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31页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7_孙鑛

孙鑛云:“‘弗居’,一本作‘不居’。”
04310
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4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不敢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長’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‘不敢為天下先,故能為成事長’。‘事’、‘器’异文,或相传之本异,或彼涉上文‘事无不事’句而误,皆不可知。至‘故能’下有...
04012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‘奇’,诈也。人君不正,下虽正,復化上為诈也。善人皆復化上為訞祥也。”
0428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本‘雨’下‘不’字泐,当据他本补之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交”,皆也(吴澄注)。“焉”,兼词,同“于之”,相当于今语“在他(民人)”。此“焉”字不能少。此二句言:聖人以道临天下不傷人,一切神鬼敛迹,不敢为患傷人,因此天下相安无事...
0507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9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儽儽无歸,谓疲困无定向也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56_08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而害’、‘而賤’句,柰卷有‘亦’字。又:《庄子·徐无鬼篇》:‘故无所甚親,无所甚疏,抱德煬和,以顺天下,此谓真人。’语意同此。”
04311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8_水海

水海按:“大上”以降,君主以仁义治世,民众则得以親譽之,即“大道废,案有仁义”(下章文),故所謂“其次”者。再降之,仁义不足以为治,则继以刑罚,民众则畏之,所以謂再“其次”。又降之...
04414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5_纪昀

纪昀云:“各本俱无‘民’字,惟《永乐大典》有之。据弼注‘故可欲不見’,上承‘没命而盗’,则经文本有‘民’字。”
02910
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俾道之在□□□”,损掩“天下也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作“卑□□在天下也”,“卑”为“俾”之省写或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帮纽支部),损掩“道之”二字。甲、乙二...
03910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4_俞樾

俞樾云:“此文王弼无注,河上公以‘是謂配天’四字为句,注云:‘能行此者,德配天也;’‘古之極’三字為句,注云:‘是乃古之極要道也。’然此章句句有韵,前四句以‘武’、‘怒’、‘與’、...
03015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行方正者,欲以率下,不以割截人也。聖人行廉清,欲以化民,不以伤害民也。今则不然,正己以害人也。肆,申也。聖人虽直,曲己从人,不自申也。聖人虽有独见之明,常如暗昧,...
0399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草木之生也柔脆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上有‘萬物’字,无‘之’字;程无‘也’字;苏、叶‘脆’并作‘弱’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7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立天子,置三公,雖有合拱之璧,先乘駟馬,足以迎贤者之来,而不如坐進此道而已。”
02413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2_纪昀

纪昀云:“按‘平太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太平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平泰’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无事’,无所事,即无為也。因言取天下者,亦止是无為,盖德盛而自归之,必用智力而有作為之事,何足以取天下哉?”
0557

《老子》07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姚文田谓:先、存韵。陈柱谓:生、生韵,先、存、私韵。“私”字音变与“先”韵,犹“西施”又作“先施”。
0518

《老子》12_音韵_09_章太炎

章太炎云:“阳部转东者,如《老子》以盲、爽、狂与‘聾’為韵。”(《国故论衡·小学略记》)
05613
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輿’,河上作‘車’。”水海按:今存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皆不作“車”。则知陆德明、毕沅所见河上公本作“車”也。
0416
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无不治矣’,程无‘矣’字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说文》:‘父,巨也。’‘巨,规巨也。’‘教父’即‘教巨’,犹言‘教条’也。训‘父’为‘始’,非是。”
05314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以正治國’,纂微、曹、陈‘正’作‘政’。”
01055

《老子》16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極,职部;督,觉部;职觉合韵;作,铎部,铎觉合韵;復,觉部,铎觉合韵。云、根,文部。静、静、命,耕部。常、明、,阳部;凶、容,东部;阳东合韵。公、公,东部。王、王,阳部。...
05413
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末句作‘則可以託天下’,林、苏、葛作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,赵作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0537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魏都赋注》引作‘古之士’。”
02610
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《史记·日者列传》引作‘无名者,萬物之始也’。王弼注曰:‘凡有皆始于无,故未形无名之时,则为萬物之始;及其有形有名之时,则长之、育之、亭之、毒之,为其母也。’是王本...
02512
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14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夫聖人以道莅天下,不以苛政苦民,不以虐政扰民,不以暴政害民,不以严刑峻法威天下,不以多事多役困天下,则自上下咸歸于道,咸安于无事,而和气致祥。”
0557

《老子》15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通、容韵(东部)。川、鄰韵(文真通韵,川音春)。容、釋韵(鱼部,釋,书入声)。樸、谷、濁韵(侯部,樸,旁木反;濁,宅木反)。清、生、盈、盈、成韵(耕部)。又,奚侗...
0638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11_吴澄

吴澄云:“无為、好静、无欲,皆无事也。既无所事,何必致天下之向附,而民自然而化,自然而正,自然而富,自然而樸。其效如此,是以之取天下而有余也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高说是也。···帛书甲本作‘和曰常’,似有捝夺,乙本损掩,只剩一‘常’字,无可据矣。故今从高本写定‘精和曰常’。號而不嗄,和之至,近似合二而一;未会而怒,精之至,近...
04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