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47页
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唯弗猒,是□□□”,损掩“以不猒”三字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帛书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弗”作“无”,“不”亦作“无”,谓“夫惟无猒,是以无猒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...
0519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10_清世祖

清世祖云:“此章言有无合一之妙。世人但知有之為用,而不知以无运有,其用乃神。观乎乘载以車,而必轂有空虚之处,乃得車之用。日用以器,而必器有空虚之处,乃得器之用。居处以室,而必室有空...
02613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臧疏引顾欢曰:‘夫言高以下為基者’,是顾无‘必’字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善閉者无關鍵而不可開’,按:范作‘楗’,宋河上作‘揵’,陆、彭、张嗣成、臧疏作‘楗’。馆本‘閉’作‘閇’,无‘者’字,‘鍵’作‘揵’,无‘而’字。易州‘閉’作‘閇’,...
04412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9_奚侗

奚侗云:“《庄子·缮性篇》:‘缮性于俗學,以求复其初,滑欲于俗思,以求致其明,谓之蔽蒙人民。’又云:‘附之以文,益之以博;文灭质,博溺心;然后民始惑乱,无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。’此即...
04213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12_许永璋

许永璋说:“这里的幅、轂、車皆為实体之有,惟其‘用’在‘无’,此即兼道之体用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民’,当从诸本作‘人’。盖‘天下多忌諱’,‘人多利器’,‘人多伎巧’,‘法令滋彰’四句皆指人主而言,以明有事之不足以治天下也。三十六章‘國之利器,不可示人’,亦指人主...
0518

《老子》74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死,脂部;之,之部;上古楚音脂、之部字押韵。死,脂部;之,之部;死,脂部;上古楚音脂、之部字押韵。者,鱼部;敢,谈部;者,鱼部;谈鱼合韵。斵、斵,屋部;手,幽部;屋幽合韵...
04213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陆氏《音义》及焦氏《考异》引王本作‘宗兮寞兮’,与傅、范本同;今本‘寞’作‘寥’,与景福本同。又,景龙碑本无二‘兮’字,强本成疏引经文云‘寂寥’,知成所见本,亦无二‘兮...
0458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庄子·肤箧篇》:‘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,斧钺之威弗能禁。···故曰:魚不可脱於淵,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彼圣人者,天下之利器也,非所以明天下也。’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:‘夫...
0319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注文云:“寂然无朕,不見其止宿也。”按苏注文当作“寂兮若无所止”。然道藏苏辙本经文作“寂若无所止”。
03012

《老子》07_01_校笺_03_王昶

王昶云:“邢州作‘天地長久’。”
05214
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6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按:‘見’、‘导’谊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‘踰年历岁,未得一城;’《战国策·赵策》‘得’作‘見’,可证。《说文》:‘导,取也。’‘見素’与‘抱樸’,‘少私’与‘寡欲’,...
0445
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5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自勝者,自能制勝其心,使心柔弱。柔弱之道,物不能加,故可以全其强尔。故下经云:‘守柔曰强。’又曰:‘柔勝强。’故曰‘自勝者,强’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故常无欲,以觀其妙;常有欲,以觀其徼。’按:荀悦《申鉴》曰:‘理微謂之妙。’此指无名时期无欲之微妙而言。上‘其’为‘无名’之代名词。《说文》:‘徼,循也。’段注:‘引...
02312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强,其良反,又作‘彊’。”
03215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'严遵、傅奕二本作'天下莫弱於水',乃夺一'柔'字;范本作'天下莫不柔弱於水'而衍一'不'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'天下之物莫柔弱於水',则衍'之物'二字。此文当从帛书作'天下莫柔弱於...
05215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8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是’下,依义当有‘以’字。”
02812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磻溪‘我好静而民自正’句在‘我无事而民自富’句下。馆本无‘而’字,下三句同。《论语义疏》六引李充曰:‘我好静而民自正;’盖本此文。是李时《老子》‘天下’二字作‘民’也...
03510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’,诸河、王本及傅本同此石。范本作‘天下之至柔,馳騁於天下之至堅’;并云‘《淮南子》有於字,与古本合’。按: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、道应训》二篇今...
0398

《老子》21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其請甚真,其中□□”,损掩“有信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两处“其”字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為“其”。今從《乙本释文》。王羲之本“其請”作“有精”,谓...
0439

《老子》31_02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马说非也。《道藏集注》本于本章末引王弼注云:“疑此非老子之作也。”宋晁说之题王弼注《道德经》也说:“弼知‘佳兵者不祥之器’至於‘戰勝以喪禮處之’非老子之言。”又,据马叙伦《...
04710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8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古之所謂‘曲則全’者,豈虚言也哉?’第一句,帛书乙本缺‘則’字,作‘曲全’,显然是抄漏了。‘豈虚言也哉’,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如此;河上公本、王弼本无‘也’字;想尔本作‘豈...
05112
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作“為之者敗之,執之者失之”,二“者”前皆有“之”字。今从甲本。遂州本“為”后“者”字作“故”,谓“為故敗之,執者失之”。《群书治要》引“失”后“之”作“也...
0295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说是也。又,“有為”、“有以為”文义相近。“有以為”,指有所目的而作為。又,首句“不治”后或用“者”字,犹“也”也(见《经文释词》)。
0517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9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以‘魚’喻君,以‘淵’喻道。意謂魚离於水则死,君离於道则败。因近取譬,以言为人君者,不可须臾與道相失也。”
0539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谷’,古木反,中央无者也。河上本作‘浴’,(云:)‘浴者,养也。’”又云:“‘玄牝’,牝,频忍反,旧云‘扶比反’,《简文》‘扶紧反’。”
03710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9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兵是不得已而用之,樂殺人者不可以得志。用兵貴右,在以居喪心情待之。”
04112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道’,河上公、王弼和‘士’。”
02613
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輿’作‘轝’,葛、赵作‘車’。”
034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