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50页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作‘客’,景龙、英伦、御注诸本均作‘儼若客’。”
04612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以其无私’,按:陈碧虚曰:‘王弼古本作:不以其无私邪?’王古本与傅本同。广明、庆阳、楼正、高翻、范应元、室町抄本与今王本同。按‘私’作‘尸’非也。《后汉书·方术传》‘...
05210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生而不有’,谓任民自生,而聖人不私有其民,而為庇护保养也。‘長而不宰’,谓任民自生自長,自作自息,而聖人不去管理或干涉也。‘玄德’,无名之德也。谓聖人能行以上之语,便...
04512
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馆本“弗矜”作“不自矝”,“矝”字误,无“能”字,谓“不自矜,故長”。吕惠卿本“弗矜”作“不自欽”,无“能”字,謂“不自欽,故長”...
0289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鎮之以无名之樸”為是,帛书本出土,即证高亨之说甚确。然下句不作“夫亦將无欲”,而作“夫將不辱”。以帛书甲本、乙本重文验之,则甲本為“夫將不=辱=以情”,乙本為“夫將不=辱=...
0368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同此(傅本),惟‘彊’字作‘强’,河上注曰:‘(我不見道之形容,不知当何以名之,)見万物皆从道所生,故字之曰道也。’则河上有‘故’字。成疏曰:‘取其通生之德,故字...
0306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7_刘清源

刘清源云:“又其次则‘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’,故侮之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44_音韵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身、親、貨、多、亡、病、愛、費、藏、亡、足、辱、止、殆、久,皆句中韵也。”(《毛诗正韵·后序》)
0568
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11_高明

高明云:“许抗生、张松如皆据《庄子·天下篇》‘謬悠之说’一句,许谓‘謬义為胜,今从乙本’;张謂‘疑当作攸,读為悠,意為謬悠虚远。’按《天下篇》‘古之道术有於是者,庄周闻其风而悦之。...
05612
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上不’,各本作‘尚不’。‘於人’,各本句末有‘乎’字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8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‘釋’作‘汋’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4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王注:‘不能无為而贵博施,不能博施而贵正直,不能正直而贵饰敬。’河上注:‘道衰而德化生,德衰而仁爱见,仁衰而分義明,義衰则施禮聘行玉帛。’按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道有积...
04713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11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為學日益’:為學是指探求外物的知识活动。这里的‘為學’,范围较狭,仅指对于仁义、圣智、礼法的追求。这些學问是能增加人的知见与智巧的。”
0507

《老子》41_12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道’借为‘大’,声之误也。”
0539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7_王卡

王卡云:“‘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’,影宋本(《四部丛刊》影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建安虞氏刊本《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》)原缺‘矣’字,据S三九二六、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、强...
04614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4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范與景福句中有‘兮’、‘其’二字。”
05413
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蜂蠆虺蛇’,‘蜂’,芳逢反;‘蠆’,敕卖反;‘虺’,虚鬼反;‘蛇’,食奢反。‘螫’,失亦反,又呼各反。河上云‘毒蟲不螫’。”
03210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古本并作‘如之何’,‘之’字疑衍。‘奈何’乃注文,强本成疏‘如何,奈何也’,可证。”
02314
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古本作‘懃’,闻道而懃行不怠者,乃上士也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傅奕、严遵与古本有‘者’字。為俗學者,则日益多事,而心不虚,为常道者,则日損私欲以致虚。”
03610
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易州‘德’作‘得’。范、磻溪‘惟’作‘唯’。臧疏、宋河上、馆卷本凡‘惟’字并作‘唯’。《理惑论》引此二句文同(‘孔德之容,惟道是從’)。按:‘孔’借為‘空’,声同东类,...
0435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此前句是古语,老子引而用之。“龍(简作龙)”,通“寵(简作宠)”(chǒng),《甲本释文》即校為“寵”。《广雅·释言》云:“龍,寵也。”王念孙疏证:“龍、寵声相近,故古人以二...
0565
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早復’,‘復’,音‘服’。”
0307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4_王夫之

王夫之云:“‘道,常,无名。’王辅嗣曰:‘道无形不系,常不可名。’”
05211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思玄赋》注引‘以’作‘又’。”
04714
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道大’,各本‘道’上有‘故’字;‘王大’,各本‘王’下有‘亦’字。”
06115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说不确。《老子》原本当如帛书甲、乙本。此二句是言聖人效法“道”,不自以為是天下的主宰(以其不為大),所以能成為天下的主宰(故能成大)。这一章的层次很清楚:先言“道”的特...
0488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2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能歙之張之,弱之强之,去之舉之(应从帛书本为‘與之`),奪之與之(应从帛书本作‘予之’)者,无形而柔弱者也。为其所歙所張,所弱所强,所去所舉,所奪所予者,有形而剛强者也...
0447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;善言不辯,辯言不善。’古本。信实之言多朴直,故不美;甘美之言多华饰,故不信。嘉善之言止于理,故不辯;辯口之辞乱于理,故不善。”水海按:范本前两句同...
03914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5_马其昶

马其昶云:“‘極’字疑在‘古之’二字上。《周易》郑注:‘三極,三才也。’‘天將救之,以慈衛之’,以人相天,故曰:‘是謂配天極。’‘古之用兵者有言’,與‘古之善為士者’、‘古之善為道...
04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