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2_想尔
想尔注云:“精结成神,阳炁有馀,务当自爱,閇心绝念,不可欺阴也。驕欺,咎即成。又外说乘权富貴而驕世,即有咎也。”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草木’,一上有‘萬物’二字。‘柔脆’,‘脆’一作‘弱’。‘脆’,輭也。”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或挫’,‘挫’作卧反,搦也;简文:在卧反;河上作‘载’。‘隳’,许规反,毁也。”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載’,陆、王弼作‘挫’,河上作‘载’。李‘載’如字。‘隳’,纂微、司马作‘堕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昆”,“昆”,同谊。《说文·日部》:“昆,同也。从日,从比。”段玉裁云:“从日者,明之义也,亦同之义也;从比者,同之义。今俗合同曰浑,其实当用昆、用。”徐铉...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5_沙少海
沙少海云:“马王堆帛书本《老子》甲、乙本,‘客’假作‘格’。”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聖人体此道以博爱,其仁亦至矣,而不言仁。其于百姓,亦如天地之于萬物,辅其自然而不言之,使养生送死无憾,不知帝力何有于我哉?”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10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此’上王本原有‘知’字。按:王本‘知’字涉下文而衍。‘稽’读為‘楷’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楷,法也。’《说文》:‘式,法也。’稽、楷古通用。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:‘狐不偕。...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’,古本无‘同’、‘樂’二字。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欲’,贪也。‘亂’,紊也。《音辩》云:‘古本皆有民字。’不見有可贪之事物,则民心自然不紊亂矣。苏曰:‘見可欲,则民患于不得,而至于亂。’”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7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故’下皆有‘曰’字,敦煌庚本与之同,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‘故’,顾本作‘夫’。按:‘故’、‘夫’与‘故曰’词义不同。《周髀算经》赵爽注:‘故者,申事之辞。’可...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6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道是永恒的自然法则,故曰‘常’。道没有任何属性可指,没有任何形式可称,故曰无名。”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10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處衆人之所惡’,人惡卑也。‘故幾於道’,道无水有,故曰‘幾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吴澄作‘美之者,是樂殺人也’。磻溪作‘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’。按:《经幢》、易州‘殺’作‘煞’,下同。各本并作‘是樂殺人’,无‘樂之者’、‘也’四字,惟寇、吴、潘有‘也’...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'易州、卷子成疏、臧疏、潘'不知'作'能知'。赵写无'之'字。'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常得不忒’,各本作‘常德’。”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9_吴澄
吴澄云:“聖人但為实腹而养气,不為悦目而徇物也。故悉去彼在外之诸妄,而独取此在内之一真。上言‘目盲’、‘耳聾’、‘口爽’、‘心狂’、‘行妨’五者,下但言‘不為目’,盖举一,以包其四...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6_陈柱
陈柱云:“‘光’、‘塵’义相反,知‘鋭’、‘分’义亦相反。‘分’,物之大而可分者也。《说文》:‘坋,麤也,坋从分声;’是‘分’有大义之证。鋭小者挫之,则无所特高;麤大者解之,则无所...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人’,陆希声作‘民’;‘若’,王弼作‘如’。”水海按:今王弼注云:“‘莫若’,犹莫过也。”张之象王本如此作“若”,道藏王弼本和道藏集注本中王注皆作“如”。疑王弼注原作“...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握’,叶作‘摼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7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‘物牡則老’,御注‘牡’作‘壯(简作壮)’,与《德经》一句同。《德经》句,景龙碑亦作‘牡’。此‘牡’字误。严失校。”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11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尘累斯尽,心灵虚白,故道德宽曠,包容若谷也。”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三本均无‘兮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8_吴澄
吴澄注:“豫、猶,皆兽名。豫,象属。猶,犬子也。象能前知,其行迟疑。犬先人行,寻又回顾,故迟回不进,謂之猶豫。···貴,宝重也。宝重其言,不肯轻易出口,如犬行之迟疑退缩。盖聖人不言...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或强’,敦煌本作‘彊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2_傅奕
傅奕云:“‘鍵’,古字作‘闥’。”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9_奚侗
奚侗云:“‘夷’,平也。平有正谊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‘忿纇无期’,杜注:‘戾也。’戾有反谊,此谓正言若反。夷纇相对,与明昧、進退同。河上本误作‘類’。”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世欲之人多轻身而徇名貨,贪得而不顾危亡,故老子问之曰:身與名货孰親孰多?必竟是身親于名,身重于貨也。至于名貨得而身致危亡,孰为病邪?盖因贪名貨而致身亡,必竟是身元无病而...
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“奚”、“何”古通用,皆为疑问代词,用在一种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中,即“何(奚)···之有”中。在这个句式中,疑问代词“何(奚)”作后面名词的定语,“何(奚)+名词”,作动词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