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5页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7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寵之為下也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则作‘寵為下’。王弼注:‘為下得寵辱荣患若驚,则不足以乱天下也。’河上公注:‘何謂寵辱?辱為下,得之若驚,失之若驚。’两注其义与帛书同。今...
0287
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3_奚侗

奚侗云:“吴澄本无‘是謂寵辱若驚’六字,以下文例之,似是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无不為’,范本同此。磻溪作‘則无不治矣’。成疏曰:‘治,正也。’則成亦作‘无不治’。作‘治’者是也。此‘治’字应上文‘聖人之治’,自‘治’字改為‘為’字,读者复增‘為...
0536
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也”是也。俞樾、马叙伦、许抗生等人皆失校,而张松如、陈鼓应正校为“上德无為而无以為”。据帛书甲、乙本可知,《老子》没有说过“道常无為而无不為”的...
04913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、苏、赵(孟頫)‘或’作‘若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或”。
0407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於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景龙本“佐作“作”,“主”后有“者”字,“强”后无“於”字,謂“以道作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”。宋刊河上公本...
05211
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柰卷与敦煌壬本同。严遵‘是以’作‘故’,下二‘故’字作‘則’。又,景龙碑本‘’字乃‘執’字之别构。”
05010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边韶《老子铭》曰:‘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不自生也。’盖本此文。则边据本无‘其’字。《晋书·纪瞻》及《弘明集》六释慧通《驳顾道士夷夏论》引同此(指傅本‘天地所以能長且久...
03814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14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日本中井积德曰:‘佳字疑衍。’说与帛书本合。”(《马王堆帛书老子试探》)
03110
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夷’,李如字,平易之称。”
05114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今捨慈,且勇’,御注、高翻‘捨’下有‘其’字,下二句亦然。”
05010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至元作‘何謂寵辱’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以至於无為’,邵无‘於’字。‘而无不為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黄、程、邵并上有‘无為’字,纂微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0368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本‘木强則恒’,乙本作‘木强則競’;王本作‘木强則兵’;世传今本多同傅奕本作‘木强則共’,唯黄茂材《老子解》作‘木强則折’……自黄茂材根据《列子》改订此文为‘木强則折’...
0506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陈碧虚谓一本作‘孰能濁以静之而徐清?孰能安以動之而徐生?’文谊兼长,盖王弼古本也。”
04210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9_王卡

王卡云:“‘强大處下’,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句首有‘故’字。”
0497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3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用兵应敌,是非求勝,能如此者,胜不恃强,故云果则勿强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《初学记》十七引‘心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71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尚、病、病、病、病,阳部。
0386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8_苏辙

苏辙云:“聖人动必循理,理之所在,或直或曲,要于通而已。通故與物不忤,不忤故全也。直而非理,則非直也。循理虽枉,而天下之至直也。”
05213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衣’,於既反,河上作‘愛’也。”
05610
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乃餘’作‘有餘’,宋河上、柰卷、易州‘乃餘’作‘有餘’,罗卷作‘能有餘’。譣河上注曰:‘其德如是,乃有餘庆;’是河上‘有餘’上有‘乃’字。伦谓作‘乃有餘’是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歙’,《释文》作‘偏’,范见王本作‘翕’,当据《释文》为正。‘歙’为本字;‘噏’、‘翕’、‘偏’均为通用之字。按: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‘開闔張歙’;又《精神训》:‘開...
04111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6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賢’,如‘犹賢乎尒’之‘賢’。夫惟无以厚為其生者,是犹賢於貴其生者矣。秦皇、汉武焚书坑儒,反道败德,恣情纵欲,苦万民以自贵其生,适以輕死。及至末年,招来方术,东游海上...
04510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挫其鋭’,‘挫’,子卧反;‘鋭’,悦岁反。”
0246

《老子》37_音韵_03_江有诰

江有诰云:“静,疾郢切。按古惟有平去二声,至魏、晋始间读上声,当与清、劲二部并收。《老子·為政篇》‘不欲以静’与正叶,《洪德篇》‘清静’与正叶,《淳风篇》‘我好静’与正叶,‘歸根曰...
0486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磻溪作‘或似不盈’。成疏曰:‘而言或不盈者’,则成亦作‘或不盈’。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及《后汉书·黄宪传》注引并同。《后汉书·刘祐传》‘延笃贻祐书’曰:‘沖而不盈’,边...
03610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獨立□□□”,损掩“而不垓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為“而不改”;乙本作“獨立而不孩”,“孩”当為“垓”之假借(二字皆以“亥”為声符,上古当皆為之部字),《乙本释文...
02314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3_古棣

古棣云:“应作‘出言’。‘言’字與下句‘視之不足見’谐韵,作‘出口’误。唐以后各本,作‘出口’者,乃后人据河上公注本而误改。帛书甲本、乙本皆作‘故道之出口也,曰’,许抗生从之,误。...
07110
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去’,羌吕反。”
035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