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3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天’者,自然之谓也。夫日中则昃,月满则亏。亏必盈极,则反数其然也。所以佐世之功成,富貴之名遂者,必须守分,知足谦柔,静退处不竞之地,远害全身。能如是者,深合天真之道...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知其白,守其黑,為天下式。···常德不忒,復歸於无極。’是成无下‘為天下式’四字。”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7_唐玄宗
唐玄宗注:“见哀者勝,故知恃强者必败。”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5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‘私’当作‘思’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曰:‘凡德者以无為集,以无欲成,以不思安,以不用固。’‘思’、‘欲’并言。又《文选·谢灵运邻里相送方山诗》李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少思...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並同此(‘萬物並作,吾以觀其復’),宋河上亦同此,无‘是’字。臧疏引顾欢曰:‘夫静觀其反真。’又引王曰(前人謂为弼注,今核之非是。考陆德明《经典释文·序录》,《...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御注三本、敦煌英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葛玄序文本、杜光庭本、陈象古本、苏辙本、陈景元本、李霖本、白玉蟾本、(...
《老子》08_06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无尤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清源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9_05_校笺_01_校堪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部损掩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两“信者”后有“吾”字,作“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”。严可均云:“御注脱第一‘信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居左’,御注、《大典》作‘處左’,下‘居右’亦作‘處右’。御注作‘言以喪禮處之’,易州无此句。”
《老子》51_今译
“道”使万物生长,而“德”使万物蓄养;体质构成万物的形状,而器型完成万物的品类。因此,万物尊重“道”而珍贵“德”。“道”被尊重,“德”被珍贵,并没有谁给它安排爵位,而它是永恒自然而...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自然,其端兆不可得而见也,其意趣不可得而睹也。···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不以形立物,故功成事遂,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合抱”,两臂围拢,形容树的粗大。“毫”,《说文》作“”,隶作“豪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,豕,鬣如笔管者。出南郡。从希,高声。豪,籀文从豕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豪,亦作‘豪’。‘豪...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4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輕則失根,躁則失君’,焦竑《老子翼》及王夫之《老子衍》如此。焦竑用王辅嗣本,盖所据《永乐大典》王本也。帛书甲、乙本及傅、范‘根’作‘本’。河上及唐宋诸本,‘根’多作‘...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7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是以’二字衍,后人所益。”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大盈若沖’。《文选·魏都赋》注作‘大满若沖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皆作“吾强為之名曰大”,正与想尔本、景龙本等本合。“强為”前有“吾”字,非為衍文。这是老子自述他又為这种“昆成”之物命名之情况,且引出下文他描述的道的全部...
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百仁之高,台於足□”,“仁”为“仞”之借(上古二字皆为日纽,可双声通假),“台”为“始”之假(上古二字皆在之部),损一“下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作“百千...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是謂非道,非道早已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清源、黄、程‘非’并作‘不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故大制不割’,古本作‘大制無割’。‘制’,裁断也;‘割’,分裂也。”
《老子》53_述评
这一章,老子站在人民的立场,对为政者的“非道”行为进行了挞伐,对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给予了揭露,反映了老子进步的政治思想。 当时朝政(包括各诸侯国)败坏。那些为政者,高台榭、修宫室,...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苏、赵‘如之何’作‘奈何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8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数句言人主多欲,修其宫庭,美其服饰,以致田野荒蕪,倉廪空虚,而国家倾覆随之,此由违乎无为之道而然也。末句加重语气,以痛伤之。或疑‘非道也哉’四字为衍文,非是。”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敦煌丁本、楼正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(唐)李荣本、杜光庭本、陈象古本、吕惠卿本、司马光本、道藏苏辙...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9_高明
高明云:“今本‘故有道者不處’,帛书甲、乙本同作‘故有欲者弗居’。‘有道者’与‘有欲者’意义相悖,帛书研究组云:‘居,储蓄。此言惡物为人所弃,虽有贪欲之人亦不贮积。’许抗生云:‘疑...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磻溪‘為人’作‘與人’。赵写无‘有’字。”水海按:赵孟頫作“聖人无積,既以為人,己愈”,漏去“有”字。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强梁者,强力横行的人。“木绝水曰梁,负栋曰梁,皆取其力之强。”(焦竑注语)“强梁者不得死”,与“强梁者不得其死”意同,言强力横行的人“皆不得寿终”而死(参看《论语注疏》);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无‘焉’字是也。余疑‘作’字当在‘萬物’上,盖转写误窜。···按《老子》最古本当是一作‘不辭’,一作‘不始’。傅本‘始’上‘為’字,乃后人妄增也。《说文》:‘辭’籀文作‘...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用兵应敌,是非求勝,能如此者,胜不恃强,故云果则勿强。”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《淮南子》‘騁’下有‘於’字,与古本同。‘至柔’谓道之用也,‘至堅’谓物之剛者。道能运物是至柔馳聘於至堅也。”水海按: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和《道应训》引皆无“於”字,当是...
《老子》21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冥、精、真、信两句相叶。魏建功谓此四句,当注意其相叶之可能性,正如‘名’之与‘門’叶,‘盈’之与‘尘’叶(《古音系研究》)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