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6页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樸’,范、宋河上、易州并作‘朴’,下同。”
02610

《老子》07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天長,地久。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也,故能長生。”久【kǐwe】、久【kǐwe】为韵,入之部;生【fen】、生【fen】为韵,入耕部。“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...
02913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2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晚近解老诸家,常常引此章据以证明:在认识论上,老子是彻头彻尾的先验论者。表面看,这判断是有理的,实际上却并不确切。‘不出於户,以知天下;不窥於牖,以知天道;其出彌遠,其...
02712
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云:“舟輿、甲兵,非一人所可独用,谓什伯之器也。无所乘、无所陳,不用也。无所往,则无用乎舟輿;无所争,则无用乎甲兵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,皆同帛书乙本。
0239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刘说本《韩非子》,虽辨而曲。王先慎曰:‘《德经》:大道甚夷,而民好徑。河上公注云:徑,邪不平正也。此大字衍。’又‘徑’字,严(遵)本作‘逕’,景龙、御注皆作‘俓’。《意...
03115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奈何’,古本作‘如之何’。‘奈’,如也。‘乘’,去声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5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《周易集解》卷十七引干宝曰:‘老子曰:吾不知其名,强字之曰道。’‘字’上有‘强’字,与《牟子》引同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正’作‘直’。”
04214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物或有惡之’,各本无‘有’字。‘故有道不處’,御注、王弼‘道’下有‘者’字,河上有‘者’字,句末有‘也’字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重”,指军旅的重車,载重車,輜重車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重至於邲。”杜预注:“重,輜重也。”又《襄公十年》:“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。”孔颖达疏:“重者,車名也。载...
04411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不’,吕等作‘非’;葛‘耶’作‘也’。”
0329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12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不知强知曰‘前識’,识在知前也。言此前識之人,于修道行中,甚为華伪,既非大智慧源,乃是愚癡之始也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臧本《韩非子》‘備’字作‘被’;然以上文‘入山不恃備以救害’观之,韩所见本自作‘備’。宋河上、吴、赵写作‘避’,白作‘披’。罗卷‘甲’作‘鉀’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愛以身為天下者,則可以寄天下矣’,古本。一本作‘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託天下’。按:《庄子·在宥篇》:‘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,莫若无為;无為也,而后安其性命之情。故貴以...
05014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悶悶’,李莫奔切。‘悶悶’,无心宽裕之称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5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尋尋呵不可名也,復歸於无物’,乙本假‘命’字为‘名’。今本‘尋尋’二字作‘繩繩’,傅奕本及诸宋本‘繩繩’下多有‘兮’字,王弼本捝此字。‘尋尋’、‘繩繩’同音...
0516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4_王昶

王昶云:“邢州无‘且’字。”
02612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易州、罗卷‘王侯’同此,各本作‘侯王’。王弼注四十二章曰:‘百姓有心,异国殊风,而得一者王侯主焉;’是王弼亦作‘王侯’。伦谓汉人称‘诸侯王’,盖本之古。《老子》...
04714

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4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修之身,谓一身修;修之家,谓一家修。始於一身,终於天下,例可知也。言善立之人,照了真性,真性清静,无诸伪杂,伪杂既尽,德乃真纯。修道於家,上和下睦,移修身於家,故其德...
0306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:‘貴以身為天下,焉可以託天下。愛以身為天下,焉可以寄天下矣。’···本文‘可以託···’、‘可以寄···”,河上本有‘於’字者,疑亦校者以《庄子...
02813
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令’,去声。‘屬’,音烛。《音辩》云:‘令,善也。’王弼、司马公注作平声。今从古本。‘屬’,《释文》‘连也’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侯王守道,以致和平,则无凌弥灾害,地平天成,二气交泰,以相和合,降洒甘露,善瑞侯王也。”
0456
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輿’作‘轝’,葛、赵作‘車’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语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作“□立天子,置三鄉,雖有□□璧以先四馬”,损掩“故”和“共之”三字,“卿”假借为“鄉”(两字上古皆为阳部,可叠韵通假)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“三卿”皆...
0505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江海善下,為百川之所共凑;圣道虚容,為衆生之所歸往。故下文云:‘江海所以能為百川王者,以其善下也。’”
0339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“常”作“恒”,后因避讳而改为“常”,非“當”字之误也。“恒”即“常”义,今应作“恒”。“將欲取天下也,恒无事”和“取天下,常以无事”、“故取天下,常以无事”,...
0376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2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据《释文》,王本作‘譽’。按:‘譽’乃美稱。‘致數譽无譽’,即‘王侯自稱孤寡不榖’之义。稱孤寡不穀,是致數毁也,然致數毁而终无毁。若有心致數譽,将反无譽矣。作‘輿’,义...
0478
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民多利器,而國家滋昏’,古本有‘而’字。授人以杀人之器,教人以杀人之事,则民多倣效,故國家滋益昏乱。是以兵不可以为常也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4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近人马(叙伦)、高(亨)、劳(健)、蒋(锡昌)均从之(指刘师培、易顺鼎说)。如按:刘、易所说固辩,而极烦琐;仅凭文字考证,未及义理训诂。且即使王弼亦冠‘出於’二字,仍不...
049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