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14页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吴澄本作“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;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”。则与俞说合。然譣之帛书甲、乙本,经文语序则与王弼本等同,可证王弼本等本语序不误。
0427
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10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'按:劳取范本,解如慢易,口译当作'真是不能小瞧它的呀',义自通达。而今验之帛书,甲、乙两本,俱有两'以'字,将何得其解?奚侗曰:'击之无创,刺之不伤,斩之不断,焚之不燃,天下...
04213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作“芻(chú)狗”。“芻(简作刍)”作“蒭”,作“”,作“茤”,皆别写体也。“狗”,作“猫”,亦为别写体;作“苟”,则又為“猫”之省也。芻狗,是民间一种用草扎成的...
04213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易州、臧疏无‘焉’字。《类聚》八十九、《文选·关中诗》注引并同此(‘焉’)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古代道家言,往往以水喻道。《管子·水地篇》曰:‘地者,萬物之本原,诸生之根基也。水者,地之血脉,如筋脉之通流也。’又,‘水者,何也?萬物之本原也,诸生之宗室也’;其...
0427
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应元、张之象、二赵、吴、臧疏‘多’上有‘民’字,是。易州、磻溪、彭、寇、白上有‘人’字···‘昏’,宋河上、馆本、臧疏、赵写、集唐及《治要》引作‘昏’。按:‘滋’当为...
04214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3_高亨

高亨云:“作‘兮’是也。马谓‘豫’、‘與’通用,是也。其本字当為‘趣’。《说文》:‘趣,安行也。’(又《说文》:‘礜,趋步也。譽,譽譽,马行徐而疾也。’‘趣’、‘’、‘鸒’音义相近...
04213
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无名之”三字非衍文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等汉本皆如此,与帛书甲、乙本合,可证此三字為原本之文。蒋锡昌说是也。乙本“闐”,则為“鎮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真部,属叠韵通假)。“鎮...
0426
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6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以上两句傅本、通行本则作‘致虚極,守静篤’,最后无‘也’字。帛书‘致’作‘至’,至、致古通。静篤,乙本作‘静督’,甲本作‘情表’,通行本作‘静篤’。今从通行本。《甲本释...
04213
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仍无敵’,陆、王弼‘仍’作‘扔’,音仍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幽兮冥兮,中有精兮’,杨孚同古本。一作‘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’。今從古本。”
04212
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8_高明

高明云:“《德经》第四十一章‘大方无隅,大器免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’,凡事成‘大’者其义相反,这是老子以无为观察事物的辩证逻辑。此言‘大成若缺’与‘大盈若盅’,‘成’与‘缺’意义...
0429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5_钱钟书

钱钟书云:“‘重為輕根,静為躁君’;注:‘不行者使行,不动者制动,是以重必為輕根,静必為躁君也。’按《周易·复》:‘复其见天地之心乎’王弼注:‘复者,反本之谓也。天地以本為心者也。...
04212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譣帛书本作“物无棄财,是胃(謂)曳明”,“物无棄财”与上句“而无棄物”衔接,无“常善救物”句,《文子·自然篇》“物无棄材”与上句“故人无棄人”亦紧接,正与帛书本相同,足证《...
0427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6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聖人用之則為官長’,按:此河上公本也。河上注曰:‘聖人升用,則為百官之元長也;’是其本作‘聖人用之’。至王弼注曰:‘聖人因其分散,故為之立官長;’則当作‘聖人因之’,方...
0427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经纶堂本无‘乎’字,下同。‘婴’作‘孾’,注亦作‘孾’,景福本同。‘能’下室町本有‘如’字。‘氣’字为华夏先哲之素朴唯物主义思想。《老子》之‘專氣’,即《管子·内业篇》...
04214

《老子》64_09_校笺_02_奚侗

奚侗云:“四句(指‘為之者敗之,执之者失之。是以聖人无為也,故无敗也;无執也,故无失也’)与上下文谊不相属,此第二十九章中文,彼章捝下二句,误羼于此。”
04214

《老子》74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死,脂部;之,之部;上古楚音脂、之部字押韵。死,脂部;之,之部;死,脂部;上古楚音脂、之部字押韵。者,鱼部;敢,谈部;者,鱼部;谈鱼合韵。斵、斵,屋部;手,幽部;屋幽合韵...
04213
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,古本作‘孰能損有餘而奉不足於天下者’。”
0427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说文》:‘糞,弃除也。’字与‘坌’、‘拚’、‘攮’并同。《说文》:‘坌,埽除也。’段注:‘叁字,《曲礼》作糞,《少仪》作拚,又皆作摸。’《礼记·中庸》《释文》:‘...
0427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'古者'契'亦名书券,其性质犹今合同文字。《说文》:'券,契也;'《史记·张耳陈餘列传》注:'券契义同;'并其证。《礼记·曲礼》:'献粟者執右契。'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'公常執...
04211
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7_唐玄宗

唐玄宗注云:“无欲,故不可得而利。不争,故不可得而害也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前句“奇”,帛书甲、乙本皆假借为“畸”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皆校改为“奇”,今从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本;后句,甲、乙本皆同。御注本“奇”作“其”,谓“以其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”。严遵...
0427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5_王弼

王弼注:“天下之所归会者也。静而不求,物自归之也。”
04212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自稱孤、寡、不穀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‘稱’作‘謂’。”按:彭氏原本“穀”误作“榖”。
04213
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故聖人自知不自見’,是荣作‘故’。按:‘自知’与‘自爱’词异谊同,‘自見’与‘自贵’词异谊同。‘自愛’,即清静寡欲,‘自贵’即有为多欲。此言聖人清静...
04212
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5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不自見乃无所不見,故常明。”
04214
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天之道,其猶張弓者歟’,古本。天道公平,人鲜能知,故取張弓之喻,以明之。夫張弓者,高則抑,下則舉;有餘者减,不足者補;取其相称而已。”
0428

《老子》44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身、亲,真部。貨、多,歌部。亡、病,阳部。愛、费,物部。藏、亡,阳部。足、辱,屋部。止、殆、以、久,之部。
0427
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8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本与今本勘校,其中主要区别是:帛书甲、乙本‘為天下溪’与‘恒德不離’二句,各重復两次,作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溪。為天下溪,恒德不離。恒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’世传今...
042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