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07页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7_劳健

劳健云:“‘王侯若能守’,傅与景龙、敦煌皆如此。范作‘王侯若能守之’,诸王本作‘侯王若能守之’。他本皆无‘之’字,‘王侯’皆作‘侯王’。《释文》云‘梁武作王侯’。按‘侯’、‘守’二...
06710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恬’,《释文》本或作‘栝’;‘澹’,今王本作‘淡’,与御注本、广明本同。‘勝而不美’,景龙本、敦煌本均作‘故不美’。”
0367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礼记·曲礼》‘太上贵德,其次务施报;’郑注:‘太上,帝皇之世,其民施而不惟报。’《老子》所云正指太古至治之极,以道在宥天下,而未尝治之,民相忘于无为,不知有其上也。‘...
04412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此,唯“謂”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。《甲本释文》云:“‘謂’,指旨趣。通行本此二句作‘此两者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’。”
05313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百谷”是。马叙伦谓“百谷”为“川谷”之讹,非也。《说文》云:“谷,泉出通川為谷,从水半见出于口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谷,古木切,水注谿也。”又,《公羊传·僖公三年》“无障谷...
02612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蒋、朱则释“戎馬”为“牸馬”、“牝馬”等;蒋谓“生於郊”为“驹犊生於战地”等。此释迂曲,亦不可通。 又,魏源引王弼注语:“天下有道,知足知止,无求於外,各修其内而已。故卻走...
0556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者’字。”
0675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12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知其雄是内自强,守其雌是外谦下;知其白是心底瞭亮,守其黑是外貌糊涂;知其榮是内心自尊,守其辱是外卑下。是守雌、守黑、守辱,莫非韬光养晦而已。这样,才能足此常德,而歸於樸...
0299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8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故有欲者···’,通行本作‘故有道者·..·’。‘故有欲者弗居’,且何欲也?——此殆為侯王言者,欲得志於天下也。如孟子说齐宣王之言,曰:‘王之所大欲,可知已。欲辟土地,...
0496
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道大’,各本‘道’上有‘故’字;‘王大’,各本‘王’下有‘亦’字。”
06315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0_魏源

魏源云:“人与三才参其大,惟其同法乎道故也。末四语以人法為主,盖人性之大,与天地参。前章言‘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’,是王者,人道之尽而与天地同者也。言王者何以全其...
0335

《老子》78_今译

天下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的了,而攻破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它。因为它(柔弱),没有什么东西用来替代它。柔软的战胜刚强的,弱小的战胜强大的。天下没有谁不知道这个道理的,但是没有人能够...
04510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13_明太祖

明太祖云:“江河湖海至处低,所以能纳天下诸山川之小水,戒為君子為国家者,能容而且纳,大事成矣。若不处卑而处高,物极则反,高者低,低者高,理势之必然。”
02812
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8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興’并作‘與’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‘选贤與能,讲信修睦。’《训纂》:‘王氏引之曰:选贤與能之與当作舉。《大戴礼记·王言篇》:选贤舉能是也。舉、與古字通。’《...
0525
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本“欲上民”前有“聖人之”三字,“聖人”是主语,不能省略。若省去,则无所指,语义不明确。今存本凡无“聖人”二字者,皆因後人传写而误漏之。又,“必以”与“以其”,语义有不...
0425
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上仁”,指最讲仁爱的人,即“宏普博施仁爱之者”。仁,慈爱也;上仁者有心覆育众生,故言“為之”;不贵思报,不求要誉,故言“无以為”。
0418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貨(简作货)”作“”,则為“貨(简作货)”的异体;《甲本释文》则校“貫”為“貨(简作货)”;“方”,《甲本释文》和高明校為“妨”。乙本“方”作“仿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...
0466
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、寇、二赵、吴、磻溪‘謂之’作‘是謂’。二‘不’字,罗卷、馆本、臧疏作‘非’。《经幢》不重‘不道’二字。‘已’《经幢》作‘以’,寇作‘死’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何謂寵辱若驚’,河上本无‘若驚’二字。”
05212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14_任法融

任法融云:“‘佐’是辅助之意。‘强’是强行压制。为臣者,要顺天理,体民情,以自然之道,辅佐人君治国理民。不可专尚武力,滥用兵革。孟子曰:‘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...
05311
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3_劳健

劳健云:“诸家解此‘德’字亦如‘道德’之‘德’,非也,当通作‘得’。谓以知治國,國斯賊焉;不以知治國,國斯得焉。句中两‘之’字,义犹‘則’也。或作‘福’者,疑即误会字义所改。”
07612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者者,同於失”,前“者”字為“失”字之误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者”上一字,原用朱涂过,所改之字已剥落,其原写误字為‘者’,今据乙本改為‘失’字。”帛书乙本同此...
04311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9_培真

培真云:“‘妝呵其若浴’,文中的‘妝’字帛书甲本此字已残缺;帛书乙本抄為‘’,今查未见有此字,疑為‘妝’字的古写‘糚’的异体字,以形容修养生之道者本质的莫辨,因切全章文义,故改為‘...
0358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7_陈柱

陈柱云:“按:刘氏谓古本实有‘民’字,与上二句一律,是也。然唐人所見本无民字,非关避讳,上两句两‘民’字,亦不避也。”
0518
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其德有餘’,众本作‘乃餘’;御注作‘其德能有餘’;《韩非子》与此同。”武内义雄曰:“敦、遂二本‘乃’皆作‘能’。”
04711

《老子》28_音韵_02_王纯甫

王纯甫云:“此章变文叶韵,反復吟咏,亦与诗体相类。既曰守雌為谿矣,又曰常德不離,復而言之,非為谿之后復有不離之功也。既曰常德不離矣,又曰復歸婴兒,申而言之,非常德之外復有婴兒可歸也...
0346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6_王念孙

王念孙云:“‘及’,犹‘若’也。···《老子》曰:‘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;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!’言若吾无身也。又曰:‘取天下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;’言若其有事也。‘...
03310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乙本作“唯又道者乎”,“有”假作“又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作“有”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柰卷本同《乙本释文》本。景龙本“唯”前有“其”字,无“乎”字,作“其唯有道...
04313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其事好’,‘好’,呼报反。‘還’,音旋。”
01019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四十一章:‘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’是‘有志’乃勤勉行道之意。‘强行者有志’,言勤勉行道,是有志也。”
057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