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苏‘則’(指‘用之則’之‘則’)作‘以’。”水海按:苏辙本经文“則”如字,而注文谓“人君分政以立官長”,似苏辙注文本作“以”。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知”(zhì),后来写作“智”,智慧之谊。《集韵·寘韵》:“智,或作知。”徐灏《说文解字注笺·矢部》:“‘知’,智慧即知识之引申,故古只作‘知’。”《论语·里仁篇》:“里仁...
《老子》79_音韵_04_江有诰
江有诰《唐韵四声正·二十八狝》云:'善,常演切。按古有平声,当與仙部并收。《老子·信契篇》'安可以為善',與怨(音冤)叶。'
《老子》81_今译
真实的言语不华丽,华丽的言语不真实。有真知的人学问不广博,学问广博的人没有真知。善良的人不多积财货,多积财货的人不善良。圣人没有私积的财物,他尽量把财物施舍给别人,自己反而越富有;...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善閉者无關鍵而不可開’,按:范作‘楗’,宋河上作‘揵’,陆、彭、张嗣成、臧疏作‘楗’。馆本‘閉’作‘閇’,无‘者’字,‘鍵’作‘揵’,无‘而’字。易州‘閉’作‘閇’,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5_王道
王道云:“无間,无隙也。寻丈之水,能浮万斛之舟;六尺之辔,能驭千里之马;至柔馳騁至剛者,此类是也。天地之气,本无形也,而能贯乎金石;日月之光,本无质也,而能透乎蔀屋;无有入於无間者...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吾將以為學父’,《音辩》云:‘古本作學父,河上公作教父。’按《尚书》:‘惟斆學半’,古本并作‘學’字,则‘學’宜音‘斆’,亦教也,义同。父,始也。今并从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此言有、无,難、易,長、短,高、下,音、聲,前、後之类,皆以相对而存在,且皆相互依赖,彼此转化,含有辩证思想。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治”作“為”,谓“則无不為矣”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易玄本、景福本、敦煌甲本、遂州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...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馆本作‘笇’。《论语·八佾篇》集解:‘多笇饮少笇,《释文》:笇,籌也。’朱骏声曰:‘筭长六寸计历數者,从竹从弄,会意,言常弄乃不误也。字亦作笇。’”帛书《乙本释文》校注...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7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说文》:‘父,巨也。’‘巨,规巨也。’‘教父’即‘教巨’,犹言‘教条’也。训‘父’为‘始’,非是。”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處’作‘居’,‘尊’作‘焉’。林无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道藏王本作‘弊’,御注本、馆本、遂州本、诸石本均作‘弊’,《御览》一百五十九引亦作‘弊’。又‘窪’字,道藏河上公本作‘窊’。‘窪’、‘窊’字同,皆洿下低陷之义。‘窊’為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7_孙鑛
孙鑛云:“‘弗居’,一本作‘不居’。”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7_劳健
劳健云:“‘大小,多少,報怨,以德’。旧读‘大小多少’句,‘報怨以德’句,注家皆释‘報怨以德’四字如《论语》‘以德報怨’之义,实与上下文不能相属。陆希声、李嘉谋两家则释‘報怨’二字...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、金时雍‘子孫’下有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7_奚侗
奚侗云:“‘襲’,因也。见《礼记·中庸》‘下襲水土’郑注。‘明’即十六章及五十五章‘知常曰明’之‘明’。‘襲明’謂因顺常道也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人无棄人,物无棄物,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挻”(shān式连切)也。“挻”為《老子》本字。《说文》无“埏”字。作“然”者,為“燃”之省。“燃”、“燃”、“埏”皆為“挻”之借字(“燃”同“埏”。这几个字上古时皆為...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善,人之寳;不善,人之所不保。’按:此文当以‘善’、‘不善’断句,道既含有萬物庇荫之义,则‘善’、‘不善’均在奥中。惟人则不能无所选择,善为人之寳,故‘寳而持之’,持...
《老子》20_音韵_06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我獨遺’,與上‘歸’字为韵。较通行本五字句‘而我獨若遺’稍胜。古本无‘而’字,为四字句,稍逊。义无变,所微变者节律,治古诗者於此微细处能辨之。”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8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伤财害物,聚怨于人,是必死之道,故云死矣。”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9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聖人不自是者,因物之是而是之,因事之是而是之,因理之是而是之,因道之是而是之,其是之所以然者,合于道,合于德,合于理,合于性,合于天,合于人。”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7_唐玄宗
唐玄宗注:“见哀者勝,故知恃强者必败。”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‘不有’二字见二章、十章、五十一章,可知二字為《老子》习用之词。‘功成不名有’,当作‘功成而不有’,易顺鼎说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’,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皆”作“以”,则为误也。 又,蒋锡昌云:“按:无名时期以前,本无一切名,故无所谓‘美’与‘善’,亦无所谓‘惡’与‘不善’。迨有人类而后有名,有名则有对待;既有‘美’与‘善...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劳健、马叙伦、张松如诸家,或改“王”为“全”,或改“王”为“周”,皆以王弼注立说改经文,且对王说理解有误,难免为妄论。高亨则以类比法删去经文要字,甚为不慎。高明之说甚是,今...
《老子》51_07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罗卷‘恃’讹为‘悵’。《周易·系辞》正义引‘為而不宰,功成不居’。成玄英《庄子·庚桑楚·疏》引‘功成弗居,長而不宰’。”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四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,今从帛书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安其居,樂其俗’。”按: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邢玄本、敦煌庚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...
《老子》26_音韵_03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奈何萬乘之主,以身輕於天下’,‘主’、‘下’为韵,‘主’入侯部,‘下’入鱼部,江晋三说,此為侯鱼通韵。王力《诗经韵读》无侯鱼通韵例,有侯屋通韵例,或《老子》此文‘下’字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