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静’字,敦煌辛本作‘彭’,傅本作‘靖’。静、彭、靖三字可通用。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三出‘静’字,引古《老子》作。又出‘彭’字,引古《老子》作,卷四出‘浄’字,引古《老...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4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句各本不同,皆有‘孰能’二字居句首,王弼本作‘孰能濁以静之徐清’,语尤晦解。帛书甲、乙本均无‘孰能’二字,文句整齐,今从写正。”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11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事当垂成,人情易放,精力多疲,稍有疏忽,必致危殆,弃其前功。官怠於有成,病加於小愈,祸生於懈惰,比比然也。当加意保持,忽至幾成而敗。《庄子》所谓视其后者而鞭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2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’,傅奕如此。范与景龙、开元、道藏龙兴碑本、《永乐大典》王本皆作‘其次畏之,侮之’。道藏、武英殿两王本,则作‘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能知楷式,是謂玄德’,‘楷’,一并作‘稽’;‘能’,一作‘常’。”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9_吴澄
吴澄云:“民淳事简,上古結繩之治可復。雖有书契,亦可不用,不但不用什伯之器而已。”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首句‘捨’字同此,馀作‘舍’,无三‘其’字。易州、卷子成疏作‘捨’,馆本作‘赦’,各本作‘舍’。罗卷第一句‘捨’字作‘釋’。‘釋’、‘舍’古通。《仪礼·大射仪》...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7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作‘杳兮冥,其中有精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企’,《释文》:河上作‘豉’。按‘豉’殆‘跂’字之讹。御注、广明二本亦作‘跂’。广明本此上有‘喘者不久’句。”吴云《二百兰亭斋金石记》校广明本云:“诸本皆无‘喘者不久...
《老子》41_13_校笺_03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至道妙本,幽隱窈冥,非形器之所测量,岂名言之能诠辩也。”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诸本‘得’并作‘德’。古字‘得’、‘德’通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‘吾為若德’,《汉书》作‘公得是已’。河上公、王弼‘德者同於德,失者同於失’上,俱无‘從事’句。”
《老子》76_音韵_02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‘兵强則灭,木强則折’,《列子·黄帝篇》引老聃语。《老子》第七十六章,亦载此语,文不同。滅、折韵。”水海按:《老子》经文不作“兵强則灭,木强則折”,故不存在“滅、折韵...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清静”作“請靚”,“請”為“清”的借字,《老子甲本释文》即校為“清”,“靓”为“静”之假借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帛书乙本全部损掩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。严遵本“清静”作...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以萬物為芻狗’,芻,楚俱反;‘狗’,古口反。”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13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惟其能用其光,復歸其根,则終身不至于有咎,而能密合常久之道,故曰‘无遗身殃,是謂襲常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10_陈奇猷
陈奇猷云:“此文此义,盖谓饰巧诈则知用锦繡文采以欺诈他人。以服饰言,则衣锦繡。”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6_奚侗
奚侗云:“按:马其昶曰:‘建抱而至于子孫祭祀不輟,犹《中庸》言大德受命,至于宗庙饗之,子孫保之,皆修身之效也。’按‘以’借作‘似’。第四章‘似’借作‘以’,可以互证。似,续也,见《...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作“曰”是,作“日”误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文子·下德篇》引并作“曰”,与帛书本同。刘文典《三余杂记》卷一谓“‘曰’当为‘日’,形似而误。”但据河上注看来,非“形似而误”...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作‘譬道在天下’。吕等‘譬’下有‘道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6_饶宗颐
饶宗颐云:“‘卅幅’,‘卅’字惟玄本(索洞玄本)同,他本并作‘卅’。敦煌本成玄英《老子开题》云:‘古有三十分為二文,今时卅总為一字,有此离合,故少一文也。’按:系师葛本不足五千言,...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8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有力即可以勝人,没有极坚强的克制力却不能自勝。不能冲破私心杂念重围,如何謂强!故有当大敌而常勝,临着糖衣炮弹便倒下的,正在于但能勝人,不能自勝。”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奇’,异也。兵以禁乱除暴不得已而用之,不可以为常也。运筹于帷幄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,以奇异之谋也。然而,以正治國,以奇用兵,不若以大道无事而取天下也。”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林、赵作‘大道汎兮’,苏作‘大道氾兮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大道汎兮”。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□聲人之能成大也”,损掩“是”之后“以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聖(今简作圣)”假作“聲(简作声)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同此句,唯“聖(今简作圣)”写作...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、柰卷、易州、白‘克’作‘剋’。汪一鸾本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注引亦作‘剋’。馆本无‘莫’上‘則’字。按:‘克’当作‘勊’,今通作‘剋’。《说文》:‘勊,尤剧也。’‘...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6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曠’,乙本作‘滋’,甲本缺文,诸本皆作‘曠’。今据改。‘滋’疑作‘莊’,曠、莊音近而误。河上公注:‘曠者宽大。’‘曠’,即空曠广大的意思。‘谷’,甲、乙本皆作‘浴’,...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安以動之徐生’,御注(即易玄本)作‘安以久動之,徐生’。王弼作‘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’。《永乐大典》作‘孰能安以動之徐生’,无‘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6_高亨
高亨云:“易说是也。篆文‘不’作m,‘而’作而,形近故讹。《墨子·兼爱下》‘不鼓而退也’。‘而’乃‘不’字之讹,可以互证。《周易·谦彖》:‘天道亏盈而益谦。地道变盈而流谦。鬼神害盈...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9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亘古常存,悠久无穷者,道也。若我之身,与道为一,则我一道也,道一我也,道之中,本无可危,又安有危於我者乎?没身不殆,不亦宜乎?”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‘樸’或作‘朴’,同。‘衰’作‘抱’,非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