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8页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7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輜重所以卫身,言聖人終日所行,不外治身之事,雖有眩惑耳目之事,不关於内念,谓心不役於万物,超然物表也。后世人主视天下為重,以一身為輕,皆不知身為治本,不治身,則失其本,...
04713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‘徼’作‘暾’。按:‘徼’当作‘竅’。(后同。)《说文》:‘竅,空也。’‘竅’与‘杪’对言,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曰:‘出无竅,有所入而无竅者有长,有长而无乎剽者宙也。...
0549
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诸本作‘亦’字,唯张系(天)师及陆先生本作‘之’字。然‘之’、‘亦’二字相似,故误作‘亦’字,今用‘之’为是。言非此鬼之不傷物,但为聖人以道莅天下,能制伏邪恶,故鬼不复...
0688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4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堅强者,过剛易折,生气已尽,故坠于下;而居于下者,自然之理也。柔弱者,软嫩滋息,生气方旺,故升于上;而居上者,亦自然之理也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2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范谓‘而’字王弼同古本,则王本脱‘而’字。王注‘晦以理物则得明’一句,恐系预為下文‘濁以静物’二句作解,未必《老子》经有此一句。盖因此二句经文,纯用比喻,故王弼先加一句...
0549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乙本作“質□□□”,缺损“真如渝”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他本“如”皆作“若”。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号、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、司...
0426

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,只余末一“德”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以及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引皆同乙本。
02812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終不為大’,河上公句末有‘也’字,王弼作‘以其終不為大’。”水海按:今王本作“以其終不自為大”。又,今见河上公本“終不為大”后并无“也”字。
0579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奇’,异也。兵以禁乱除暴不得已而用之,不可以为常也。运筹于帷幄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,以奇异之谋也。然而,以正治國,以奇用兵,不若以大道无事而取天下也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3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作‘為天下渾其心’。”
0457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侯王’,‘守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06111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數,音朔。譽,称美也。王弼同古本。河上公作‘數車无車’。陈碧虚云:‘依古本作譽。’”
0518
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5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气象之大者,莫大乎乾元,故先标之为得一之首。纯阳之气由得一,故能穹窿广覆,资始萬物尔。形质之大者,莫大乎坤仪,纯阴之质,由得一故,故能旁礴厚载,资生萬物尔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5_高亨

高亨云:“龙兴观碑唐写本残卷作‘核’。按:‘孩’,借为‘閡’。《说文》:‘閡,外闭也;’《汉书·律历志》‘閡藏万物’,颜注引晋灼曰:‘外闭曰閡。’聖人皆孩之者,言圣人皆闭百姓之耳目...
03614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呵其若客”,“嚴”字损掩,“兮”时译作“呵”;乙本作“嚴呵亓若客”,“兮”时译作“呵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河上公本、景福本、王贞本、司马光本、...
02712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’,各本及《庄子·寓言篇》、《列子·黄帝篇》、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、《文选·竟陵王行状》注引并作‘辱’。范同此(黪)。《说文》作‘黷’字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13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何胃貴大梡若身”,“謂”假為“胃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作“何胃貴大患若身”,“謂”假作“胃”,“梡”作“患”。今从甲本。遂州本“謂”作“爲(简作为)”,“梡...
02715
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本章从开头到“心使氣曰强”,文意并未完整,当应有下三句“物壯則老,謂之不道,不道蚤已”三句,作为概括总结,而抽象出盛极必衰(即由“物壯則老”表达)的法則以诫世。查《经典释文...
0528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15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持盈者,取喻盈满之器,恐有倾失之患。持盈之事,不止一端,如官极高品,富比陶朱,声色惟恐其不足,利禄惟恐其不长,终日防危虑险,小心之状,与持盈者何异?故持之于盈,不如已(...
0298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7_水海

水海按:《释文》云“河上本作‘怕’,普白反”,“怕”则音bó,上古并母铎部【bǎk】,即古“泊”字,今王羲之书河上公古本石刻本、帛书甲本正作“泊”。《说文·心部》作“怕”,谓:“无为...
0398
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4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不敢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長’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‘不敢為天下先,故能為成事長’。‘事’、‘器’异文,或相传之本异,或彼涉上文‘事无不事’句而误,皆不可知。至‘故能’下有...
04012

《老子》02_音韵_05_陶邵学

陶邵学云:“今王本作‘辭’者,后人妄改也。‘不為始’义較优,且与下句协韵。”
05712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伦案:陆德明曰:‘以知乎,河上本直作智。’是陆所见王弼本作‘能无以知乎’。然弼注曰:‘言至明四達,无迷无惑,能无以為乎,则物化矣;所谓道常无為,侯王若能守,则万物【将】...
04210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陈象古作‘其次畏而侮之’。明皇、陆希声并作‘其次畏之侮之’。”
03914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6_陈柱

陈柱云:“‘光’、‘塵’义相反,知‘鋭’、‘分’义亦相反。‘分’,物之大而可分者也。《说文》:‘坋,麤也,坋从分声;’是‘分’有大义之证。鋭小者挫之,则无所特高;麤大者解之,则无所...
0487

《老子》50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出生,入死。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;而民生生,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。夫何故也?以其生生也。”生【fen】,耕部,死【sǐei】,脂部;耕部【en】和真部【en】主要元音相同,故可...
04414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天之道,損有餘而補不足也’,古本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6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易、马、高所说极是。今帛书出,可见后人窜改之迹,非但不待魏晋,且复早於汉初,盖自帛书已经有人染指了。不过帛书中尚未见‘知其榮’句,而重见‘知其白’句,其為战国末以至秦汉...
0358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6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‘寂兮’,静而无声;‘寥兮’,动而无形。”
02610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强”,“其丈反”,上古為群母阳部字,音【gǐan】,勉强之义。“為”(wéi),《广韵》谓“薳支切”,上古為匣纽歌部,音【xǐwa】,动词,作之义。《尔雅·释言》:“作,為也。”...
03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