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4页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儽儽兮’,儽,力追反。一本曰:‘损益也,败也,欺也。’《说文》音雷。古本河上作‘乘乘兮’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四三二引‘我’作‘吾’。”
0328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14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衆人之心,常怀不足,终日营营於功名富贵,逐逐於荣华得失,即已无不遂意,而贪之不已,惟求有餘。我獨若遺,遺者,遺弃其求餘之心,守其知足之念也。功名不能乱其志,利禄不能惑其...
0398
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5_顾广圻

顾广圻云:“傅本及今《德经》皆无‘為’字,‘事’皆作‘器’,《经典释文》作‘器’。按:《韩非子》自作‘事’。”
04010
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云:“德者,得也。常得而无丧,利而无害,故以德为名焉。何以得德?由乎道也。何以尽德?以无為用。以无為用,则莫不载也。故物,无焉,则无物不经;有焉,则不足以免其生。是以天地虽广,...
03910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我獨若昏’,陈(象古)作‘昏昏’。”水海按:古棣误谓“陈碧虚本作‘昏昏’”,而不此“陈”指“陈象古”者也。
02614
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死矣’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則攘臂而扔之’,‘扔’,人证反;又音仍,引也,因也。《字林》云:‘就也。’”
0347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8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“閩閩”,通“惽惽”(hūn hūn),(“閩”與“惛”,上古皆为文部)不明白、糊涂貌。《说文》:“惛,不憭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憭,慧也。”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字亦...
0395

《老子》67_音韵_02_吴棫

吴棫《韵补》三十六《养》:“勇”,羽两切,健也。《老子》“慈故能勇,儉故能廣,不敢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長。”長,上声。
03614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苏、林无‘也’字。”
03514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,纂微、司马并作‘而貴食母’;苏作‘兒貴食母’;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‘於’并作‘於’;程作‘而貴食於母’。”
02912

《老子》68_03_校笺_02_水海

水海按:当以此句末断句,以此句作为上面四句的总结。上四句四“善”字,三句言用兵,謂用兵者不以武力怒气勝人,不以争斗克敵;一句言用人,謂用人者当谦卑处下,抑己举人;最后总之,謂“不武...
0539
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3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三十八章曰:‘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;處其實,不居其華。故去彼取此。’七十二章曰:‘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’并于此文(指十二章末句)同例。皆复...
0539
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《尔雅·释言》:‘孔,甚也。’河上注:‘孔,大也。’二谊相近。‘德’為‘得’字之假,景龙碑本作‘得’,正用本字。《广雅》:‘容,法也。’《吕氏春秋·士容篇》:‘此国士...
0438
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“攘”假作“襄”(上古二字皆为阳部,故可通假);帛书乙本“謂(简作谓)”亦假作“胃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為“謂(简作谓)”,其他文字同。今...
05110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林、苏‘貞’作‘正’,下同。”
0266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14_河上公

又,河上公注云:“道虽惚恍无形,其中独為万物设法像也。”(顾欢本引河上注)清世祖注:“(惚恍者),若有若无之意,有象有物,则所谓无狀之狀、无物之象也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故抗兵相加,哀者勝矣’,‘加’下一有‘則’字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胃地毋□□將恐□”,损掩“毋”后“已寧”和“空”后“發(简作发)”三个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毋,其他各本以及《太平御览》三十六所引通作“无”(或“無”)。已,除...
04314

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自古及今’。”
03513
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天下”,指“天下人”,这是定中结构,省略了中心词“人”。“莫能知”和“莫能行”当作 “莫之能知”和“莫之能行”,王弼注正作“莫之能知”和“莫之能行”。帛书本均如此,为《老...
0395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貴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21_音韵_03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,以順衆父’。古、去、父,皆五部字,為韵。‘自今及古’,义与前‘執今之道,以御今之有’合。则原作之必非‘自古及今’,决矣。”
0358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13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則’读为賊,賊我者贵,谓害我者皆居上位。知我者既少,害我者又贵,故聖人被褐懷玉,求无人知,且以免祸。老子去周入秦,殆由斯故欤!”
0317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自稱孤、寡、不穀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‘稱’作‘謂’。”按:彭氏原本“穀”误作“榖”。
04213
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3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御注‘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2512
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不知知,病矣’,古本。道不可知,人能知乎不知之处者,庶几于道矣。故《庄子》曰:‘知止其所不知,至矣。’然则不知而妄知为病矣。”
0448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2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据《释文》,王本作‘譽’。按:‘譽’乃美稱。‘致數譽无譽’,即‘王侯自稱孤寡不榖’之义。稱孤寡不穀,是致數毁也,然致數毁而终无毁。若有心致數譽,将反无譽矣。作‘輿’,义...
0478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6_高亨

高亨云:“《庄子·骈拇篇》:‘骈拇枝指,出乎性哉!而侈於德。附贅县疣,出乎形哉!而侈於性。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,列於五藏哉!而非道德之正也。是故骈於足者,连无用之肉也。枝於手者,树无...
04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