无“是以”二字,“執(简...
02412

《老子》41_1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1_1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作“天象无刑”,“天”乃“大”的误写,“刑”则“形”之聲借。今据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御注本校改。
0247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11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11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人能用道以挫情欲之鋭,解事物之紛,莹心鉴而不炫其明,混浊世而不污其真,则道常湛兮,似乎或在也。”
0247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刘说是也。河上注曰:‘使民各有部曲什伯;’是河上‘民’字本在‘有’字上也。赵写同此(指傅本),惟无‘也’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无‘也’字,馆本‘使’下无‘民’字。柰卷‘寡’...
02412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窪’字,同王弼,河上作‘窊’,顾欢作‘湾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窪,也。窊,污衺下也。洿,浊水不流也。一曰窳下也。’三字义并相近。‘敝’,王弼作‘蔽’,河上作‘弊’。”
0248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民之輕死者,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,是以輕死’,柰卷、卷子成疏及《治要》、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注引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‘者’字,《马融传》注引同。六朝残卷无‘者’字,无二‘生’...
024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