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07页
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10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搏’字,陆希声等本作‘搏’,龙兴碑作‘博’,显系笔误。··杨伯峻《列子集释》引王重民曰:‘循,当读如揗。’《说文》:‘循,摩也。’揗,正字;循,假字。按:此句帛书作‘...
02514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譣之帛书乙本,《老子》原本作“失”而不作“天”。高说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失谓任己而失人也。同於失者,所為与失同也。”
0435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6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猛獸不據,攫鳥不搏’,按:‘據’当作‘豦’。《说文》·豕部》:‘豦,斗相不解也。从豕虍,豕虎之斗不解也。··一曰虎两足举。’然则于猛獸言不豦,正与於毒虫言不螫同。今作‘...
05514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易州‘行’下无‘者’字及‘也’字。赵写无‘也’字。《治要》卷三十四引‘行者’下有‘則’字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2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不可得而疎’、‘不可得而害’、‘不可得而賤’三句上有三‘亦’字。‘害’王弼作‘劌’,开元本作‘穢’。”
0439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今本王作‘屈’,与景龙、御注、景福三本同。《释文》出‘掘’字,知王本作‘掘’。”
0325
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道大’,各本‘道’上有‘故’字;‘王大’,各本‘王’下有‘亦’字。”
06115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邢玄、磻溪与《文子·上礼篇》引均作‘政’。柰卷作‘以正之國’。《尹文子·大道下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以政治國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政者,名法是也。’顾本成疏‘政谓名教法...
02910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1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《老子》所云‘不出於户,以知天下;不窥於牖,以知天道。’非谓人君闭明塞聪。不越户牖而能自知天下之情也。要在善用众耳众目为我听为我视也。《管子·九守篇》云:‘目贵明,耳贵...
02712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夫惟无以生為贵者,是賢於贵生也’,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二句,无上‘贵’字,‘也’作‘焉’。彭无‘夫’字。‘惟’字,范、白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同,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...
0415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11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两者,‘常无’与‘常有’也;‘玄’者,深远而不可分别之义。盖非‘无’不能显‘有’,非‘有’不能显‘无’,‘无’与‘有’同出而異名也。以道为‘无’,则万化由之而出;以道为...
0467

《老子》69_音韵_03_邓廷桢

邓廷桢云:客、尺为韵,鱼、虞部之入声也。客,各声,古音在御部。《诗经·楚茨》与“莫”、“庶”、“度”、“错”等字为韵。尺,古音在御部,《诗经·閟宫》与“柏”、“度”等字为韵。
04910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5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作‘攫鳥猛狩不搏’,遂州本同敦本,唯‘狩’字作‘獸’。”
05112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非言“天道”,而言“天下(人事)”,故作“唯有道者乎”(感叹句),或作“唯有道者”(陈述句);作“其惟有道者乎”,衍一“其”字;作“其唯道乎”,与老恉不合;作“其惟道者...
0259
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8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均作‘夫唯不厭,是以不厭’。上‘不’字,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弗’,古人行文,二句相联,有易字见意之例,今从改正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44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本章各句皆句中自为韵:“名與身孰亲?”身【cǐen】、亲【tsYen】韵,真部。“身與貨孰多?”貨【xuai】、多【tai】韵,歌部。“得與亡孰病?”亡【mǐwan】、病【bian】韵,阳部。“...
04415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9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吾所以字之曰道者,取其可言之称最大也。责其字定之所由,则系于大。夫有系则必有分,有分则失其极矣,故曰‘强為之名曰大’。”
05414
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其唯无知也,是以不□□”,前句“夫唯”作“其唯”。“夫唯···是以··”是固定格式,是知“其唯”为误。后句损掩“我知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。今...
0518
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“諾(nuò)”,许諾。这两句是从反面告诫人们勿要视事太易,輕于许諾,要持慎重的态度,谨密周思,即下文从正面所讲的“難之”的态度。慎重之道,也是一种“无為”;“无...
0299
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9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不可知不可言,知者知其不可知不可言,故不言也。言者是不知其不可知不可言,故言也。”
0469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15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恍惚虽不可見,而似无似有,犹似可見。窈冥则昏昏昧昧,全不見矣。此道之‘无’也。‘其’字指道而言,‘精’谓德也。有物有象者,德之容,皆其粗也。德者,有物有象之本,乃其精也...
04412
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失亦得之’,河上作‘失亦樂失之’,王弼作‘失亦樂得之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、强思齐本引河上公注文本并作“失亦樂得之”。毕氏之校疏失也。
0276
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甲本“爽”作“”,则為“爽”的异体字,甲本释文校為“爽”。乙本同此句,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“使”作“令”,无“之”字,谓“五味令人口爽”。
04412
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1_校堪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之。严遵本及《谷神子》引皆作“而民生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敦煌己本、景福本、易玄本、邢玄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成玄英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...
0405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谷神子》引‘保’上有‘不’字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者’作‘有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者”,而不作“有”。
0295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气无所不入,水无所不经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竭’,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歇’。按:应作‘竭’。”
0396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柰卷‘大’下有‘似倾’二字,‘倾’字衍。‘笑’与‘肖’本声韵相同。于省吾《荀子新证》引《非相篇》:‘今夫狌狌形笑,亦二足而毛也;’謂形笑即形肖,则知此‘不笑’亦即‘不肖...
0329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伦案:陆德明曰:‘以知乎,河上本直作智。’是陆所见王弼本作‘能无以知乎’。然弼注曰:‘言至明四達,无迷无惑,能无以為乎,则物化矣;所谓道常无為,侯王若能守,则万物【将】...
042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