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47页

《老子》10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離、兒、疵、為、疵(雌)、知韵(歌支通韵,离叶音黎,為叶音惟。)水海按:江氏“雌”误作“疵”。江氏又谓:有、恃、宰韵(之部,宰音梓)。姚文田谓:離、兒、疵、知、雌...
0435
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田獵’,《永乐大典》本作‘畋’,《道藏》本作‘田’。‘田’假借为‘畋’,《说文》段注‘田即畋字’。《易经·师》‘田有禽’;《周礼·田仆》‘以田、以鄙’,注‘獵也’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明道藏河上公本下又有‘我无情而民自清’句,考诸本皆无之。”
0375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萬物歸焉而不知主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程并作‘萬物歸之不為主’。‘可名於大矣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程并无‘矣’字,陈作‘可名為大’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3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理惑论》引作‘以吾有身也’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昧’,暗也,言道在上非明,在下非暗。”
0475
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14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欲作者,欲动作有為也。吾者,王侯自称也。言人禀承善教以化,君德无為清静矣,而復欲动作有為者,吾则將以无名之樸而鎮静之,令其清静不欲动作也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61_音韵_01_江有诰

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陈柱谓:四國字韵,两人字韵。
0305

《老子》37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道恒无名,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。化而欲作,吾將闐之以无名之樸。”名【mǐen】、作【tsǎk】、樸【p'eǒk】為韵。名【mǐen】,耕部,作【tsǎk】,铎部,樸【p‘eǒk】,屋部...
0445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故能敝不新成’,‘故’一作‘是以’,一作‘是以能敝復成’。‘敝’,缺者。至人之所贵新成者,世俗之所贵,惟不欲盈,故能守其敝缺,而不愿為新成也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4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‘猶’作‘由’,古通。”
0375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3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太上,下知有之’,帛书甲本及河上、王、傅、范与诸唐本皆如此。邓锜《道德真经三解》、吴澄《道德真经注》‘下’作‘不’,王夫之《老子衍》从之。···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、《...
0745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0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无‘兮’字。各本无‘哉’字。”
0555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11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《老子》书称‘聖人’者凡三十许处,皆视為至高之人而无诋訾之语,此乃云‘絶聖’者,非自相矛盾也。《说文》:‘聖,通也。’是此‘聖’字之义。《诗经·凯风》:‘母氏聖善。’...
0525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6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’,‘伯’下一有‘人’字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5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释文》出‘廓’字,云河上本作‘泊’;据此,则王本作‘廓’,可知。注云:‘言我廓然无形之可名。’是其证也。《文选·子虚赋》、《养生论》注两引作‘怕’,皆河上本。今王本作...
0295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3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沌’,本又作‘忳’,徒损反,又徒门反,简文音顿。‘俗人昭昭’,‘昭’章遥反,一本作‘照’。”
0515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3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意林》引无此句(指‘失德而後仁’)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窈冥,中有精’,顾欢与此同。御注作‘窈兮冥,其中有精’。河上、王弼作‘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’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8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君王不能用道守贵、乖理悖德,將恐神器颠覆,社稷倾危,夏桀、殷纣即其人也。”
0325
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论语义疏》三引李充曰:‘自矜者不莊。’李‘長’作‘莊’,声近而误。”
0405
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6_俞樾

俞樾云:“今按:王说是也。‘下士聞道,大而笑之’,与上文‘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’两句相对。傅奕本作‘上士聞道,而勤行之’,‘下士聞道,而大笑之’,盖误移两‘而’字于句首,然下句之有‘...
0385
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矜’作‘矝’,盖‘矜’之缺笔。案:‘矜’,借為‘兢’。《说文》:‘兢,竞也。读若矜。’古书矜夸字皆‘兢’之借。后同。”
0425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‘誠’上有‘故’字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德者,同於德’,古本作‘從事於德者,德者同於德’。”水海按:傅奕本作“從事於得者,得者同於得。”焦氏说有误。
0265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4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圣人观其玄虚,用其周行,强字之曰道’;则‘字’上当有‘强’字,与下‘强為之名曰大’一律,今本捝。又按:《牟子·理惑论》引亦有‘强’字,是东汉本尚未...
0405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本“輕(简作轻)”假作“巠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。乙本同此两语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英伦本、楼正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...
0455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知’,本或作‘智’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9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谦下,則长久之德,不離於身,是以反歸於婴兒之时,神全而气和矣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治”作“為”,谓“則无不為矣”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易玄本、景福本、敦煌甲本、遂州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...
03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