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孤寡不轂(当为‘穀’),而王公以為稱者,处谦卑、法空虚和柔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4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《字说》曰:屋梁两端,乘实如之。物之强者莫如梁。所谓强梁者,如梁之强。人之强者,死之徒也。子路好勇,‘不得其死’。‘羿善射,奡盪舟,俱不得其死然。’是皆失柔弱之義也。”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7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損有餘而補不足,使小大相均,有餘、不足相一。損不足以奉有餘,使高者愈高,下者愈下,贫者愈贫,富者愈富,乃人道之不平等不均衡也。”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‘又損’下有‘之’字。强本河(上公)注引经文云:‘損之又損之。’是河本亦有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‘以其生生之厚,夫惟能无以生為者,则所以修得生也’;《文子·九守篇》‘以其生生之厚,夫惟无以生為者’;皆以‘夫惟能无以生為者’连此句,义亦相属。”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韩诗外传》引‘故《老子》曰: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’與诸本均同。”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此谓含怀道德之厚者,无为、无知、寡欲、柔弱恬静,正与初生之婴儿心地纯洁、无知寡欲相似。奚侗云:“婴儿天理浑然,无分别智故,含德最厚。”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克”、“剋”古通用。《字林》、《尔雅·释言》均训“克”为“能”;河上公、成玄英皆注“克,胜也”;按《字林》又云“剋,能也”;是知“克”、“剋”音义同。然《老子》原字当作“...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1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忽若晦’,河上作‘忽兮若海’,王弼作‘澹兮其若海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1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以慈衛之’,叶(梦得)上有‘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此,后句“人莫”前有一“而”字;帛书乙本前句“人”作“天下”,后句同此。两本合校(前句从甲本,后句从乙本),得此两句。其他诸本皆无二“也”字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...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1_校勘
二此句,帛书甲本“全”作“金”,“正”作“定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前句同,后句“枉”假作“汪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阳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...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非以其无私耶’,河上、陆作‘以其无私’。古本‘非’作‘不’。”水海按:焦竑《老子翼》的经文作“非以其无私邪”,而其《考异》引经文却作“非以其无私耶”。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惟“疏”作“疏”,其他字同;“疏”则为“疏”之异体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、许抗生《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》、张松如《老子校读》、高明《帛书老子校注》等书则疏忽未校。乙本...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无‘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’两句。各本及《后汉书·桓谭传》引同此(傅奕本作‘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’)。”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夫物’,《释文》作‘凡物’,则王本作‘凡物’,当据改正。‘夫’、‘凡’、‘萬’三字,均为脣音,可以相假;《庄子》作‘萬’,乃用正字。‘凡物’即上文‘萬物並作’之‘萬物...
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7_吴澄
吴澄注云:“少者,不多也。‘少則多’一句,变文析為二句。少則易于有得,所以能积累而多。贪多則杂而生惑,于一且无所得,豈能多乎?”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第二句“其上”后“之”字无,并损掩“有以為”后“也”字,其他文字同。帛书乙本第一句“姓”假作“生”(“姓”、“生”同属耕部,可假),第三句损掩“是”字,其他文字同。...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8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帛书《老子》,凡‘常’字,多作‘恒’,以其传写时代甚早,故不避汉文帝讳,仍原文用‘恒’字。此后各本,凡用‘恒’字处,皆改作‘常’矣。亦犹用‘邦’字处为避高祖讳,皆改作‘...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9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:‘不可為也’下当有‘不可執也’一句,请举三证以明之。《文选》干令升《晋纪总论》注引《文子》称《老子》曰:‘天下,大器也,不可執也,不可為也;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’其...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三句之次序以帛书甲、乙本为是。想尔本、敦煌丁本等正与帛书甲、乙本的次序相合。又,帛书甲、乙本“果而毋驕”与下文“果而毋得已”,皆用“毋”字,而“果而勿矜”句,则用“勿”,在...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朝甚除,田甚蕪,倉甚虚’,古本如此。‘除’,去也,开也。先言‘朝甚除’者,谓朝廷尚施为要贿赂,去君子,取小人,甚开私小之路也。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故智诈并兴,官...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挫其鋭’,‘挫’,子卧反;‘鋭’,悦岁反。”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无‘而’字。··《文子·微明篇》引‘我无事’句在‘我无為’句上。《盐铁论·周秦篇》引‘我’字作‘上’,譣弼注曰:‘上之所欲,民从之速也。’是汉魏以前本皆作‘上’也。...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質真若渝’,‘質’,朴也;‘真’,实也;‘渝’,变也。真之質者,随宜应物,故如渝变。”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说苑·敬慎篇》作‘柔弱者生之徒也,剛强者死之徒也’。《御览·木部》作‘柔弱生之徒,剛强死之徒’。皆‘堅强’句在‘柔弱’句下,疑《老子》古本如此。盖上文先言‘柔弱’,后...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見賢也”,损掩“若此其不欲”五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无“若此”二字。严遵本无“其”字,无“也”字,作“不欲見賢”。顾欢本“...
《老子》10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戴營袙抱一,能毋離乎?搏氣至柔,能婴兒乎?脩除玄藍,能毋疵乎?愛國活國,能毋以知帛书老子校笺译评550(智)乎?天門啓闔,能為雌乎?明白四達,能毋以知乎?”離【lǐai】,歌部...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4_董思靖
董思靖云:“夫張极必歙,與甚必奪,理之必然。所謂‘必固’云者,犹言物之將歙,必是本来已張,然后歙者随之,此消息盈虚相因之理也,其机虽甚微隐,而理实明者。”
《老子》14_音韵_06_古棣
古棣云:“‘視之不見,名曰幾;聽之不聞,名曰希;搏之不得,名曰微’,‘幾’、‘希’、‘微’為韵,三字入微部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