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5页

《老子》52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始、母、母、子、母、殆韵(之部);門、勤韵(文部);事、救韵(之幽通韵,事叶士瘦反);明、强、光、明、殃、常韵(阳部)。
05915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文选》江文通《杂体诗》注引无‘萬物’一句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本、御注本均无‘而’字。”
02915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主’,范同此,各本作‘君’。成疏曰:‘君,天子也。’臧疏引顾欢曰:‘君,主也。’是顾、成亦作‘君’。臧疏引蔡子晃曰:‘事以无事为主。’则蔡作‘主’。”
0445
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奚’字,《韩非子》与古本同。”
0556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人’字诸王本作‘民’,傅本作‘民’。室町本‘均’下有‘焉’字。按:《玉篇》:‘均,平也,等也。’《周礼》‘均其稍食’注云:‘均,猶调度也。’又《字林》:‘均,田也。’...
0329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14_苏辙

苏辙云:“枯槁之士,以定灭性,则安而不复生。今知灭性之非道也,则動之;動之而徐自生矣。《周易》曰:‘寂然不動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。’今所谓動者,亦若是耳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8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‘國’当作‘邦’,盖汉初重《老子》,因避高祖讳,故‘邦’字咸改为‘國’也。又《说苑·君道篇》引‘示’作‘借’,盖亦别本。”
0386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9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容’借作‘颂’,谓颂仪也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11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'不祥,犹不善也。言聖鉴虚通,达於善恶,若有不祥之事,辄自责躬引过归己,此可為天下君王也。昔成汤自翦,千里来云,即其事也。前言社稷可寄诸侯,后举天下宜属天子。'
04710

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6_刘建国

刘建国云:“出土的《老子》有甲乙两种本,甲本中有二十二处‘邦’字,乙本皆为‘國’字,这显然是甲本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,乙本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后,为避刘邦之讳将‘邦’改为‘國’的。我们详...
0418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道沖’,沖,直隆反。‘不盈’,‘盈’,本亦作‘满’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02_今译

天下之人都知道了美的东西是美,也就知道了丑的东西是丑了;都知道了善的事物是善,也就知道恶的事物是恶了。有和无相互对立而产生;难和易相互对立而形成;长和短相互对立而体现;高和下相互对...
0515
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其兑’,‘兑’,徒外反,《简》云‘言’,河上本作‘鋭’。‘鋭’,自言也。”按:罗振玉云:“‘兑’,《释文》、河上本作‘鋭’。”
03412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三章:‘為无為,则无不治’,即此‘為无為’之义。四十八章:‘取天下常以无事’,即此‘事无事’之义。三十五章:‘道之出口,谈乎其无味’,即此‘味无味’之义。三句词异谊...
04911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屈’,丘物反,伪也。”
0435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3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天地所以長久者,以其不自生,任萬物之所生。既任萬物之所生,乃能長生萬物,而无生之累也。于天言長,于地言久,则重于久可知也。”
0497

《老子》14_音韵_06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視之不見,名曰幾;聽之不聞,名曰希;搏之不得,名曰微’,‘幾’、‘希’、‘微’為韵,三字入微部。”
0299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8_水海

水海按:诸侯国举兵征伐,其軍制以右為上位,即所谓“是以偏將軍居左,上將軍居右”。两軍争斗,殺人必众,故“言以喪禮居之也”。 又,经文出现“偏將軍”、“上將軍”的概念,有人说是战国官...
04514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而天下弗敢臣”。因上句谓“樸雖小”,下句意义有转折,所以用转折连词“而”,以與上句的“雖”相应,遂构成转折复句。通行本无“而”字,盖传抄中误遗也。又“弗”...
03010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有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。王弼作‘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,陆希声作‘信不足,有不信焉’。”
0295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傅奕本“希”作“稀”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甲、乙本。
02914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按:大道平坦可走,而常人皆喜行邪徑。比喻人君治国有无为之道可循,竟舍之而不由,故多徇嗜欲,尚智数以自困也。此外‘民’字不误,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民’,与河上、王弼本合。奚...
03515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怳’,况往反,又呼广反。”
0279
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訥’,怒忽反。”
0447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3_王弼

王弼云:“以无為為居,以不言為教,以恬淡為味,治之极也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8_劳健

劳健云:“今诸王本皆如河上与诸唐本作‘金玉满堂’。《释文》亦作‘堂’。注云:‘本或作室。’焦氏《易林》屡有此语,亦堂、室字互见,因韵而异。此盖以‘室’字与‘守’字取谐双声,下二句‘...
04110
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损掩一“媮”字,今据傅奕本、广明本校补。严遵本“廣德”作“盛德”,两“如”字作“若”,“媮”作“偷”,谓“盛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”。吴澄本“廣德”作“廣...
05712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其細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其細也夫’,高翻作‘其纱也夫’,河上‘其細’绝,以‘夫’字属下句。”
02614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取强’,古本下有‘焉’。”
054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