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16页
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12_高亨

高亨云:“《庄子·山木篇》‘南方有邑焉,名为建德之国’。建德亦健德也。偷,借为嬬为懦。《说文》:‘嬬,弱也。懦,驽弱者也。’建德若偷,犹言强德若弱耳。偷与嬬、儒古通用。《左传·隐公...
0446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白、张嗣成、赵写及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‘知’作‘智’。”
05110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‘明白四達,能毋以知乎’,‘以’字在此作‘用’解,犹言明白四達能不用知吗?可见王弼本作‘明白四達,能无為乎’,确如俞樾所云有误。‘明白四達’需依‘知’,与‘无為’义不相属...
04512

《老子》54_音韵_04_李赓芸

李赓芸云:“《老子·德经》‘修之於身,其德乃真···’;此八句四易韵。‘國’本‘邦’字,与‘豐’协。又《管子·牧民篇》‘毋曰不同生,远者不听;毋曰不同鄉,远者不行;毋曰不同國,远者...
05112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7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忽乎若晦’,或云‘淡乎其若海’,非。”
04412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11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民多技巧,奇物滋起’,河上公古本如此,今河上公本‘技’作‘伎’,乃‘技’的异体。有的传本,‘民’字作‘人’,王弼本亦作‘人’。王注‘民多智慧,则巧伪生’,据注可知王弼本...
04011

《老子》09_音韵_02_奚侗

奚侗云:“已、保、守、咎、道为韵。之尤互转,如《周易·恒》以‘道’韵‘已’、‘始’也。”江永《古韵标准》上声第十一部“保”字本证:“‘永言保之’韵考、寿,‘他人是保’韵栲、扭、扫、...
0308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张嗣成‘所’作‘守’,声近而讹。罗卷、易州、磻溪、赵写无‘也’字,下同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自节养,不失其所受天之精气,则可以长久。”节解云:“謂不失其一也。...
02810
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11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不言‘守素’而言‘見素’,不言‘返樸’而言‘抱樸’,不言‘无私’而‘少私’,不言‘絶欲’而言‘寡欲’。盖‘見素’然后可以‘守素’,‘抱樸’然后可以‘返樸’,‘少私’然...
03414
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9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或强或羸’,按:《国语·周语》:‘此羸者阳也。’韦注:‘羸,弱也。’强、羸义正相反。”
0375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談呵其无味也”,“淡”假作“談(简作谈)”(上古二字皆为定纽谈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“呵”为帛书本传抄者时译(或口译)“兮”而成,今当还原为“兮”。乙本作“淡...
0499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税”借作“说”(二字皆从“兑”取声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;帛书乙本“其”亦作“亓”,“税”则借作“跷”(《龙龛手鉴》谓“”为“羊拙反”,《字汇补·...
0377
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赵至坚‘乃’作‘能’。‘乃餘’,赵作‘能有餘’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34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道渢呵其可左右也,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。萬物歸焉而弗為主,則恒无欲也,可名於小。萬物歸焉而弗為主,可名於大。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,以其不為大也,故能成大。”右【xǐwe】、有【x...
05014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臀呵鬻人蔡蔡”,损掩“我獨若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”作“冒”;“兮”字误译为“呵”,今还原;“察察”假作“蔡蔡”(上古“察”和“蔡”皆为月部字),《...
05215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作‘悶悶’。林、苏、葛作‘醇醇’,吕、赵作‘淳淳’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而王公以為稱’,清源‘公’下有‘自’字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10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習读為襲。《小尔雅·广诂》:‘襲,因也。’習、襲古通用。《周礼·胥师》:‘襲其不正者’,郑注:‘故书襲為習。’《文选·齐竞陵文宣王行状》:‘龟谋襲吉’,李注:‘襲与習...
0257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播’作‘糞’。‘糞’、‘播’古字通用。《御览》引《文子》曰:‘却走馬以糞,車轨不接于远方之外。’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引并作‘糞’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11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:‘惚兮恍兮’二句,当在‘恍兮惚兮’二句之下。盖承上‘惟恍惟惚’之文,故先言‘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’,与上‘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’四句为韵;下文‘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’,乃始...
0309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诸家释“戎馬”为“军馬”、“兵馬”或“战馬”等。如此解释“戎馬生於郊”,义不可通。古代战馬为骟馬,不得生於郊也;且古者战馬用牡不用牝,不得生於郊明矣。 又,蒋锡昌云:“此言...
03814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為天下式’,陈、清源‘為’上有‘以’字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9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天下之牝’御注作‘之交’,高翻作‘之交牝’。”
04411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经幢同此(有‘者’),各本无‘者’,下同。‘徹’字,陆同此,各本作‘轍’。‘迹’字,陆、寇及《意林》引、《文选·闲居赋》注引作‘跡’,各本及《文选·酒德颂》注引...
0289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7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《释文》大书‘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,夫亦將无欲’十四字,则今本重‘无名之樸’四字,乃涉上文而衍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(景龙本)‘哀禮’,各本作‘喪禮’。”
0379
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按:易州‘孰’作‘熟’。‘極’,尽也。··福依于禍,禍隐于福,而谁能知禍福之穷尽乎?”
04414

《老子》65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曰:為道者非以明民也,將以愚之也”,“古之”作“故曰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故曰’,各本作‘古之’。”帛书乙本第一句同此,第二句、第三句作“非以明□□,□...
05512

《老子》25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成、生韵(耕部),改、殆、母、道韵(之幽通韵,改音己,道叶,徒以反)。大、逝韵(祭部,大,徒列反,逝,时列反)。遠、反韵(元部)。奚侗谓:改、殆、母為韵,逝、遠...
05910

《老子》79_今译

和解了大的怨恨,必定还有怨恨遗留下来,怎么能认为这样做就妥善了呢?因此,'圣人'虽然拿着左半边的债务契约,但是他不以此索求于负债人。所以,有德之人,只经管保存着债权契约(而不向负债人...
052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