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26页

《老子》17_述评

此章节说明了君主“无为而治”的理想政治境界。苏辙注《老子》此节文字,很能说明此节主旨:“太上以道在宥天下,而未尝治之,民不知其所以然,故亦知有之而已。其次以仁义治天下,其德可怀,其...
0528

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河上公注云:“治身治国安静者,易守持也。”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安,静也;持,守也。”则释“持”为“守”,即保持、维持之义。然而,本章节前面数语讲的都是“事豫则立”的问题,似乎...
0359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紛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忿’。”
05310

《老子》69_今译

用兵的人有话说道:“我不敢采取攻势,而宁可采取守势;不敢贸然前进一寸,而宁可后退一尺。”这就叫做想要摆阵相对,而却使对方无阵可摆;想要奋臂相斗,而却使对方无臂可举;想要执兵相战,而...
04410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蒋、朱则释“戎馬”为“牸馬”、“牝馬”等;蒋谓“生於郊”为“驹犊生於战地”等。此释迂曲,亦不可通。 又,魏源引王弼注语:“天下有道,知足知止,无求於外,各修其内而已。故卻走...
0556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盗賊□□”,损掩前句的“法物兹章而”五字和后句的“多有”二字;乙本仅损前句的“法”一字和后句的“多有”二字。今据河上公本校补。帛书《老子甲、乙本释文》...
04212
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坐進此道’,古本作‘進此道也’。”
0435
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臧疏‘謂’作‘為’。”
04214
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此言人本可得生,而反動至死地者,约其分数,亦十人之中有三人也。上两种就普通之人言之,此则就富贵之人言之。”
05615

《老子》68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武、怒、與、下,鱼部。德、極,职部;人、天,真部。
04013
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10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神得道用,而能靈变无方,当须忘其精靈,若矜用其靈,將恐至于歇绝,不能妙用也。”
05214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詘’,河上公作‘屈’,王弼作‘掘’。陆德明曰:‘顾欢作掘’。‘俞’,诸本作‘愈’。按:古无‘愈’字,盖即用‘俞’也。诸本并非。”
02611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’,一无下‘其次’二字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5_徐大椿

徐大椿云:“上德,德之最上者也,不德以与德合体而相忘于德者也,如此则德常在我而终身不离矣。不失德,言保守其德,惟恐失之,则身与德为二,而德终不在我也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以道作’,各本作‘以道佐’。”
05312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9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《说文》无‘耀’字,河上公作‘曜’,傅本作‘耀’。李约本作‘方而不割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,廉而不劌’,与各本全异,误倒。”
02915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‘百姓之不治也,以其上之有以為也,是以不治’,世传本多同王本作‘民之難治,以其上之有為,是以難治’。唯严遵与敦煌辛本‘民’字作‘百姓’,与甲、乙本同;严遵本末句亦...
03111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3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天地所以長久者,以其不自生,任萬物之所生。既任萬物之所生,乃能長生萬物,而无生之累也。于天言長,于地言久,则重于久可知也。”
0497
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或强’,敦煌本作‘彊’。”
0567
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11_马其昶

马其昶云:“水止於江海,则不溢;人止於道,则不殆。”
0409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8_晁说之

晁说之云:“‘常善救人,故无棄人;常善救物,故无棄物。’独得诸河上公本,而古本无有也,赖傅奕辨之尔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佐’,应作‘左’。王真作‘不以兵强於天下’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2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全作“亓”。又,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无“是以”,两“居”字,皆为“處(简作处)”字,无“而”字。严遵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...
0446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理惑论》引‘猶川谷與江海’,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於’作‘與’。”
05915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4_唐玄宗

唐玄宗注云:“用智慧者,将立法也。法出而奸生,则有大僞矣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執古之道’,古本‘道’下有‘可’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3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智多’作‘智故’。”水海按:无名氏《道德真经次解》所据龙兴观本作“知故”,与武内义雄所见不同。
04911
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聖人无積,既以為人,己俞有;既以與人,己俞多。’古本。‘俞’,平声。《音辩》云:‘俞,羊朱切。’傅奕引《广雅》云:‘益也。’《汉史》有‘民俞病困’。··聖人虚心应物,...
05310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之於’,御注、景福、英伦三本作‘之與’,敦煌、景龙二本均作‘與’。”
05913
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損之又損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达真下并有‘之’字。”
04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