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2页

《老子》44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本章各句皆句中自为韵:“名與身孰亲?”身【cǐen】、亲【tsYen】韵,真部。“身與貨孰多?”貨【xuai】、多【tai】韵,歌部。“得與亡孰病?”亡【mǐwan】、病【bian】韵,阳部。“...
04715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9_达真子

达真子云:“用兵有言:不敢为主而为客,不敢进寸而退尺,善勝敵者不争。皆意不在于强也,是以兵强則不勝者此也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曰筮,筮曰□,□□□”,第一句损掩“大”字,第二句损掩“遠(简作远)”字,第三句“遠曰反”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其句中“筮”,则為“逝”之假借(二字上古皆...
0355

《老子》03_音韵_0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王念孙《毛诗群经楚辞古韵谱》‘欲’、‘腹’均入幽部,引《乐记》‘君子乐得其道’二句,道、欲為韵。《诗经·蓼莪》四章,鞫、蓄、育、复、腹為韵。《楚辞·天问》育、腹為韵...
0446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吴作‘昏昏’。馆本作‘昏’。成疏云:‘韬光匿耀,故若昏也。’则成作‘若昏’。赵写同。依下文例,当补一‘昬’字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乙本作“質□□□”,缺损“真如渝”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他本“如”皆作“若”。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号、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、司...
0426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0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此章语颇冗复,疑有古注误入正文。‘言以喪禮處之’,观一‘言’字,即似注家之语。”
0446
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无‘夫’字。‘其手’御注、王弼作‘其手矣’,河上作‘其手者矣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作“希有不傷其手矣”,宋刊河上公本作“希有不傷手矣”,与严可均所见本不同。
0267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寂兮似无所止’,王弼作‘飂兮若无止’。”
0326

《老子》16_音韵_03_顾炎武

顾炎武云:“‘明’,武兵切。古音谟郎反,今以字母求之,似当作弥郎反。《诗经·东方未明》音章:‘东方未明,颠倒衣裳。’《老子》:‘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’‘不自见故明,不自是故彰。’‘...
0737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10_李嘉谟

李嘉谟云:“不樂杀人而后可言兵。孙、吴之论兵,审虚实,辨奇正,其言详矣。然虚实奇正之本,孙、吴未必知之。老氏云:‘恬憺为上,勝而不美。’是固不欲戰之意。然即以兵法论之,恬则静,静者...
03112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2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根,本也。草木花叶之花叶輕,花叶禀根蒂而生,則根蒂躁,既重為本,故曰‘重為輕根’。夫重則静,輕則躁,躁則静輕者根,則静為躁者君矣。是知重有制輕之功,静有持躁之力,故权...
05214
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禍莫大於不知足’,河上本在此句上有‘罪莫大於可欲’一句。”
04210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4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如春登臺’,按:‘春登臺’,一本作‘登春臺’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1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祥’,当读为痒,同声系,古通用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‘痒,病也。’《诗经·正月》:‘忧以痒’,毛传《桑柔》:‘稼穑卒痒’,郑笺并同。益生者,以五色养目,以五音养耳,以五味养...
0585
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咳’,胡来反,本或作‘孩’。”
06011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10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上无赋敛,下不烦扰,耕田凿井,家给民足,故云而民自富。人君诚能内守冲和,外无营欲,则下之感化自淳樸也。”
0325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8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虚心者,譬如不自見,不自是,不自伐,不自矜。所以聖人之心,虚靈明妙,荡荡空空,不曾有一物所系。少有纤毫尘垢,即為魔境,便不是虚心之妙矣。实腹者,譬如神清气足,理备道全。...
05014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’,按:《御览·地部》引作‘江海能為百谷王者’;《皇王部》引此句同此。《地部》引作‘以其善下也’;《皇王部》引作‘以其善下之也’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4_陶鸿庆

陶鸿庆云:'王注曰:'以,用也。其,谓水也。言用水之柔弱,无物可以易之也。'是王本'其'上有'以'字,故顺文解之。'
0325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7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按:‘敦若朴’,‘朴’八见,惟‘镇之’句,御注作‘樸’,馀作‘撲’。严于‘朴’、‘朴虽小’、‘之朴’三条,校樸、撲字赘漏。按木旁隶字多借手,唐人行押更无一定,当著此最后...
0366
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说苑·敬慎篇》作‘柔弱者生之徒也,剛强者死之徒也’。《御览·木部》作‘柔弱生之徒,剛强死之徒’。皆‘堅强’句在‘柔弱’句下,疑《老子》古本如此。盖上文先言‘柔弱’,后...
0298

《老子》43_述评

这一章节申述的是“守柔”、“无为”的思想。老子首先指出柔能胜刚:“天下之至柔,驰骋于天下之至坚”。可见“至柔”的东西威力之强,作用之大。“守柔”是“无为”的一种表现形式,所以老子进...
03614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8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萬物之质不一,草木之形虽殊,然非柔脆不生。气至而滋息,故柔脆。柔脆者,生气也。凡物之初生,必柔弱、必脆嫩。枯槁者必死。气反游散,故枯槁。枯槁者,死气也。凡物之衰老者,必...
0368
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7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‘欲先民’,欲在民之前也。‘必以身後之’,先人而後己也。”
05415
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、吕、林、葛‘我’上有‘而’字,吕、葛、赵‘且’作‘似’。”
05414
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13_高明

高明云:“俞、孙、奚三氏之说皆通,尤以奚侗举‘兑為口’引申為人之耳目鼻口,谓‘塞兑、閉門,使民无知无欲,可以不劳而理’,更切《老子》经义。帛书甲本作‘塞其’,‘閎’字也写作‘悶’。...
0389
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9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韩非《喻老》,以‘病病’作‘不病’,王先慎注曰:‘此谓不以为病,故能除病’,显然已非老旨。俞樾、刘师培皆据韩以改老,错了。如依《御览》所引来演推,此章全文当作‘知不知,...
0796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6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聖人之在天下,歙歙焉’,‘歙’,音吸,收敛也。聖人之心与百姓之心,其初均同乎虚静、纯粹,至善未有恶也。惟聖人清静无欲,自全其初,则百姓亦清静无欲,各全其初。故聖人之在...
05112

《老子》43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本作“不□□教,无為之益”,损掩“言之”二字,今据王弼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校补;帛书乙本只残留语首一“不”字,余尽损掩。其他诸本并同此两语句。
036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