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66页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善數不用籌策’,因物之數,不假形(不借助計數計算形器)也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聖人无常心’。帛书乙本作‘聖人恒无心’,文义为长。后出诸本既改‘恒’為‘常’,又误倒其字矣。今据乙本改正。”
0336
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6_古棣

古棣云:“以有‘之’字于文为长。‘聖人之在天下也’,即圣人的治理天下,此处‘在’字训‘治’,但有其特殊性,即包含有不干涉的意思,似為老庄学派专门用语。《庄子·外篇》有《在宥篇》,‘...
0376
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7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大象,天象之母也。不炎不寒,不温不凉,故能包统万物,无所犯伤。主若執之,则天下往也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''受國之不祥,是為天下之王',按:六朝残卷无二'之'字,'為'作'謂'。磻溪同。···'不祥'上'之'字,宋河上、彭、寇、赵同此。'是為',范、宋河上、易州、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赵作'是謂...
0539
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9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本无為,心非有作,一念才起,即是妄源。為恶為善,而事虽不同;逐境逐情而意常不异。妄念既作,莫非危机,故舜曰:‘人心惟危。’是以聖人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,常因自然...
04910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7_高亨

高亨云:“有者,萬物之母之名相也;无者,天地之始之名相也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儽儽兮’,儽,力追反。一本曰:‘损益也,败也,欺也。’《说文》音雷。古本河上作‘乘乘兮’。”
03313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賊”,本义为败坏、破坏。《说文》谓:“贼,败也,从戈则声。”“败”即坏义,引申为伤害。《玉篇》云:“賊,在则切,伤害人也。”又可引申为破坏者、败坏者、伤害者。《论语·阳货...
0355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芸芸’,《庄子》作‘云云’。‘云云’,作之状也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0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‘至譽无譽’,河上本作‘致数車无車’,王弼本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致數輿无輿’,各为曲说,与本文谊不相附。陆氏《释文》出‘譽’字,注‘毁譽也’,是原本作‘譽’。由‘譽...
0529
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10_王雱

王雱云:“聖人岂计利而為此哉?亦德而已矣。德下之,则形上矣;德後之,则形先矣,故常為天下贵。”
0537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并作‘智多’,无‘也’字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顾本成疏‘奚,何也;’《意林》诸本引并作‘何’。”水海按:成玄英本“何”作“奚”。
04510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‘民’作‘人’。吕、葛、林、苏无‘上’字,不重‘生’字,赵但不重‘生’字。”
02311
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4_韩非子
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義者,君臣上下之事,父子贵贱之差也,知交朋友之接也,亲疏内外之分也。臣事君,宜;下怀上,宜;子事父,宜;贱敬贵,宜;知交朋友之相助也,宜;亲者内而疏者外,宜。...
0579
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10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今验之帛书,甲本作‘視之而弗見,名之曰聳;聽之而弗聞,名之曰希;捪之弗得,名之曰夷。’乙本同,惟‘名’字作‘命’,‘聳’字作‘微’,第一‘命’字损掩。文虽小异,而古本亦...
05113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善行’,古本‘行’下有‘者’字,下并同。”
0286
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当作“害”也。道藏王弼本、诸子集成王本、张之象王本、四部备要王弼本、浙江书局刻王弼本皆作“害”。《经典释文》在“不劌”前、“挫锐”后,有“令去”两字,这两字显然是引自王弼解...
03713
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百姓皆注其耳目’,司马下有‘焉’字,陈(象古)无‘其’字。”
0517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想尔本“往”误作“佳”,“害”作“害”,谓“佳而不害,安平大樂”(把下句“樂”置于本句)。道藏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御注三本、...
04913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、吕、赵无‘是以’二字。石田羊一郎以此二句為衍文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马叙伦谓“為无為”三字為注文而衍,則是也,今帛书乙本則无“為无為”一句。又,“夫”,犹“衆”也,《淮南子·本经篇》高注云:“夫人,衆人也。”《尚书·召诰》云:“夫知保抱携持...
02914
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物”,同“忽”,恍惚不分明貌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“忽兮怳兮,不可為象兮”,高诱注:“忽,怳,无形貌也。”而“昧”,河上公注為“暗冥”,成玄英疏注為“幽微”,其义即幽暗不明...
0526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庄子·在宥篇》曰:‘萬物云云,各復其根。’即本此文。···依《庄子》文则‘各’字有,核义亦不得无‘各’字。《说文》曰:‘夏,行故道也。’今通作‘復’字。‘復其根’即‘...
03714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3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作‘湛常存’,邢州作‘湛似或存’,至元‘或’作‘常’。”
0486
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6_陆希声

陆希声云:“人道則不然,損其不足之民而奉有餘之君。孰能法天之道以為人道,損己之有餘以奉天下之不足,其唯有道者乎!”(参见焦竑《老子翼》引陆希声注)宋常星云:“人之道,却與天道相反。...
03615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魏都赋注》引作‘古之士’。”
02710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8_孙鑛

孙鑛云:“‘夫司殺者’,今本‘夫’下多‘代’字,‘者’字下多‘殺’字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善為士者不武’,古本作‘古之善為士者不武也’。”
03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