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民之從事,常於其幾成而敗之’,古本有‘其’字。‘幾’,近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而貴食母’,御注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善人’,古本‘人’下有‘者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31_06_校笺_06_宋徽宗
宋徽宗注云:“君子貴德而畏刑,故曰‘非君子之器’。禁暴救乱,逼而后动,故‘不得已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《抱朴子·应嘲篇》‘先生載營抱一’,‘載’、‘哉’古通,不烦改字。然以‘載’字属上句读,是也。盖上章十二句,句末‘之’、‘已’、‘之’、‘保’、‘室’、‘守’、‘驕...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怳’,虚往反。”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7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欲歙,先與之張;欲弱,先與之强,而卒令其歙弱者,是柔弱之道能制勝於剛强也。故云‘柔弱勝剛强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千里之行’,一作‘百仞之高’。”
《老子》69_音韵_04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寳’、‘若’、‘矣’為韵,‘寳’、‘若’入幽部,‘矣’入之部,此乃之幽合韵。”水海按:“若”入铎部。古棣误也。“矣”為虚字,与实字“宝”、“若”相押韵,实非先秦之通常韵...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6_憨山
憨山云:“自矜,谓自恃其能,此好胜强梁之人,速于取死。”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7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俞氏《平议》据《列子》引《老子》作‘兵强則灭,木强則折’,是矣。鼎又按:《文子·道原篇》作‘兵强即灭,木强即折’;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亦作‘兵强則灭,木强則折’;皆与《列...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'苏、葛、吕、林无上'以'字。各本无'也'字。'
《老子》57_08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《御览》七六引作‘聖人之言云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’。河上、王弼有两‘兮’字,无两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今道藏河上公本前句无“禍”后之“兮”,并有两“之”字;王弼本(《四部备要》本、《诸子集...
《老子》35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執大象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,安平大。樂與餌,過格止。”象【zǐan】、往【xǐwan】为韵,二字皆入阳部。害【xāt】、大【t*āt】为韵,二字皆入月部。餌【nǐe】、止【tǐe】为韵,二...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張之’、‘强之’、‘興之’、‘與之’之时(‘興’、‘與’二字当从帛书作‘與’、‘予’),已有‘翕之’、‘弱之’、‘廢之’、‘取之’之机(‘廢’、‘取’当从帛书作‘去’...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德之容’,钟云:‘容,法也。’简云:‘容,状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有“萬物”二字为宜。作为生命之体来说,“萬物”包括动物、植物。譣经文之义,“萬物”和“草木”非并列关系,为从属关系;且“人”是高级动物,虽属“萬物”,但亦可与“萬物”对言。...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11_易佩绅
易佩绅云:“道在天下均而已,均而后适於用。此有餘則彼不足,此不足而彼有餘,皆不可用矣。抑其高者,損有餘也;舉其下者,補不足也。天之道如是,故其用不穷也。”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道藏》陈碧虚本作‘何謂寵辱’,毕沅謂陈本作‘何謂寵辱若驚’,较《道藏》多‘若驚’二字,不知所据何本?或谛视有误欤?俞樾言陈本与毕沅同,盖即据毕氏而云也。”
《老子》66_述评
《老子》这一章不是旨在讲所谓“统治术”(即古人所说的“君人南面之术”),而斯旨在讲“善下”、“不争”,能够给人民带来好处,这样人民就不会反抗统治者,当然社会就趋向安定的局面。 老子...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聖人之不病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2_音韵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‘辭’,敦、遂本、傅、范本作‘始”,‘居’,敦本作‘處’。高本汉以‘始’与‘事’、‘教’、‘有’、‘恃’叶韵,‘處’、‘處’与‘去’叶韵。又‘教’,宵部,‘事’、‘...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7_魏源
魏源云:“各家‘邦’作‘國’,避汉讳改也。此章皆从《韩非子》,惟末句‘借’字,各家皆作‘示’。此从《说苑·君道篇》所引。”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何’字、‘得’字绝句。”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“是以”,即“以是”的倒装,惯用词组,意思是“因爲这个”,今译一般為“因此”,或译注“是以”为“因此,以···”(任继愈译文),实为误译。“猶難之”:“猶”即尚...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此二句谓:善帅兵者不逞勇武,不露锋芒,而重用的是谋略;善戰者以戰略勝,不逞武夫之奋怒,所以不会被敵方所激怒。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13_唐玄宗
唐玄宗注疏云:“此明虚极妙本為物形态,即孔德所從之道也。虚极妙本,强名曰道。道之為物,其运动形态若何?言此妙本不有不无,难為名称,欲谓之有,则寂然无象。欲為之无,则湛似或存。无有难...
《老子》70_音韵_03_水海
水海按:“吾言甚易知也,甚易行也;而人莫之能知也,莫之能行也。”知【tǐe】、知【tǐe】为韵,知入支部【e】;行【xean】、行【xean】为韵,行入阳部【an】。此为交韵、富韵(因有虚字脚)...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下之所惡,唯孤、寡、不”,“人”作“天下”,“”即“穀”的假借或省写;帛书乙本作“人之所亞,□□寡、不”,“亞”为“恶”的假借,“唯孤”二字损缺,“棠”为“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