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马叙伦謂“常”、“能”应互换,此说非也。今帛书本“常”、“能”皆作“恒”,何换之有?又:“玄德”,“深玄之大德也”(顾本成疏)。《尚书·舜典》“玄德升闻,乃命以位”,传云:...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10_奚侗
奚侗云:“《周易·系辞》:‘是故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。’道与易异名同体,此云‘一’即‘太极’,‘二’即‘两仪’,谓天地也。天地气合而生和,二生三也。和气合而生物,三生萬物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此句自文谊求之,应属上章,乃‘絶聖棄智,····絶仁棄義,··絶巧棄利’一段文字之总结也。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谓唐张君相《三十家老子注》以‘絶學无憂’一句,附‘絶聖...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由川谷之與江海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‘由’并作‘猶(简作犹)’,无‘也’字;清源、黄、程只‘由’作‘猶’。五注、达真、叶、黄‘與’作‘於’。林:‘一本无江字。’”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各本‘在’并作‘其’,作‘其’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7_王卡
王卡云:“‘故物或損之而益’,《意林》无句首‘故’字。‘或益之而損’,《意林》无‘或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“天”:自然之天。“王乃天”:天下歸往才能顺任自然。“天乃道”:顺任自然才能合於道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能王,则德合神明,乃与天通。德与天通,则与道合同也。”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3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傅本‘音’作‘言’,与各本全异。”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蒋锡昌、朱谦之之说是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经文处文字是:“而福本于有禍,故曰:‘禍兮福之所倚。’以成其功也。”津田凤卿云:“此五字注误混正文。”陶鸿庆云:“‘以成其功也’非...
《老子》16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常、明、王,阳部;凶、容、公,东部,阳东通韵。又:殆,之部;道、久,之幽二部兼入,之幽通韵。姚文田以常、明为一韵(十六庚平声),凶、容、公为一韵(一东平声)。邓廷桢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却”字;帛书乙本作“□□□道,却走馬□糞”,前句损掩“天下有”三字,后句损掩“以”字。今两本互校,得此两句。傅奕本“糞(简作粪)”作“播”,谓“天下有道,却走...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7_纪昀
纪昀云:“‘衣養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愛養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衣被’。”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格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格,木长貌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格,式也,量也,度也,至也。”显見,“格”之本义为“木长”,后引申为“至”,也指一定的标准或量度。《老子》本...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9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按:《说文》:‘盅,器虚也’。是‘盅’、‘沖’、‘冲’、‘’并通,都是空虚的意思。马谓‘盈’是故书,···帛书作‘盈’是其证。”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7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‘見’作‘示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7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乘乘兮’,古本作‘儡儡’。有歸,必税驾而不乘。‘乘科兮无所歸’,无住著也。马巨济曰:‘牲无馀欠,有馀皆分外也。享太牢、登春臺,则所得皆分外。”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兵者,不祥之器□”,句末“也”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白文本“兵”作“美兵”,无“也”字,谓“夫美兵者,不祥之器”。道藏河上公本...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執大象,天下往”,其主语是“圣人”,因本章承上章而言,省去“圣人”之主语。“往而不害,安平大”,其主语是“天下往歸之民”,因此句承上句而言,省去“天下往歸之民”的主语。“...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有欲者”不误也,“欲”当為本字。帛书甲、乙本前经文亦有“有欲者”(见《道篇》)。况且帛书甲、乙本前文尚有“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嗷”(见《道篇》),而通行本第一章亦有...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大道廢者,世俗浇漓,人人浮竞,玄晏之风斯泯,穆清之化不存,失至道无为之事,故云廢也。廢则有兼爱之仁,裁非之義,淑薛于其间矣。故《庄子》曰:‘道隐于小成。’小成谓仁義等...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勤而行之’,御注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帛书乙本同此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景龙碑本“孰”假作“熟”,谓“熟知其極”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乙本。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1_奚侗
奚侗云:“道不可见,故云‘湛’。《说文》:‘湛,没也。’《小尔雅·广诂》:‘没,无也。’道若可见,故云‘似或存’。十四章:‘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;’二十一章:‘忽兮怳兮,其中有象;怳...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3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以虚静恬淡自牧,忘乎貴爱,此身之心,其累身大患之事,安肯為之也哉?”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上’,古本作‘上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音韵_02_劳健
劳健云:“按:翕弱、張强、廢奪、舉與,皆两句相间成韵,当作‘奪’。”
《老子》52_音韵_05_水海
水海按:“啓其说,濟其事,冬身不棘。”事【d3ǐe】,之部;棘【kǐek】,职部。之部【e】和职部【ek】,主要元音相同,可以对转,故之职通韵,事、棘押韵。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8_奚侗
奚侗云:“‘遺’,借为‘匱’,不足之意。《礼记·祭义》‘而穷老不遺’,《释文》‘遺,本作匮’,是其证。”于省吾曰:“按‘遺’应读作‘匱’,二字均谐‘贵’声,音近字通。《广雅·释诂》...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徑’,开元石刻作‘俓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巸巸”(yí yí),为经文本字,此为叠音词。“巸”其异体为“婴”,喜悦之义。《集韵·之部》:“婴,或省(作巸)。”《类篇·巳部》:“巸,乐也。”《马王堆汉墓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