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64页

《老子》15_今译

古代善于实行“道”的人,幽微精妙,玄远通达,深奥得无法记述。由于不可记述,所以只能勉强描述他的容仪、状貌。即:他犹豫不决的样子就像严冬涉水过河,他进退不定的样子就像提防邻国围攻,他...
0458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馆本无‘曰’字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判’,分也。王弼、司马公同古本。小而易断曰脃。”水海按:考今存王弼本皆作“泮”,是知范所见王本作“判”,当另有所本。
0478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6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道隐于无形,名生于不足。道隐于无形,则无小大之分。名生于不足,则有仁義、智慧差等之别。仁者,有所爱也;義者,有所别也。以其有爱有别,此大道之所以廢也。智者,知也;慧者...
0438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邢州(遂州本)作‘我魄未兆’。开元、至元作‘我獨怕其未兆’。”
0548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儽儽兮其若不足,似无所歸’,此句王弼同古本;河上公作‘乘乘兮若无所歸’;严遵作‘若无所之’。今从古本。‘儽’,力追切,《说文》:‘垂貌;’《博雅》云:‘瘦貌。’”
0308
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8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‘為成事長’与‘為成器長’,义近实同。盖‘成事長’与‘成器長’,皆‘為’字宾语。傅等删去‘為’字,已不词;李约复改‘器’為‘其’,更是曲为诠说矣。《释名》:‘成,盛...
0348

《老子》67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大、大,月部;肖、肖,宵部。小,心纽、宵部;细,心纽、脂部,二字纽同押韵。寳、寳,幽部。慈,之部;先,文部;之文合韵。勇,东部;廣,阳部;东阳合韵;長,阳部。勇,东部;廣...
0258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異於人’,古本上有‘欲’字。‘貴食母’,开元本作‘求食於母’。‘食’音嗣。‘食母’,乳母也(见《礼记·内则》)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7_陶绍学

陶绍学云:“‘執无兵’句应在‘扔无敵’句上。弼注曰:‘犹行无行,攘无臂,執无兵,扔无敵也;是王同此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“谷”作“浴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乙本释文。两“如”,他本皆作“若”。熊刻王弼本、白文本“大白”作“太白”,谓“上德若谷,太白若辱”。傅奕本、范应元...
0438
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全损,后句作“奈何以殺愳之也”,“愳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惧”,通行本作“惧”,《说文》:“惧,恐也。愳,古文。”《集韵·遇韵》:“惧,古作愳。”《甲本释文》已...
0568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损掩,今据傅奕本校补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本、范应元本等通行本“衰”作“抱”,谓“萬物負陰而抱陽”。《文子·上德篇》、《淮南子·精神训...
0418

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此言圣人不言之教,无為之益,天下之人主,罕有及之也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道’上有‘故’字,‘人’作‘王’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五十五章‘知常曰明’,是‘明’即‘常’谊;‘常’者,即一章所謂‘常道’也。‘是謂襲明’,言聖人能行上述之言是謂因顺常道也。”
0258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12_吴澄

吴澄云:“此两者,謂‘道’与‘德’。同者,‘道’即‘德’,‘德’即‘道’也。玄者,幽昧不可测知之意。‘德’自‘道’中出而異其名,故不謂之‘道’而謂之‘德’。虽異其名,然‘德’与‘道...
0338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11_萧兵

萧兵云:“‘復歸於婴兒’是什么目的?张松如说:‘復歸於婴兒’、‘復歸於樸’,也正是四十章所谓‘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’的意思。···老子在这里说的只是‘恒德不離’、‘恒德乃足’的一...
0428
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‘以其生生之厚,夫惟能无以生為者,则所以修得生也’;《文子·九守篇》‘以其生生之厚,夫惟无以生為者’;皆以‘夫惟能无以生為者’连此句,义亦相属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使夫知者不敢為也’,一本无‘敢’字,古本无‘也’字。”
0358
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3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治要》引作‘執者失也’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5_于省吾

于省吾云:“‘天下’,当作‘天地’。‘下’字涉下句‘以為天下母’而讹。此言‘天地有始,以為天下母’。若作‘天下始’,殊為不词。”(于氏并引二十五章作证)张松如云:“按:二十五章云:...
0348

《老子》06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謂:死、牝韵(脂部、牝音匕),門、根、存、勤韵(文部)。
0538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3_苏辙

苏辙云:“老子之言道德,每以婴儿况之者,皆言其体而已,未及其用也。今夫婴儿汨然无欲,其体之者至矣。然而物来而不知应,故未可以言用也。道无形体,物莫得而见也,况可得而伤之乎?人之所以...
0458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坐亓閲,解亓紛”,“坐”为“銼”的近音假借(二字上古皆为歌部),或是“銼”的误省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挫”;“閲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鋭”;两“其”字皆作“亓”。...
0468
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衺’,赵作‘邪’,葛作‘也’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吴无‘是以聖人終不為大’至此六句。‘猶’,六朝残卷、磻溪、赵写、彭耜作‘由’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是以聖人處之上而民弗重,處其前而民不害也’,按:六朝残卷无‘之’字,‘弗’作‘不’,无‘其’字、‘也’字。卷子成疏无‘聖人’二字。‘不’字赵写作‘弗’,馆本同此。《淮...
0468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13_想尔注

想尔注云:“衆俗之人,不信道,乐为惡事,若饮食之,春登高臺也。”
01028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7_水海

水海按:《释文》云“河上本作‘怕’,普白反”,“怕”则音bó,上古并母铎部【bǎk】,即古“泊”字,今王羲之书河上公古本石刻本、帛书甲本正作“泊”。《说文·心部》作“怕”,谓:“无为...
03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