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21页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2_魏源

魏源云:“天下之物,建于外者,外物得而拔之;抱于外者,外物得而脱之。恃外有之固者,其固终不可恃也。若夫建德而抱一者,建之于心,抱之于内;初无建抱之形,苟我不自拔且脱,谁得而拔脱之乎...
03214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“兮”,时译为“呵”,“哉”假作“才”(上古二字皆为之部)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、楼正本、景福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...
0496
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夫唯不居’,古本作‘不處’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12_王卡

王卡云:“‘知我者希,則我者贵’,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句末有‘矣’字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13_黄瑞云

黄瑞云云:“甚,《广雅·释言》:‘甚,剧也。’此處犹言苛严。奢,《尔雅·释诂》:‘奢,勝也。’此為争勝之意。泰,《论语·子路篇》‘君子泰而不骄’,何晏注:‘君子自纵泰,似骄而不骄。...
0576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王弼注《易经》之《恒卦》引此与今本同。皇侃疏《论语·学而篇》第一引作‘重為輕根,静為躁本’。按:重谓寡欲自重,輕谓纵欲自輕,二者皆以治身言。静谓清静无為,躁谓急功好...
03611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严遵‘復’字无。‘人’当从诸本作‘民’,以与上文一律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2_王纯甫

王纯甫云:“此章自‘兵者不祥之器’以下,似古之义疏浑入於注者,详其文义可见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玉篇》:‘,垢黑也。’当为‘辱’之古文。《广雅·释诂三》‘辱,污也,又恶也’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‘黑气酒辱’。辱有黑义,与白对立,故曰‘大白若辱’。”
0457
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7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··萬物皆以三者而生,故其生也,后负陰前抱陽,而冲氣在中以為和。和,谓陰陽适均而不偏胜,萬物之生,以此冲氣。既生之后,亦必以此冲氣為用,乃為不失其本。”
04415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紛’,顾欢作‘忿’。唐易州石刻本亦作‘忿’。”
04214
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8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不与俗人相随,守一不移,如愚人之心也。”
02912

《老子》81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,帛书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皆无“故”字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遂州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敦煌本、御注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陆希声本、傅...
03913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'敦煌辛本'不'作'能'。'
05413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13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、苏作‘漂兮若无所止’,林、赵作‘飂兮似无所止’,吕(知常)作‘飘兮若无止’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2_毕沅

毕沅云:“陈景元以‘此两者同’为句。”
03612
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‘泣’者,‘茫’之讹(六十章‘以道蒞天下’)。字当作‘竦’,《说文》‘临也’。‘竦之’与下句‘處之’正同。”(《国学丛刊》第二卷第一期《罗君商榷老子书》)另云:“按:‘...
0517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4_吴澄注

吴澄注云:“‘萬物歸焉而不知主,可名於大矣’,此申言功成而不居。冬藏之时,萬物反本复命,会歸於一,所谓利贞固灵根。利贞诚之复,而物亦不知其孰主之。此万殊之合為一本,乃道之总而至大者...
0285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0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作‘功成不居’。敦煌本作‘成功不處’。”
0547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马叙伦、蒋锡昌之说是,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侯王”。因春秋时期周室日衰,诸侯称王亦称霸(详论见拙著《老子楚语考论》附录一《成书时代新证》一文),《老子》就是针对当时的诸侯王称霸...
03112

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有三个“矣”,义胜。又,“與物反矣”,基本有两种解释:一种认为“反”作相反讲,释此句為“玄德”和万物的性质相反。河上公注云:“玄德之人,與万物反异,万物欲益己,玄德施與人也...
0395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8_任法融

任法融云:“利欲的美色,动聽的音乐,爽口的厚味、香鼻的肴馔,不過只能引人注其耳目,快利口鼻。··唯有纯粹、素朴、清静、无为的自然之道,虽淡而无味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但它的功能及作...
0429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9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黔’,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辱’。作‘’者,所谓‘以白造缁’是矣。《说文》无‘黔’字。”
05610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14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‘絶聖棄智,民利百倍’,所以返樸也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常知’,苏、五注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‘常’并作‘能’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婴兒不用智,而合自然之智。”
04114
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6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夫唯不厭,是以不厭’,上‘厭’字即上文‘无厭其所生’之‘厭’,下‘厭’字乃六十六章‘天下樂推而不厭’之‘厭’。言夫唯君不厭迫其民,是以民不厭恶其君也。”
0518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林‘客’作‘容’。吕等作‘儼兮其若容’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3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太上,下知有之’,帛书甲本及河上、王、傅、范与诸唐本皆如此。邓锜《道德真经三解》、吴澄《道德真经注》‘下’作‘不’,王夫之《老子衍》从之。···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、《...
0765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。今从帛书本。许抗生则校此句為“故貴以身為天下”,改字改义,已非帛书原貌。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景福本、唐玄宗疏本、葛玄序文本、杜光庭本、司马光本、(宋...
044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