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高明说甚是。今本作“與善仁”者,“仁”乃后人所篡改。河上公本作“仁”(或作“人”),然其注文非为“與善仁(人)”之注文,而为“予(與)善天”之注文,可知古河上公本作“予(與...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湛兮似”三字;帛书乙本作“湛呵佁或存”,“呵”为“兮”之误译,“似”假作“佁”。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似’字反书。反书之例,商周文字常见,汉则少见。”帛书《德...
《老子》22_音韵_04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曲則全,枉則直,窪則盈,敝則新’,‘直’,傅本作‘正’,范应元本同。按:此四句疑本作‘曲則全,敝則新,枉則正,窪則盈’。‘全’、‘新’為韵(古韵真部),‘正’、‘盈’為...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8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勤能行之,其志必获,故曰‘强行者有志’矣。”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以无事取天下’,达真‘事’作‘爲’。”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2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善勝敵者不争’,一无‘敵’字;‘争’,一作‘與’。”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抗兵相加,則哀者勝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則’字,程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‘上善若水’,上善之人,如水之性。”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6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张纯一曰:‘当作常无心。’张说是也。顾欢本河上公注云:‘聖人不重改更,贵因循,若似无心也。’严遵曰:‘无心之心,心之主也。’刘进喜曰:‘聖人无心,有感斯应。’李荣注曰:...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儼’,鱼检反。”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'莫弗知','弗'作'能'者,则为误也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则作'不','不'与'弗'义同。此为证。试问以水之道为例,天下谁人不知柔弱可以勝剛强?疑此作'能'者,盖涉七十章'天下莫之能知...
《老子》31_音韵_03_黄瑞云
黄瑞云云:“惡、處韵(惡,铎部;處,鱼部)。已、之韵(之部)。”
《老子》50_02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“四肢九竅为十三”,已涉附会;“虚无清静等为十三”、“十恶三业为十三”、“五行生死之数为十三”,皆穿凿不足信;至于高亨的“人之百年历途三段”说,也是推测之说,并无根据。只有...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善言不辯,辯言不善;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’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吾□□□□□也茂”,损掩“何以知其然”五字;“茂”,則为“哉”的异体(《字汇·戈部》:“茂,与茂同。”)“茂”或“茂”的后起字为“哉”(《汉语大字典·戈部》:“,...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河上注曰:‘言道汎汎,若浮若沉。’是河上作‘汎’,并重‘汎’字。今本有作‘氾’者,后人据王本改之矣。各本及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注引不重‘汎’字。成疏曰:‘汎汎无系也。’则...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邢玄、磻溪、楼正、室町、柰卷、高翻并作‘蔕’。《字林》云:‘蔕、柢音同’,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四引古《老子》亦作‘蔕’(),范说非。又,‘長生久視’为当时通行语。《...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臧疏不重‘為天下谿’一句。易州‘常德’作‘常得’,下同。按:‘離’借為‘漓’。”
《老子》80_06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鷄犬之聲相聞’,‘聲’一作‘音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‘夷’作‘幾’。范谓孙登、王弼同古本。傅奕云:‘幾者,幽而无象也。’是王、傅二本并作‘幾’。依义作‘幾’為长。《说文》:‘幾,微也。从丝。丝,微也。’‘幽’亦从丝从火...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文选·华林园集诗》注引并同此(指傅奕本两‘居’皆作‘處’)。成疏曰:‘岂處禮義之薄耶?’是成亦作‘處’。《文选》注引‘不’上有‘而’字。(胡本无。)张之象、柰卷上作‘...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10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人能虚静,则可以知人,可以自知。知人以智言,非私智也,猶止水之燭物也。”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、英伦诸本‘莫能’作‘不敢’,景福本作‘莫敢’,又均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為’,各本‘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8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‘智惠出,有大僞’。按:‘惠’当作‘慧’。《释文》本作‘知慧’,《说文》:‘惠,仁也,从心从重;’‘慧,儇也,从心彗声;’‘惠’、‘慧’不同。《论语·卫灵公篇》‘好行小...
《老子》13_04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寵辱相等,故得失俱驚。”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3_陈景元
陈景元云:“一本作‘榮館’、‘燕舍’。”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4_吴澄注
吴澄注云:“‘萬物歸焉而不知主,可名於大矣’,此申言功成而不居。冬藏之时,萬物反本复命,会歸於一,所谓利贞固灵根。利贞诚之复,而物亦不知其孰主之。此万殊之合為一本,乃道之总而至大者...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。又,作“不··與”是也,作“不··也”非也。帛书本作“不···舆”,“舆”则为“與”的同音假借,即为证。古王弼本作“不··邪”,“邪”犹“與”也(见《古书虚字集...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0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‘至譽无譽’,河上本作‘致数車无車’,王弼本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致數輿无輿’,各为曲说,与本文谊不相附。陆氏《释文》出‘譽’字,注‘毁譽也’,是原本作‘譽’。由‘譽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