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97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巸巸”(yí yí),为经文本字,此为叠音词。“巸”其异体为“婴”,喜悦之义。《集韵·之部》:“婴,或省(作巸)。”《类篇·巳部》:“巸,乐也。”《马王堆汉墓...
04513
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缺“為而”两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道藏傅奕本、范应元本、楼古本“无以”作“无不”,谓“上德无為,而无不為”;《韩非子·解老》与之同,唯“不為”后有“也”...
0456

《老子》39_述评

<p>《老子》39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本章的主旨是在宣传“以贱为本”的民主思想。严复在评点《老子》时,就曾强调这一点,说“以贱为本,以下为基,民主之说”。 本章开首部分,似乎用意在讲“一”(极近于“道”)的普遍性和重要...
04513

《老子》24_述评

<p>《老子》24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节经文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等本,皆列为《道经》之第二十四章。帛书甲、乙本此章节排在第二十一章之后,当是第二十二章。照帛书排列,此章后便是“···不自视,故明;不自见,故章;...
04510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’,各本及《庄子·寓言篇》、《列子·黄帝篇》、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、《文选·竟陵王行状》注引并作‘辱’。范同此(黪)。《说文》作‘黷’字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8_张煦

<p>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8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、林作‘民甚好徑’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長”(zhǎng),大的,排行第一的,意为受尊崇的。林希逸云:“長,尊也。”或解“長”为“宽广”(张松如译)、“長久”(沙少海译)等,非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修道於鄉,尊敬...
0457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6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6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‘愛民’景龙碑避讳作‘人’。‘國’下敦煌丙本作‘而无知’,景龙、御注、英伦三本均作‘能无為’。”水海按:御注本、景福本、邢玄本等唐人本皆作“民”,并未避讳。故罗氏之说不...
04512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焉’字。‘智慧’,河上公作‘智惠’,王弼作‘知慧’。‘知’与‘智’同,‘惠’与‘慧’通。聚珍版弼本作‘慧智’,与陆德明本不同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朱穆《崇厚论》引两‘處’字皆作‘居’。”
0455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此二句之后句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,概而括之,凡有四说:一是“木强則折”说,主此说者有黄茂材、俞樾、刘师培、易顺鼎、奚侗、陈柱、马叙伦、高亨、蒋锡昌、朱谦之、任继愈、张舜徽、陈...
0456
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7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7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天之道,其猶張弓’,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柰卷、高翻并作‘張弓乎’,《类聚》七十四引同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弊”作“幣”(为“弊”的假借);帛书乙本全部损掩。宋刊河上公本、《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经》本、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和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...
0455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强行有志’,各本‘行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456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静’,古本上有‘澄’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15_今译

<p>《老子》15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古代善于实行“道”的人,幽微精妙,玄远通达,深奥得无法记述。由于不可记述,所以只能勉强描述他的容仪、状貌。即:他犹豫不决的样子就像严冬涉水过河,他进退不定的样子就像提防邻国围攻,他...
0458
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后句“其成”后有一“事”字,“其”作“亓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帛书乙本同此,惟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宋徽宗本、道藏集註本、彭耜本、邵若愚本、金时雍本、无名氏本、李道...
04513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6_焦竑

<p>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6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異於人’,古本上有‘欲’字。‘貴食母’,开元本作‘求食於母’。‘食’音嗣。‘食母’,乳母也(见《礼记·内则》)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21_音韵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1_音韵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孔德之容,唯道是從。”容【Aǐwon】、從【dzǐwon】為韵,二字皆為东部。“道之物,唯朢唯物。”物【mǐwet】、物【xuet】為韵,二字皆為物部。“物兮朢兮,中有象兮。”朢【mǐwan...
0457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者’字。”
0457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6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6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弼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‘字’上有‘强’字。《庄子·则阳篇》郭注:‘而强字之曰道;’是郭本亦有‘强’字。以理而推,大既强名,则道亦强字,‘字’上有‘强’字者,是也...
04514

《老子》02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02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生、成、形、倾韵(耕部),和、隨韵(歌部,隨,徐禾反),事、教、辭、有、恃韵(之宵合韵,教叶音记,辭去聲,有音以),居、居、去韵(鱼部,去平聲)。陈柱又以已、已為...
0455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王注:‘樸,真也。’真即先天地而生之‘道’也。二十九章河上注:‘器,物也。’物即万物也。‘樸散則為器’,言道散而為万物也。‘因’、‘用’一声之转,谊可相通。‘官長’...
04515

《老子》53_02_校笺_04_刘师培

<p>《老子》53_02_校笺_04_刘师培</p>-齐物书舍
刘师培云:“按:王说是。惟《韩非子·解老》曰:‘书之所谓大道也者,端道也。所谓貌施也者,邪道也。所谓徑大也者,佳丽也。佳丽也者,邪道之分也。’据此文观之,则‘唯施’古本作‘貌施’,...
0455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3_苏辙

<p>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3_苏辙</p>-齐物书舍
苏辙云:“老子之言道德,每以婴儿况之者,皆言其体而已,未及其用也。今夫婴儿汨然无欲,其体之者至矣。然而物来而不知应,故未可以言用也。道无形体,物莫得而见也,况可得而伤之乎?人之所以...
0458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9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9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各本句首无‘故’字,今据帛书乙本补。此承上文续申其义,有‘故’字自勝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唯无以生為者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上有‘夫’字。‘是賢於貴生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苏、陈并无‘也’字,叶‘是’下有‘以’字,‘也’作‘夫’。”
0456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聖人治。’同前释。是成作‘聖人治’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说聖人治国与治身也。”范应元云:“‘治’,理也。理身以理天下也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5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5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五十八引无‘善’字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34_述评

<p>《老子》34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节的主旨是通过阐述“道”的某些特性与功能,从而达到法“道”的目的。《老子》认为,“道”虽然不真切,但它可左可右,无处不在,无所不包。虽然它成就万物,但它不命万物为己有;就是万物...
04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