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50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10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10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夫’,发语之端。尽己之谓忠,以实之谓信。自失道之后,愈降愈下,人鲜能尽己以实,是忠信之薄也。忠信薄而后约之以禮,使之循规蹈矩,弗叛于道。及其末也,以文灭质,反為亂阶之...
03613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將恐蹶’,蹶,蹇月反、其月反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9_奚侗

<p>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9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世之知我者少,是我独异于人,而为天下貴矣。王弼、河上本均作‘則我者贵’,谊与下句不属。兹从范应元本。”
011713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臧疏引顾欢曰:‘夫言高以下為基者’,是顾无‘必’字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、林、苏、葛‘艸木’上有‘萬物’二字。开元、吕无‘之’字。”
04813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天之道,败有□□□□□”,“損(简为损)”作“败”,损掩“餘而補不足”五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補。帛书乙本損掩“故天之道”四字,“損”借作“云”,《乙本释文》本...
09113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乙本作“唯又道者乎”,“有”假作“又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作“有”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柰卷本同《乙本释文》本。景龙本“唯”前有“其”字,无“乎”字,作“其唯有道...
04113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12_陆希声

<p>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12_陆希声</p>-齐物书舍
陆希声云:“无道之君,毒痛天下,原其所以,其恶有三:心见可欲,非理而求,故罪莫大焉;求而不已,必害於人,故禍莫大焉;欲而必得,其心俞炽,故咎莫重焉。”
02313
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吴说非是。此语正是上四语的哲理概括,他本句前有'故'字者,亦可看出一些端倪。此句表面意思即谓'正话反说'。高延第云:'受國之垢,即國君含垢也。受不祥,即万方有罪,罪在朕躬也。至...
03113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不用籌筭’,纂微‘筭’作‘策’,司马无‘用’字,陈‘不用’作‘无’。”
05413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0_冯达甫

<p>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0_冯达甫</p>-齐物书舍
冯达甫云:“故,犹‘夫’,提示之词。碑本、龙本、敦煌丁本正并作‘夫’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51_07_校笺_0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1_07_校笺_0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罗卷‘恃’讹为‘悵’。《周易·系辞》正义引‘為而不宰,功成不居’。成玄英《庄子·庚桑楚·疏》引‘功成弗居,長而不宰’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能毋以知乎”,帛书乙本作此句,即为《老子》古本。且王弼注为“能无以智乎”(“智”与“知”通),傅奕本作“能无以知乎”,则为佐证。检河上公注云:“治身者,呼...
03013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9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9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‘能知人好恶,是智也。’照达前境鉴人机性、大小、浅深,无不悉知,此是他心智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13_04_校笺_02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13_04_校笺_02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得寵荣驚者,处高位如临深危也。贵不敢骄,富不敢奢。失者,失寵处辱也;驚者,恐祸重来也。”
02613

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6_许永璋

<p>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6_许永璋</p>-齐物书舍
许永璋云:“希,即四十章‘大音希声’之意。希声,即希少之声、超量感之声,亦即无声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1_刘韶军

<p>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1_刘韶军</p>-齐物书舍
刘韶军云:“‘天下之牝’,宋、清二帝同,唐、明二帝作‘天下之交牝’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使民復結繩而用之’,李‘繩’食陵切,上古之政。清源上有‘故’字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等‘无’作‘不’。吕‘為人’作‘與人’。”
04113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0_毕沅

<p>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0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魄’,河上作‘泊’,王弼作‘廓’。今世所传河上本作‘怕’,弼本作‘泊’。按《说文解字》:‘怕,无为也。’是作‘怕’亦通。古无‘廓’字。”
03713
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譣帛书则无“哉”字。此句是在叙述“我”的愚人心志,故应为陈述句,不应有“哉”字。
05013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9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9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吴作‘昏昏’。馆本作‘昏’。成疏云:‘韬光匿耀,故若昏也。’则成作‘若昏’。赵写同。依下文例,当补一‘昬’字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古之善為士者不武,善戰者不怒’,傅奕同古本。古之善為士者不尚武勇,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苟德所不能化,不得已而用兵御之,则从容和豫,何怒之有?怒则无谋矣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10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10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‘前識者,道之華’,不知而言知为前識。此人失道之实,得道之華。‘而愚之始’,言前識之人,愚暗之倡始也。”
03713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企者’,‘企’苦赐反,河上作‘跂’。‘跨’苦化反。”
011413
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伐”,功伐,功劳,《左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“且旌君伐”,杜预注:“旌,章也;伐,功劳。”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汝惟不伐,天下莫与汝争功。”孔传:“自功曰伐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》...
03213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仅残留“天”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遂州本“天”字无,作“下之物生於有”。严遵本、成玄英本“下”作“地”,谓“天地之物生於有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虞世南本、景...
03613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9_吴澄

<p>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9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云:“飄,狂疾也;驟,急暴也。自旦至食时為終朝,自旦至暮时為終日。不因其自然而轻躁发,言譬如天地之飄風、驟雨,皆反自然之常,而為怪变者也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12_沈一贯

<p>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12_沈一贯</p>-齐物书舍
沈一贯云:“人之道則不然,裒聚穷贱之财,以媚尊贵之心。下則箠楚流血,取之尽锱铢;上則多藏而不尽用,或用之如泥沙。損不足以奉有餘,與天道异矣。”
05213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7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7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或呴或吹’。”
035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