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18页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作‘三十’,敦煌、广明作‘卅’,罗误校。又室町本亦作‘卅’。吴云曰:‘卅,诸本作三十。’是也。《玉篇》‘卅,先阖切,三十也。’又‘輻’字,疑本或作‘輹’。《周易·小...
0436

《老子》33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知人者,知也;自知者,明也;勝人者,有力也;自勝者,强也。”知【tǐe】、力【lǐek】为韵,明【mian】、强【gǐan】为韵。知【tǐe】,支部;力【lǐek】,职部;职部【ek】和锡...
0535
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英伦无‘樂’字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开元石刻作‘揵’。《说文解字》:‘楗,限門也。’是应用‘楗’,不得以車辖之‘键’当之。”水海按:开元石刻(即御注本)本句作“善閇无關揵不可開”。
0327

《老子》14_音韵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王本作‘惚恍’。‘惚恍’则正言‘恍惚’。二十一章‘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’,王弼注:‘恍惚,无形不系之叹。’此言‘惚恍’,為取与‘狀’、‘象’谐韵,故作‘惚恍’,颠倒读之。”
0555
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5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二‘知’字均当读为‘智’,古人通用。此言人君大智若愚,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不以多言为贤也。”
06214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(上)三句‘廢’下,‘出’下,‘和’下,广明本均有‘焉’字;‘國家昏亂有忠臣’句,‘亂’下亦必有‘焉’字,石泐不可见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9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衣養’,猶云覆育。有覆育萬物之功,而不為之主,是自处卑下也,故云‘可名於小’。此二句(指‘衣養萬物而不為主’和‘可名於小’)与下二句相偶。各本‘可名於小’句上,误赘‘常...
03610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‘足’字从止,即‘趾’字,故义为止。《周易》‘鼎折足’,郑注:‘无事曰趾,陈设曰足。’《汉书·五行志》:‘足者止也。’二十八章‘常德乃足’,河上注‘止也’。刘咸炘曰...
0468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9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水之性善利萬物,萬物因水而生。然水之性至柔而弱,故曰不争。衆人好高而惡卑,而水處衆人之所惡也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先天’,陆‘先’悉荐切;李音同。上居无象之前曰‘先’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13_音韵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龍辱若驚,貴大梡若身。何謂龍辱若驚?龍之為下也,得之若驚,失之若驚,是謂龍辱若驚。”驚【kǐen】,耕部;身【cǐen】,真部。因耕部【en】和真部【en】,主要元音相同(不属于对...
04313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1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及吾无身’,归之自然也。”
0566
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□,□□必多難”,前句损掩七个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夫輕諾者必寡信”;后句损掩“多易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作“夫輕若□□信,多易必多...
03815
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5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前章云‘大道廢,有仁義’,此云‘絶仁棄義,民復孝慈’者,明大道之世,所谓玄同,民无私亲,悉皆慈孝,故理至则迹灭,事当而名去。今六纪廢絶则孝慈名彰,若絶兼爱之仁,棄裁非...
04315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河上无‘能’字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8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抑之’、‘舉之’二句言張弓。‘有餘’、‘不足’二句言天道。凡弛弓俯其体,則弣在上,弰向下;張之而仰其体,則弣向下,弰在上。是抑弣之高者,使之向下;舉弰之下者,使之在上。...
0479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8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今验之帛书,王弼实近古本。惟后人每依《韩非子·解老》及《牟子·理惑论》所引,都有‘强字之曰道’句,且《庄子·则阳篇》郭注亦曰:‘而强字之曰道;’遂谓以理而推,‘大’...
03810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觀其復’,王弼本无‘其’。”
0279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“勶”假作“達(简作达)”(上古二字皆為月部)。今从甲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宋徽宗本、吕惠...
0319
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吴澄本“寧”作“甯”。《国语·越语下》谓“地能包萬物以为一”。此即《老子》“地得一以寧”之语意所本。“以”,因,介词。清,《说文》谓“朖也,激水之貌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清,且...
0546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二本均无‘兮’字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20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餘食者,残餘之食。贅行者,疣贅之行也。残餘,食之秽;疣贅,身之病。以此‘自見’、‘自是’等行,其于道而论之,如残餘贅疣,人所共恶之。谓之‘贅行’者,为‘自見’、‘自是...
03513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12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恍惚中有象,惚恍中有物。’是成本经文作‘恍惚中有象,惚恍中有物’。道藏河上本作‘怳兮忽兮,其中有物;忽兮怳兮,其中有像’。正与俞说合。俞谓‘惚兮恍...
0318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天之道,損有餘而補不足也’,古本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5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河上‘謂之’作‘是謂’,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文合。”
05912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、赵‘在’作‘於’。开元‘曰’作‘日’。”
02914
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其猶張弓乎’,古本作‘其猶張弓者歟’,邵‘猶’作‘由’,非。”
05114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鳥’作‘烏’。”
0587
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6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乙本‘微眇玄達’,今本作‘微妙玄通’,‘眇’、‘妙’二字通用,‘通’、‘達’二字义同,此当从今本。”
02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