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寵為下’,陈碧虚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音韵_02_劳健
劳健云:“按:翕弱、張强、廢奪、舉與,皆两句相间成韵,当作‘奪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4_魏锡曾
魏锡曾云:“御注‘見’下有‘者’字,下三句无。”水海按:魏氏所谓“下三句无”,指“自見者不明”句下的“自是者不彰,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長”三句无“者”字,御注则作“自是不彰···”...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3_劳健
劳健云:“古读‘宗’字,音近于尊。《左传》‘伯宗’,《穀梁传》作‘伯尊’。《释名·释宫室》:‘宗,尊也。’《周易》:‘同人于门,同人于宗。’门、宗为韵。《论语》:‘因不失其亲,亦可...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古之極’,古本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宋河上作‘紛’,罗卷作‘忿’。成疏曰:‘忿,嗔怒也;’则成亦作‘忿’。各本及《文选·魏都赋》注、《三国名臣序赞》注引并作‘紛’。弼注曰:‘紛解而不劳;’又五十六章注...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严遵本‘狎’作‘挾’。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:‘无狹其所居’,是成、荣并作‘狭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严遵本则误作“挾”,而怡兰堂校严本则作“狭”。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‘夷’作‘幾’。范谓孙登、王弼同古本。傅奕云:‘幾者,幽而无象也。’是王、傅二本并作‘幾’。依义作‘幾’為长。《说文》:‘幾,微也。从丝。丝,微也。’‘幽’亦从丝从火...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中的“靈(简作灵)”、“谷”,帛书甲本分别作“需”和“浴”;乙本同甲本。按:《说文》云:“霝,雨零也,从雨,口口口象形。”又云:“靈,靈巫也,从巫,需声。”雨落为“霝”,巫人...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使心不亂’,纂微‘心’上有‘民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地□間,□猶橐籥舆”,前句损掩“之”字,后句损掩“其”字,“與”音假作“舆”(上古二字皆为余纽鱼部);帛书乙本作“天地之間,其猷橐籥舆”,“猷”则為“猶(今简...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蔽’,必世反。王云:‘覆盖也。’钟‘婢世反’,梁武同也。”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古时“而”、“則”通(见《经传释词》);但笔者从王弼本校补为“而”。“无不為”应作“无以為”,严遵本正作“无以為”,今从严本校补。《老子》主张“无為”,而不主张“无不為”(...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甲、乙本作“閣”,此字则同“悶”,昏悶之谊。作“昏”者,与此义通。“昏”,同“昏”。《玉篇·日部》:“‘昬’同‘昏’。”今当从帛书甲、乙本作“”。又,乙本有“安”字,甲本作...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我有三寶,持而寳之’,韩非、王弼、傅奕同古本。老氏自謂,我有三寳,持守而珍贵之,謂下文也。”水海按:是知范应元所见王弼本亦作“我有三寳,持而寳之”,近帛书本。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‘其下’作‘在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2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‘發’,读为‘廢’。《说文》:‘廢,屋顿也。’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‘四极廢’,高注‘廢顿也’。《左传·定公三年》‘廢于炉炭’,杜注‘廢,坠也’。顿、坠之义,与倾圮同。恐發...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“善”,犹“好”也。《荀子·儒效篇》云:“至下谓之地。”《礼论篇》云:“地者下之极也。”刘熙《释名》:“地,底也。”“居善地”,则言水好居下,如本章谓“居衆人之所惡”,即谓...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5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言人君一己之聪明不足恃,虽出外日行千里,而所闻見者甚少也。《韩非子·八经》云:‘力不敌众,智不尽物。与其用一人,不如用一国。’《吕氏春秋·贵公篇》云:‘智而用私,不若...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1_节解
节解云:'谓人行道德,司命赐算;人行其恶,司殺徹其籍,此之谓也。'高亨云:'按:'徹'疑当為'殺',盖篆文'徹'作'',《说文》'殺'古文作'徽',形相近。《老子》此字作'',后人不识,误以為'徹'...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磻溪‘邦’作‘國’。”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训“亡”为“忘”不妥。“若存若亡”是说“中士聞道后的表现”。“亡”、“存”相对,故“亡”应训“无”。严遵谓“中士所眩”,以“眩”(两眼昏花)来说明“中士聞道”后的精神状态,...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20_吴澄
吴澄注云:“用兵示弱者,谋深而工,敵輕而玩之,故勝。恃强者虑浅而骄,敌惧而备之,故不勝。兵法始如处女,敵人开户,示之,弱也;后如脱兔,敵不及距,則能勝之矣。”水海按:谓用兵恃强而骄...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4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此两‘智’字,原俱作‘知’;似当读去声,作‘智慧’之‘智’。陆德明《释文》云:‘知者,或并音智。’·····河上公注‘智者不言’句云:‘知者贵行不贵言也。’王注云:‘因...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13_陈奇猷
陈奇猷云:“《老子》本意謂不貴其師、不愛其資为智,雖有智慧而必以大迷处之。而韩非此喻则以文王师太公、資费仲为智,若不师太公、資费仲,则文王雖智,亦必大迷失也,与《老子》原意正相反。...
《老子》37_01_校笺_06_古棣
古棣云:“‘道常无為而无不為’,各本如此,惟帛书甲、乙本只作‘无名’。按:基本思想与此章相通的三十二章作‘道常,无名之樸’,该章突出道的‘无名’特性,下文又有‘始制有名’,可证彼章...
《老子》68_今译
善于做将帅的人,不轻易动武;善于作战的人,不轻易被激怒;善于克敌制胜的人,不与敌人争战;善于用人的人,甘居卑下地位(,而谦虚待人)。这就叫做不与人相争的美德,这就叫做善于用人,这就...
《老子》01_02_校笺_02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道,可道也,非恒道也;名,可名也,非恒名也。’甲本作‘恒’,乃原文。后因避汉文帝讳改‘恒’为‘常’。然自《韩非子·解老》,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、《道应训》、《本经训》,...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民’,‘治’,河上本又作‘活’。”水海按:今存诸种河上公本以及河上公注文皆作“治”,无作“活”者。可知陆德明于唐代尚见到一河上公古本作“活”的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