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8_释德清
释德清云:“此言世人但知有用之用,而不知无用之用也。···以此為譬,譬如天地有形也,人皆知天地有用,而不知用在虚无大道。亦似人之有形,而人皆知人有用,而不知用在虚灵无相之心。是知‘...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‘祥’,长也。言益生欲自生,日以长大。”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0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此則叹美四德之人,妙达违顺谦以自牧,不與物争,故天下群品,无能與不争者争也。”
《老子》21_音韵_06_水海
水海按:“孔德之容,唯道是從。”容【Aǐwon】、從【dzǐwon】為韵,二字皆為东部。“道之物,唯朢唯物。”物【mǐwet】、物【xuet】為韵,二字皆為物部。“物兮朢兮,中有象兮。”朢【mǐwan...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歙’,古本作‘翕’。‘歙’,音吸,敛也,聚也。‘張’,開大也。”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莫於於无适,无适斤亡吾吾葆矣”,“禍(简作祸)”假作“”(“禍”、“”皆从“咼”声),“大”假作“於”(上古“大”為定纽月部,“於”為影纽鱼部。月部【at】和铎部...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3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无狎其所居,无厭其所生’,今从傅本。马叙伦说‘··柙、匣均有閉距之义’。乙本‘伸’即为‘狎’或‘柙’字,甲本‘閘’亦有閉距之义。”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是以偏將軍處左,上將軍處右’,范同此。罗卷、易州、彭、二赵有‘是以’二字。彭、臧疏、寇、张嗣成、吴澄及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注引、《治要》引‘處’字同此。罗卷、易州、白、...
《老子》02_音韵_06_古棣
古棣云:“‘相形’,王弼本作‘相較’,‘生’、‘成’、‘形’、‘傾’為韵,《老子》原文必不作‘較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林‘猶’作‘由’。赵‘與’作‘於’。吕、葛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1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在上者既以清静无為化民,如使民而乐生畏死,不犯刑法,而其间或有為异常之事以乱政者,吾得以刑法執而殺之,孰敢為奇?”
《老子》16_今译
达到虚寂的极致,执守静察的方法。万物相互依傍地生长,我由此观察它们循环往复的规律。自然之物虽然纷繁众多,但最终又各自复归于它们的本原和虚静状态。虚静,这就是回到生命的起点。回到生命...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10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乙本‘故能為成器長’,甲本‘故能為成事長’。··俞说诚是,盖‘成器長’与‘成事長’意义相同。但此一分歧,先于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甲、乙本即已出现。二者究属孰先,实难裁定...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7_苏辙
苏辙云:“信则为实而已,故不必为美;美则为观而已,故不必信。”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镾’,各本作‘彌’,馆本亦作‘彌’。‘镾’、‘尟’,各本及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并作‘彌’、‘少’。易州作‘彌近’。范‘遠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‘尟’字同此。《说文》曰:‘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7_薛蕙
薛蕙云:“‘能无離乎’,一无‘乎’字,下五句并同。”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以恬憺為上’,按:罗卷及《治要》引‘澹’并作‘惔’,各本作‘淡’,当从此。石田羊一郎以‘以恬憺為上’一句為衍文。按:‘恬’,《说文》作‘恼’,安也。‘故不美也’,按:...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侯王’,梁武本、陆本、古本并作‘王侯’,‘萬物將自賓’,‘萬物’一作‘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音韵_07_水海
水海按:“絶學,无憂。”學【xeeuk】,觉部;憂【ǐeu】,幽部;觉部【euk】和幽部【eu】,主要元音相同,可以对转,觉幽通韵,學、憂押韵。 本章韵读:學,觉部;憂,幽部,觉幽通韵。“唯與...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功成名遂身退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名成功遂身退’。王弼作‘功遂身退’。又‘名’作‘事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希’,陆德明云:‘疏也,静也。’希疏之言,出乎自然,可以传之无穷,用之无尽也。”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5_李道纯
李道纯云:“‘豫兮若冬涉川’,或云‘與兮’,或以下六句、三句无‘兮’字者,非也。”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而為之’,古本下有‘者’字。‘取’,如《左传》‘取我田畴而伍之’、《史记》‘取高帝约束纷更之’之‘取’。‘為’,治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服文綵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彩’。”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功成’,陆、王弼‘成’作‘遂’,又作‘成’。”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1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《尔雅》云‘水注谿曰谷’。江海所以能為众水所归者,以其善下之而居不争之地也,譬天下之归王者以其谦下而不争也。”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‘能无以知’,河上公作‘能无以為’,王弼作‘能无知’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作“能无知”,道藏河上公本作“能无為”,无“以”字。...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□□人猷難之,故冬於无難”,前句损掩“以聖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猷”为“猶”之别构;后句完好。帛书乙本作“是以人□□之,故□□□□”,前句“聖”省作或...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各本并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,下德无為而有以為’。惟范本同此(指傅奕本)。磻溪作‘上德为之而无以為,下德为之而有以為’。馆本、赵写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,下德為之而有以為’...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禄,通“琭”。琭琭,玉美貌。作“碌碌”、“渌渌”,皆一声之传。硌硌,慧琳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老子》经文作此字,与帛书乙本合。《玉篇》云:“硌,力各切,山上大石。又石次玉。”朱...
