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98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’,各本及《庄子·寓言篇》、《列子·黄帝篇》、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、《文选·竟陵王行状》注引并作‘辱’。范同此(黪)。《说文》作‘黷’字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蒋说不妥。“言多”可勿论。不能于彼说过“希言”、“不言”,便肯定于此就不能作“多聞”而也必作“多言”,类比不能定為确证。且此“多聞數窮”,“數(shuò)”则训為“速也”(见...
0467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5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5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按:《周易集解》虞氏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修之身,德乃真。’无‘於’字并无‘其’字矣。”
0469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5_吴怡

<p>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5_吴怡</p>-齐物书舍
吴怡云:“一般把‘常’当做永远的意思,似乎很容易把这个‘常’字打发了,可是‘常’毕竟是老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术语,在第一章中便特别标出了‘常道’,所以这个‘常’还有较深的意义。在第一...
04612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强行有志’,各本‘行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景龙本此二句作“將欲癈之,必固興之”。其他诸通行本皆作“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”。
04613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静’,古本上有‘澄’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不謂”与“不曰”义同,作“不日”则误。“求以得”,俞氏说是,不当作“以求得”。帛书本作“求以得”正与严遵本、景龙本、傅奕本、敦煌辛本等本相同。“求以得”,意謂求而能获得。...
0468
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九成之台,作於羸土”,“羸”即“籯”(或“籝”)之借,为一种“竹器”(见《玉篇》),属箱类,可盛土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正为“慕”,并云:“‘羸’,乙本作‘纂(léi)...
0465
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后句“其成”后有一“事”字,“其”作“亓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帛书乙本同此,惟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宋徽宗本、道藏集註本、彭耜本、邵若愚本、金时雍本、无名氏本、李道...
04613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6_焦竑

<p>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6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異於人’,古本上有‘欲’字。‘貴食母’,开元本作‘求食於母’。‘食’音嗣。‘食母’,乳母也(见《礼记·内则》)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0_劳健

<p>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0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‘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’,‘貞’字,景龙、景福作‘正’,开元、傅奕、范应元与诸王本皆作‘貞’。范注:‘貞,正也,一本作正,后人避讳也。’按道藏御注御疏本原作‘正’,疏云‘本...
0467
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作“失”非也(“亡”與“病”为韵,作“失”则失韵。作“失”者,当是传抄者机械地以“失”與“得”相对而臆改。观《老子》书,在不害义的前提下,总是力求协韵的)。但“亡”即为“失...
0469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7_王卡

<p>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7_王卡</p>-齐物书舍
王卡云:“‘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’,影宋本(《四部丛刊》影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建安虞氏刊本《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》)原缺‘矣’字,据S三九二六、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、强...
04614

《老子》27_09_校笺_05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27_09_校笺_05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不善人,未觉者也,非本不善,未明乎善也。資,质也。未觉者亦有先觉者之资质也。人皆可以为善人,特其未觉,而藉先觉者觉之耳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9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9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‘百姓皆注其耳目’:百姓都专注他们自己的耳目。指百姓竞相用智,即王弼注:‘各用聪明。’在‘各用聪明’的情况下,自然会产生各种的纷争。释德清注:‘百姓皆注其耳目者,谓注目...
04613
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5_古棣

<p>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5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各本‘謂之不道’上有‘物壯則老’四字。马叙伦说:‘此文已见三十章,乃因错简而复出者也。’高亨说:‘似后人误读上文强字为强弱之强,引《老子》经文以释之,遂致重出耳。’按:本...
04613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0_古棣

<p>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0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以其冬不自大,故能成其大’,傅奕本、河上公古本(古棣即指王羲之本)除‘冬’字作‘終’外皆如此。帛书与此略同,惟缺‘終’字、‘其’字,作‘以其自不為大也,故能成大’。按:...
04615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,当作“脃”;“脆”为俗字,《说文》无;“膬”为“脃”的或体,《说文》亦有。至于“判”字,则应从傅奕本、范应元本,今许抗生、张松如、沙少海等人即校为“判”。作“破...
04611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9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9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各本句首无‘故’字,今据帛书乙本补。此承上文续申其义,有‘故’字自勝。”
04610
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4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4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盛德若愚,昔贤通议。矜炫名器丑行(注谓‘矜炫行能’),则人所鄙薄,坐招嗤诮,自矜虽欲求益,胥怨,物不推長,故云自矜不長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9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9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臧疏、罗卷、经幢及赵写本并无‘民’字。《蜀志·秦宓传》宓报李权书引道家法曰:‘不見所欲,使心不亂。’盖即此文。又《艺文类聚》七二引庚阐《断酒戒》曰:‘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...
04615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王注:‘樸,真也。’真即先天地而生之‘道’也。二十九章河上注:‘器,物也。’物即万物也。‘樸散則為器’,言道散而為万物也。‘因’、‘用’一声之转,谊可相通。‘官長’...
04615

《老子》34_述评

<p>《老子》34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节的主旨是通过阐述“道”的某些特性与功能,从而达到法“道”的目的。《老子》认为,“道”虽然不真切,但它可左可右,无处不在,无所不包。虽然它成就万物,但它不命万物为己有;就是万物...
0465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7_陶方琦

<p>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7_陶方琦</p>-齐物书舍
陶方琦云:“依王弼注,似王本无‘久’字。”水海按:王弼注云:“安以動,物则得生,此自然之道也。孰能者,言其难也。徐者,详慎也。”据此似无“久”字。今譣武英殿聚珍版王弼本和张之象刊王...
04612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7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7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忽恍,中有象;恍忽,中有物。’顾欢与此同。御注作‘忽兮恍,其中有象!恍兮忽,其中有物!’河上作‘忽兮怳兮,其中有像!怳兮忽兮,其中有物!’本或二句互倒。王弼与河上同,...
04613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6_毕沅

<p>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6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形’,王弼作‘較’,陆德明亦作‘較’,并非。古无‘較’字,本文以‘形’与‘傾’为韵,不应用‘較’,又明矣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終日號而嗌不嗄,和之至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并无‘嗌’字。纂微、苏、曹、陈下无‘也’字。‘嗌’音益,咽也。黄茂材云:‘古本无嗌字。’而嗌不嗄,《庄子》之文也...
0468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5_焦竑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5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脆’,此芮反。‘判’,一作‘破’。”又云:“‘易判’,‘判’一作‘泮’,一作‘破’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19_音韵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9_音韵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絶聖棄知,而民利百倍。絶仁棄義,而民復孝兹。絶巧棄利,盗賊无有。”知【tǐe】,支部;倍【be】,之部;支部【e】和之部【e】皆属阴声韵,其主要元音相近,可以旁转,故支之合韵,...
046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