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3页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无私’者,无为于身也。‘身先’‘身存’,故曰‘能成其私’也。”
04210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資貨有餘;’是强、荣并作‘资貨’。”
0298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6_王念孙

王念孙云:“按:‘善’、‘飾’二训,皆於义未安。古所谓兵者,皆指五兵而言,故曰:‘兵者不祥之器。’若自用兵者言之,則但可谓之‘不祥’,而不可谓之‘不祥之器’矣。今按:‘佳’,当作‘...
03015
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處’,一本作‘居’。‘惡’,乌路反,注作‘同’也。‘幾’,音机,近也,又一音祈。”
0455

《老子》53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知,支部,懈,锡部,支锡通韵;畏,微部,夷,脂部,微脂合韵。除、蕪、虚、餘、竽,鱼部,道,幽部,鱼幽通韵;采,之部,食,职部,之职通韵。(竽,鱼部,也,之部,之鱼合韵。)
04011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8_明太祖

明太祖云:“此言兵凶事也,左乃生气之方,故君子居左,以其生气也。右乃属金,金主殺伐,故用兵居右是也。”
03514
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5_纪昀
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作‘政’。‘政’、‘正’古通用。”
0308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同傅奕,无‘於’字。”水海按:庄达吉本《淮南子》引无“於”字,汪一鸾本《淮南子》引有“於”字。毕说不确。
04615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7_水海

水海按:张舜徽校為“銛襲”為是。《甲本释文》与《乙本释文》校注谓“銛”读為“恬惔”,误也。“銛(xiān)”,锋利。《玉篇·金部》:“銛,利也。”《广雅·释诂二》:“銛,利也。”《正...
05013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8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殖’,甲、乙本皆作‘植’,《说文》无‘植’字,疑为‘殖’字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殖,积也。’殖即积累的意思。‘已’,止也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。帛书乙本前句同此,唯“修”作“脩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;后句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,其他文字同此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、范应元本、赵孟頫本“修”作“...
0366
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敦煌二本‘吉’字上有‘故’字。景福本‘尚’作‘上’,下同。‘凶’,敦煌本作‘喪’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11_刘骥

刘骥云:“金玉满堂,累于物也。累于物,则欲之者多,故莫之能守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54_音韵_08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拔、脱、絶,月部。身、真,真部。家、餘,鱼部。鄉、長,阳部。邦、丰,东部。下,鱼部;博,铎部,鱼铎通韵。家,鱼部;鄉,阳部,鱼阳通韵。邦,东部;下,鱼部,东鱼合韵。兹,之...
05010
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殺人衆多,則以悲哀埭之’,‘竦’字,各本作‘涖’或‘蒞’,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‘竦’。《说文》:‘竦,临也。’这两句话是说:殺人衆多,要以悲哀的态度对待之。”又云:“‘莅’...
04112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二章‘功成而不居’,‘功遂’与‘功成’谊同,皆指人民而言。‘身退’与‘不居’之意,乃指聖人而言。‘功遂身退,天之道’,谓人民功成,而聖人身退不居,此乃自然之道也。盖聖...
0358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顾本成疏:‘毒蟲,蛇虺类也;攫鳥,鹰鸇类也;猛獸,兕虎类也;螫,行毒也;搏,击触也’。是成作‘攫鳥猛獸不搏’。马据潘本谓此文当作‘猛獸不攫,鸷鳥不搏’,谊虽可通,然...
0477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4_任继愈

任继愈云:“老子的哲学,无论在世界观方面或在辩证法方面都具有这种素樸的、直观的特点。‘道’,《老子》的书中也是用直观来说明自然现象的普遍联系的。老子对世界的本源,说‘无以名之,字之...
03711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能婴兒乎’,一‘能’下有‘如’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終曰號而不发,和之至也”,“冬”作“終”(上古字少,无“終”字,以“四时尽”之“冬”字为“終”字,“終”则为后起字),“日”误写为“曰”;“发”,“当为憂之省,...
04215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樸’,指道而言。···王侯若能守道,则萬物將自賓服,何以兵为?”
0308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、林、赵‘為雌’作‘无雌’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伦》‘水酒见祥。’注:‘祥,妖祥。’《左传·僖公十六年》疏:‘恶事亦称为祥。’《道德真经取善集》引孙登曰:‘生生之厚,动之妖祥。’又引舒王曰:‘此...
0505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宋河上、臧疏、《经幢》、易州‘夫’作‘天’。易州无‘亦’字。成於四十四章‘知止不殆’疏引作‘夫’,是成亦作‘夫’。宋河上‘止’作‘之’,下同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甲本仅残存“生而弗”和“德”四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生而弗有,長而弗宰,是謂玄德”。乙本如此,唯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為匣纽物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為“謂...
0297
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5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二‘知’字均当读为‘智’,古人通用。此言人君大智若愚,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不以多言为贤也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8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王注云:‘猶川谷之與江海也;’是本文‘於江海’,当作‘與江海’。《牟子》引此云:‘譬道於天下,猶川谷與江海;’字正作‘與’。”
04411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5_杨树达

杨树达云:“‘无有’為句,‘車之用’句不完全,毕说可酌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56_05_校笺_05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玄同’:玄妙齐同的境界,即‘道’的境界。王纯甫说:‘玄同者,与物大同而又无迹可见也。’(引自《老子亿》)”
05111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马、朱说皆是。又,“自知者明也”:《老子》上句先肯定“知人”,此句强调的是“自知”,“自知”才是“明”,即所謂“自知之明”,“自知”是超于“智”之上的(见前引王弼注文)。 ...
037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