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物或損之而益’,苏无‘故’字。‘益之而損’,苏上有‘或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者者,同於失”,前“者”字為“失”字之误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者”上一字,原用朱涂过,所改之字已剥落,其原写误字為‘者’,今据乙本改為‘失’字。”帛书乙本同此...
《老子》76_01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人生之’,众本作‘人之生也’,高翻作‘民之生也’。‘其死’,各本作‘其死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我□以為學父”,损掩“將(简作将)”字,“學”即“斅”的省文。乙本作“吾將以□□父”,损掩“為學”二字。两本合校,得此句。敦煌己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斅父”作“學...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11_高明
高明云:“世传今本多同王本,衍‘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。景龙、邢玄、庆阳、楼古、磻溪、楼正、敦煌英、顾、范、徽、邵、司马、遂州、苏、彭、焦诸本无‘焉’字,衍作‘信不足,有不信’。奚侗...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9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前明有识,此举无情者,以气聚散为荣枯,有识者,以道存亡为生死。草木生則柔脆,死則堅强,則知人之为堅强之行者,是入死之徒。为柔弱之行者,是出生之类。”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7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‘无有入於无聞’,‘聞’疑景龙碑误。‘聞’释‘間’,严误。”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宗兮寞兮’,按:范同此,磻溪‘宗’作‘寂’,各本并作‘寂兮寥兮’,馆本、易州作‘寂漠’,无二‘兮’字。又按二十章‘淡兮其若海,飄兮似无所止’两句,当是此章之文,一本错...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本章节主旨是崇柔戒强。“强大”和“堅强”词义通,都属于“强”的范畴,不必拘泥也。帛书甲、乙本已作“强大”,正与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本同,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强大”。 又,河上公...
《老子》43_音韵_02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堅’犹剛强,不曰剛曰强,变文叶韵也。”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蒋氏、马氏、古棣之说非也,譣之帛书甲、乙本,“字”上并无“强”字。古人為求上下一律,即因下句“吾强為之名曰大”,而在本句“字”上增一“强”字,而致误。“字”、“名”义不相同...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’,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全部损掩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...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8_陈柱
陈柱云:“《说文·大部》‘大’下云(见吴氏所引文),许慎所见,作‘人亦大’也。段玉裁注云:‘《老子》: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··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。’则段氏本疑亦作‘人亦大’...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孰能損有餘以奉天下’,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‘冲’作‘盅’。范应元曰:‘大满若盅,郭云、王弼同古本;’是范所见王本作‘满’。按作‘盈’是也。‘满’字以避汉惠帝讳而改(蒋锡昌说)。各本作‘盈’,盈字是故书(马...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1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道法自然,道纯任自然,自己如此。就是说,道以自然為归,道的本性就是自然。董思靖说:‘道贯三才,其体自然而已。’吴澄说:‘道之所以大,以其自然,故曰法自然。非道之外别有自...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其不欲見賢邪’,一无‘邪’字。‘見’,賢徧反。古之人其才过人者,則思以其才而济物,未尝挟以自大也。故役其賢智以养人。后人之賢智者,則自计其有以躬享佚乐為适然。故役乎愚、...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燥”,原句亦当作“燥勝寒,静勝熱,清静可以爲天下正。”先说“燥”。《说文》无“躁”字,而有“燥”字,我疑心先秦无“躁”字。《说文》云:“燥,干也。从火,喿...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奚侗曰:‘君子谓卿大夫、士也。说见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注,对下万乘之主言。’按顾本成疏,成作‘君子’,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亦作‘君子’。‘聖人’乃理想之主,应深居简出,以无為...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4_高明
高明云:'严遵、傅奕二本作'天下莫弱於水',乃夺一'柔'字;范本作'天下莫不柔弱於水'而衍一'不'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'天下之物莫柔弱於水',则衍'之物'二字。此文当从帛书作'天下莫柔弱於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:《文子·精诚篇》云:‘惟夜行者能有之,故卻走馬以糞,車轨不接于远方之外。’或以‘車’字连上读,亦可为吴说作证。然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云:‘故卻走馬以糞,而車轨不接于远...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如之何’,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奈何’。”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'莫弗知','弗'作'能'者,则为误也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则作'不','不'与'弗'义同。此为证。试问以水之道为例,天下谁人不知柔弱可以勝剛强?疑此作'能'者,盖涉七十章'天下莫之能知...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咎’,其九反。”
《老子》26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重為輕根,静為趮君。是以君子冬日行,不離其輜重。”根【ken】、君【kǐwen】為韵,二字上古皆為见母文部,為双声叠韵。行【xean】,阳部;重【dǐwon】,东部,阳部【an】和东部【o...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''受國不祥,是為天下王',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'能受國之不祥,是謂天下王'。'為'当据道藏王本作'謂'。'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不出户,知天下’,古本‘出户’下有‘可以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7_吴云
吴云云:“‘无瑕謫’,今本作‘讁’,易州本同,俗字也。”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''責',求也。契之有左右者,取其符合而已。聖人執左契以合德,唯无私而已。初不欲过求於人也,又何用聚敛之徒哉?《音辩》云:'古者削木為契,右契所以責事為取契也,左契所以符合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