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前句,后句作“吾見其弗□□”,损掩“得已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將欲取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得已”,损缺“天下而為之,吾見其弗”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...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甲本句首无“故”(或“夫”或“凡”),乙本有一字迹不清的改写字,不便断定是何字,故“故物”说、“夫物”说,真是“公、婆皆有理”,但尚无法确定“物”前之字,只好暂从帛书甲本。...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6_胡适
胡适云:“王弼注云:‘始制官长,不可不立名分,以定尊卑,故始制有名也。过此以往,將争锥刀之末,故曰名亦既有,夫亦將知止也。遂任名以号物,则失治之母也,故知止所以不殆也。’细看此注,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挻埴以為器’,古本。‘挻’,尸连切,和也。‘埴’,《说文》云‘黏土也’。谓挻和黏土以為器也。”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5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无‘誰’下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20_吴澄
吴澄注云:“‘關鍵,拒門木也。閉門者,必用關鍵,然常人所为尔。有道者观之,则岂謂之善哉?善閉者以不閉为閉,故无關楗,而其閉自不可開。”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措’,范作‘錯’,易州误作‘揩”,各本及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、《北山录》二引同此。宋河上脱‘其’字。罗卷‘爪’误作‘狐’。‘容’字,俞先生说是。‘爪’当作‘Ψ’,馆本作...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4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而民生生’四字可辨,知原文句首原有‘而’字。本作‘民’,唐人避讳而改作‘人’耳。”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孔颖达《礼记正义》引同此(傅奕本)。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注引无四‘而’字。《朱穆传》注引有。《辅行记》一之三引更有‘失禮而後智,失智而後信’两句。然各本及《庄子·知北游篇...
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4_林希逸
林希逸云:“有德而不自知其德化也,惟其能化,是以有德;‘不失德’者,执而未化也。执而未化,则未可以为有德,故曰‘无德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今译
天下之人都知道了美的东西是美,也就知道了丑的东西是丑了;都知道了善的事物是善,也就知道恶的事物是恶了。有和无相互对立而产生;难和易相互对立而形成;长和短相互对立而体现;高和下相互对...
《老子》21_述评
这又是一章道的写状。开头两句概括地阐明了“德”和“道”的关系。老子认为“孔德”的一个法则就是“唯道是从”。“道”是核心,“德”是由“道”决定的;“道”内在于万物,“德”是“道”所显...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竭’,借为‘渴’。《说文》:‘渴,尽也,从水曷声。’《尔雅·释诂》‘涸,渴也’,经传多以竭为之,是竭有涸尽之义。《周语》‘伊洛竭而夏亡’,注‘涸也’。《淮南子·说林训...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室町本有‘焉’字,与广明本同。‘六親’,王注:‘父子、兄弟、夫妇也;’《吕览·论人篇》曰:‘何谓六戚?父母、兄弟、妻子;’譣义作‘孝慈’二字是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...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’,古本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不為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04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此三者’,一无‘此’。”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6_吴澄
吴澄云:“‘交’,会也。大国者诸小國之交会,如水之下流,为天下众水之交会也。”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叶梦得《岩下放言上》曰:‘先事而戒谓之豫,后事而戒谓之猶。猶、豫本二兽名。古语因物取义,往往便以其物名之,后世沿习,但知其义,不知其物,遂妄為穿凿,未有不误者。’今...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此二句谓:善帅兵者不逞勇武,不露锋芒,而重用的是谋略;善戰者以戰略勝,不逞武夫之奋怒,所以不会被敵方所激怒。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4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起於未然之时,谓之將欲;定於已然之事,谓之必固。此非圣人將欲也,亦非大道將欲也,气数之升沉,自当如此矣。將欲之机,虽不可知,必固之事,虽不可見;发之於外,用之於事,未有...
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5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出生入死:人出世为‘生’,入地为‘死’。这句通常有两种解释:一、人离开生路,就走进死路。王弼注:‘出生地,入死地。’二、人始于生而终于死。吴澄说:‘出则生,入则死。出谓...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‘足’字从止,即‘趾’字,故义为止。《周易》‘鼎折足’,郑注:‘无事曰趾,陈设曰足。’《汉书·五行志》:‘足者止也。’二十八章‘常德乃足’,河上注‘止也’。刘咸炘曰...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9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。下章言,道之出言,淡兮其无味也,视之不足见,听之不足闻。然則无味不足听之言,乃是自然之至言也。”
《老子》68_03_校笺_02_水海
水海按:当以此句末断句,以此句作为上面四句的总结。上四句四“善”字,三句言用兵,謂用兵者不以武力怒气勝人,不以争斗克敵;一句言用人,謂用人者当谦卑处下,抑己举人;最后总之,謂“不武...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古棣说不确。一般学者按通语之释,“樸”即指“樸真”之道。王弼注云:“樸,真也。真散則百行出,殊类生,若器也。”成玄英疏注:“樸,真本也。散,布分也。器,用也。”徐大椿注云:...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毕氏《考异》从傅奕本作‘数’,引《太玄经》、《玉篇》证之。鼎按: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云:‘終日號而嗌不嗄’,正本《老子》之文,较之《太玄经》、《玉篇》,更为近古可据。‘嗄...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末句作‘則可以託天下’,林、苏、葛作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,赵作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戴營袙抱一,能毋離乎?搏氣至柔,能婴兒乎?脩除玄藍,能毋疵乎?愛國活國,能毋以知帛书老子校笺译评550(智)乎?天門啓闔,能為雌乎?明白四達,能毋以知乎?”離【lǐai】,歌部...
《老子》80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高本汉谓经文作“至治之極,民各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俗,樂其業”,極、食、服、俗、業韵。又“鄰國相望··老死不相往來”,高本汉改“往來”为“來往”,以叶“望”字...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1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四鄰合攻中央之主,猶然不知所趣向者也。上德之人,其端兆不可睹,意趣不可见,亦猶此也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