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為者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‘者’作‘故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本与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顾欢本、范应元本等本同,是知没有缺夺,姚鼐、奚侗、陈柱之说误也。马叙伦以吴澄误捝本(吴本此两句放在下一章节)為据,想取消...
《老子》67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唯□,故不宵”,前句损文,当为“大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大”;“宵”则与“肖”通(上古二字皆为心纽宵部)。帛书乙本作“夫唯不宵,故能大”,“宵”通“肖”,...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4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容,通也,圣也。《尚书·洪范》:‘五曰思,思曰睿,睿作聖。’《洪范·五行传》:‘睿作容。’郑注:‘容当为睿,睿,通也。’愚謂‘容’本有通义,不烦改字也。《管子·大匡篇...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顾本成疏:‘顺意为美,逆心为惡;’是成作‘美’。二章: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惡已。’彼此并‘美’、‘惡’对言。傅本‘善’作‘美’,应从之。此文‘阿’、‘何’、‘惡’、...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5_古棣
古棣云:“‘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’為止,显然一章未竟,可是接下去的却是:‘夫物或行或隨,或歔或吹,或强或羸,或載或隳。是以聖人去甚,去泰,去奢。’这完全与上文不相干。高亨有見于此,说...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以至於无為’,邵无‘於’字。‘而无不為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黄、程、邵并上有‘无為’字,纂微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6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目盲’,甲本作‘目明’,与下文的文义不合。”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:‘琭琭,少也;落落,多也;’又荣注:‘玉琭琭少故贵,石落落多故賤;’是成、荣二本‘琭琭’并同王本;‘珞珞’并作‘落落’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云:‘不碌碌如玉...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伐大匠斲者,則□不傷亓手矣”,“代”假作“伐”(上古“代”为职部,“伐”为月部。职部【et】和月部【at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可以旁转,职月合韵。故“代”可...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故能長久’,王氏《萃编》引邢州本与此同,易州石柱及河上、王弼作‘長生’,非也。”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6_宋徽宗
宋徽宗注云:“庄子曰:‘万物有乎生,而莫见其根,有乎出,而莫见其門,而见之者,必圣人已。’故于此名言‘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’。天地者,万物之上下也,物与天地,本无先后,明大道之序,...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皆同此二语。
《老子》68_今译
善于做将帅的人,不轻易动武;善于作战的人,不轻易被激怒;善于克敌制胜的人,不与敌人争战;善于用人的人,甘居卑下地位(,而谦虚待人)。这就叫做不与人相争的美德,这就叫做善于用人,这就...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居亓實,不居亓華”。乙本如此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,两“居”字,皆作“處(简作处)”,句中无“而”字。严遵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李息斋本、范应元...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是以聖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劌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文子·上义篇》均同此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‘劌’作‘穢’。顾本成疏‘不穢而穢’,节解‘不可以穢浊妨道行也’,是成、节...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作“兮”是,作“乎”则为误也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道淵深不可知,似为萬物之宗祖。”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坐進此道’,古本作‘進此道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5_纪昀
纪昀云:“按:‘恬淡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恬惔’;一本作‘恬澹’;又作‘恬然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窪’,李:乌瓜切,埳也。地窪則水满,喻谦德常盈。”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豪’,一作‘毫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3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此章有后人窜入之语,非尽《老子》原文。《庄子·天下篇》引老聃曰: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;知其白,守其辱,為天下谷。’此《老子》原文也。盖本以‘雌’对‘雄’,以‘辱’...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'古者'契'亦名书券,其性质犹今合同文字。《说文》:'券,契也;'《史记·张耳陈餘列传》注:'券契义同;'并其证。《礼记·曲礼》:'献粟者執右契。'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'公常執...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本校补为“明白四達,能毋以為乎?”帛书乙本作“明白四達,能毋以知乎?”今从帛书乙本。(宋)李荣本“四”字作“洞”,“毋”作“无”,无“以”字,谓“...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莫’作‘能’,范、河上有‘則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兵强’,古本下有‘者’字。‘共’一作‘折’。合手曰‘共’。‘商,桑榖生于朝,七日大共。’‘秦伯怒蹇叔曰:墓木拱矣。’皆合拱也。董云如字,言人共伐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王冰《四气调神大论篇》注引此并无‘樂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一“故”字,其他文字同此;帛书乙本损掩后句,《乙本释文》校补为“以觀其妙”。今前句从帛书乙本,后句则从甲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恒无欲也’与下句‘恒有欲也’...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谓我獨守道如昧,俗人皆察察用智。”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希’,陆德明云:‘疏也,静也。’希疏之言,出乎自然,可以传之无穷,用之无尽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