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67页

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奚”、“何”古通用,皆为疑问代词,用在一种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中,即“何(奚)···之有”中。在这个句式中,疑问代词“何(奚)”作后面名词的定语,“何(奚)+名词”,作动词...
05013
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云:“德者,得也。常得而无丧,利而无害,故以德为名焉。何以得德?由乎道也。何以尽德?以无為用。以无為用,则莫不载也。故物,无焉,则无物不经;有焉,则不足以免其生。是以天地虽广,...
04210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朢”作“璧”,“兮”误译为“呵”,今复原;乙本“兮”亦误译为“呵”,今复原,无“其”字。河上公本、景龙本、葛玄序文本、白玉蟾本、(宋)李荣本、李道纯本、林志坚本“朢...
03513

《老子》73_03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卷子、馆本、成疏、易州‘孰’作‘熟’。”水海按:今存易州碑本作“孰”,非作“熟”也,马实误校。
03113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诸本皆无‘也’字。”
03513

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4_钱钟书

钱钟书云:“‘反’有两义。一者,正反之反,违反也;二者,往反(返)之反,回反(返)也。《中庸》:‘生于今之世,反古之道,如此者栽及其身者也’,郑玄注:‘谓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’;《汉...
03013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希’。”
03313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靖’,按:各本及《文选·秋声赋》注、《答何劭诗》注引并作‘静’。此是。”
02413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此以军中所用之戎馬不足,牝馬上阵为言,当为《老子》之古义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''垢',古口反。'
02713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磻溪作‘不窥牖,見天道’。张之象‘窥’作‘’。罗卷无‘牖’字。‘知’,《文选·思玄赋》注引作‘見’。成疏曰:‘覩自然之道。’是成亦作‘見’。”
04213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句首当有'故'字,因此处二句是承上启下。无'故'字者当為脱漏,应从帛书本补正。 又,河上公注云:'有德之君,司察契信而已。无德之君,背其契信,司人所失。'王弼云:'有德之人,念思其...
03813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张嗣成、危大有本均引‘名’作‘明’。武内义雄曰:‘名乃明字之假借。’今按:《释名·释言语》‘名,明也’;名与明音义通,不必改字。”
03313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為’,各本‘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4113
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爱养万民,不以仁恩,法天地任自然。聖人视百姓如芻草狗蓄,不责望其礼意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54_音韵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,子孫以祭祀不絶。”拔、脱、絶韵,按《诗经》时代二十九韵部,此三字皆隶属月部。江有诰把古韵分为二十一部,此三字则在祭部。“修之身,其德乃真;修之家,...
04113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3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生天生地,生人生物,为造化之根宗,故曰道。不变不迁,不坏不灭,有一定之理,故曰常。至神至妙,莫可名状,故曰无名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之於’,御注、景福、英伦三本作‘之與’,敦煌、景龙二本均作‘與’。”
05913

《老子》56_05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‘玄’即道,亦即无名。‘玄同’即无名之同,犹云同于道也。此言能塞兑閉門,挫鋭解紛,和光同塵,是謂同于道也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至元作‘何謂寵辱’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其人醇醇’,各本作‘其民’,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淳淳’。”
02613
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诸本无‘一者’二字及两‘之’字(包括‘其下不物’句)。‘皦’,或作‘曒’,从日者非也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10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观天地之道,春夏则为强,秋冬则为弱。观老少之理,年少则为强,年老则为弱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6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本‘大国者下流也,天下之牝也’,言大國如自谦似水而居下,可为‘天下之牝’。‘牝’乃雌性动物之总称,《说文》云:‘畜母也。’老子将其比作始生宇宙万物之母体,称为‘玄牝’...
03313
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7_劳健

劳健云:“‘大小,多少,報怨,以德’。旧读‘大小多少’句,‘報怨以德’句,注家皆释‘報怨以德’四字如《论语》‘以德報怨’之义,实与上下文不能相属。陆希声、李嘉谋两家则释‘報怨’二字...
05313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6_高亨

高亨云:“此句应属本章(即第十九章),请列三证:‘绝學无憂’与‘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’句法相同。若置在下章,為一孤立无依之句,其证一也。‘足’、‘屬’、‘樸’、‘欲’、‘憂’為韵(‘...
04813

《老子》81_05_校笺_02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此言聖人尽以為人,则己所得愈有;尽以與人,则己所得愈多。七十七章:‘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。’七十九章:‘天道无亲,常與善人。’盖聖人不足,天将补之;聖人為善,天将助之...
03213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潘、磻溪、赵写并作‘我獨異於人,而貴求食於母’。易州、臧疏、白无‘欲’字,馆卷无‘獨’字,馆本无‘求’、‘於’二字。··此句当作‘衆人皆有異,而我獨貴食母’,盖由后...
03113
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夫代大匠斵者,希有不傷手矣’,一无‘者’字,一作‘希不自傷其手矣’。”
02713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十六章‘公乃王,王乃天’;彼文‘公’、‘王’,即此文‘王公’也。弼注‘而得一者王侯主焉’,与经文‘而王公以為稱’无关,不能据以为证。”
036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