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不拔’,皮八反,顾云‘私’。”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有之以為利’,各本句上有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9_严遵
严遵云:“夫弓人之为弓也,既杀既生,既翕既張,制以规矩,督以准绳。弦高急者,宽而缓之;弦弛下者,摄而上之;其有餘者,削而損之;其不足者,補而益之。”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8_胡适
胡适云:“王弼今本‘之’作‘止’,下句同。今依河上公本改正。‘之’、‘止’古文相似,易误。”
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,帛书乙本无二“甚”字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及诸唐宋人本、诸元明人本皆无二“也”字。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河上公以聞道者“情欲”消損為说,则合《老子》原旨。老子认為求學者,學习政教礼乐;这样,情欲文饰,日以益多,发展到一定程度,就会出现坏事。聞道者,则与之相反,他们由于學道,情...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5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襲明者,亦犹庄子之言‘因明’也。因乎天道,顺乎天理,应乎天行,依乎自然,则自与道合,而常明矣。”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6_俞樾
俞樾云:“按《困学记闻》卷十引此文,两‘服’字皆作‘復’,且引司马公、朱文公说,并云‘不远而復’。又曰:‘王弼本作早服,而注云早服常也,亦当为復;’今按《韩非子·解老》曰:‘夫能嗇...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罪莫大於可欲’,古本如此。‘罪’,过也;‘欲’,贪也。‘可欲’,谓凡可贪之事物也。”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靖’,各本作‘静’。宋河上、张之象‘正’作‘定’。譣河上注曰:‘能如是者,天下將自正定也。’(藏疏本引‘定’上有‘安’字)。是河上作‘正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7_洪赜煊
洪赜煊云:“‘琭琭’犹‘録録’,《广雅·释诂》:‘逯逯,众也;’《说文》:‘娽,随从也;’并通用字。王本‘貴物以多而见賤,落落石坚貌,石本賤物,以坚而自貞,是以两不欲也。’《晏子春...
《老子》52_译文
天下万物都有其本始,把这本始作为天下万物的根源。既得到了万物的根源,又认识了万物的本身;既认识了万物的本身,又持守着万物的根源:终身都不会有危险。堵塞主体产生知欲的感官,关闭主体产...
《老子》65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國、賊、國、福、式、式、德韵(之部,贼徂力反)。遠、反韵(元部)。邓廷桢谓:賊、福、式、德韵,遠、反韵。奚侗谓:賊、福、式、式、德韵,遠、反、順韵。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谿’,苦奚反,或作‘溪’。”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癈’当作‘廢’。景龙、广明均作‘癈’。《字鉴》曰:‘廢,放肺切,《说文》屋顿也。与笃癈字异。’又‘人義’当从诸本作‘仁義’。《庄子·马蹄篇》:‘道德不廢,安取仁義。’...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2_宋徽宗
又,宋徽宗注云:“经曰:‘復歸于婴兒’,《庄子》曰:‘不至乎孩而始谁?’婴儿欲虚未萌,疏戚一视,泊兮静止,和顺积中,而英华不兆於外,故若婴兒之未孩。”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6_高亨
高亨云:“傅本作‘閔閔’。‘閔’借为‘潣’。《说文》:‘潣,水流浼浼貌。浼,污也。’是‘閔’有污濁之义之证。《楚辞·渔父》:‘安能以身···受物之汶汶者乎?’王注:‘蒙垢尘也。’‘...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5_李大防
李大防云:“按‘絶學无憂’句,断不能割归下章。盖‘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,絶學无憂’三句,是承上文‘此三者以為文不足,故令有所屬’句。‘見素抱樸’,承‘绝仁’二句‘少私寡欲’,承‘絶巧...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盛德若愚,昔贤通议。矜炫名器丑行(注谓‘矜炫行能’),则人所鄙薄,坐招嗤诮,自矜虽欲求益,胥怨,物不推長,故云自矜不長。”
《老子》37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高明、郑良树说是,张舜徽、古棣说非是。据查《道篇》“道恒无名”(通行本第三十二章作“道常无名”)任何传本都无作“无名之樸”的。第三十二章讲侯王守“道”之益,本章节则补充讲掌...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“矜”(jīn),矜夸,骄傲,自负。详見上章节校笺文。全句意思是:不自负骄矜,所以能長久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矜’,大也。聖人不自贵大,故能長久不危。”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引同此(指王弼本此两句)。《文子·符言篇》一作‘故物或益之而損,損之而益’;一作‘故物或益之而損,或損之而益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恃’,河上本作‘侍’。‘長’,丁丈反。”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民”而不作“人”,帛书乙本、严遵本、河上公本等汉代人本和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等古本即作“民”。从帛书本和汉代人本考察,《老子》“有車舟……而用之”几句俱全,马氏...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去’,羌吕反。”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’,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7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‘敝’作‘弊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13_陈奇猷
陈奇猷云:“《老子》本意謂不貴其師、不愛其資为智,雖有智慧而必以大迷处之。而韩非此喻则以文王师太公、資费仲为智,若不师太公、資费仲,则文王雖智,亦必大迷失也,与《老子》原意正相反。...
《老子》36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“謂(简作谓)”皆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,《甲本释文》與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。今诸通行本皆同帛书《甲本释文》與《乙本释...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6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俞说是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亦作‘兵强則灭,木强則折’。疑‘不勝’系后人注文;‘兵’涉上文‘兵强’而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